刘学军
- 作品数:48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新时代乡村“微腐败”及其治理路径研究被引量:18
- 2019年
- 新时代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乡村“微腐败”问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乡村“微腐败”问题由于相关法律缺失、监督不到位和制度失灵而陷入治理困境,呈现案件易发多发、手段和方式花样翻新、“抱团腐败”相对突出和涉及领域广之态势。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既要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惩治乡村“微腐败”以“治标”,又要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的融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以“治本”。
- 孔继海刘学军
- 关键词: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意义·路径
- 2022年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完整的政治制度运行体系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保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的各种风险挑战意义重大,也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现代政治发展道路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当前和今后必须在进一步完善利益表达、整合、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上,切实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蕴含的价值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
- 刘学军
- 坚定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被引量:2
- 2017年
- 政治制度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处于关键环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立足本国国情和历史文化根基,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制度形式,具有独特优势。
- 刘学军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协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类政治文明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被引量:1
- 2014年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实现这个总目标,提出了“五个坚持”的要求,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在四中全会《决定》中出现频次之多,引人关注。对此必须作全面、准确理解。通观《决定》全文,可以清晰看出党的领导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进程中有着双重蕴意:既要加强党的领导来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有序进行,又要改进党的领导以防止通过党的领导名义干扰依法治国进程。
- 刘学军
- 关键词:依法治国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共中央法治体系
- 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问题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其重要机构和载体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必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要求,在政治协商的主体、内容、形式、程序、界别、法律保障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 刘学军
- 关键词:人民政协政治协商
-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 2019年
-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2014年9月21日.
- 刘学军
- 关键词: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党派
- 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被引量:2
- 2015年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两个决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的"姊妹篇":一个确定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一个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国家治理能力表现在国家制度体系的稳定性、国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社会各方参与基础上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公平正义性等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 刘学军
- 关键词:依法治国
-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公民意识培育被引量:3
- 2012年
-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公民意识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意义重大,为创新后的社会管理体制良性运作提供有力的隐性支撑。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加强公民意识培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公民意识有显著提升,但仍存在明显的欠缺。针对这些欠缺,要加强公民意识培育工作建设,并且要和社会管理创新同步进行。
- 刘学军
- 关键词:社会管理公民意识
- 《存在与虚无》自由观的政治哲学诠释
- 2004年
-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对自由作出了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他从感知者反思前的存在获得的“本体论证明”出发,把自由规定为人的“自为的存在”。这种自由决定了“我”与“他人”的基本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他人”的具体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各种“决定论”之间处于紧张状态。这种自由观对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的哲学指导意义,就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介入,对现实政治关系残酷性的揭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无政府主义取向。“自为的存在”意义上的自由是一种纯粹意识,只存在于个体“自为”结构中,不能对社会生活中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道德”问题作出解释。
- 刘学军
- 关键词:《存在与虚无》自由观政治哲学存在本体论政治行为
- 人民政协介入基层协商问题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稳步开展基层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政协以适当方式介入基层协商,有利于提升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这既符合一般民主理论的要求,也符合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逻辑。应该以改革创新的担当精神,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人民政协介入基层协商的方式和机制。
- 刘学军
- 关键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