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子锐

作品数:66 被引量:1,29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0篇污染
  • 16篇颗粒物
  • 13篇气溶胶
  • 11篇PM2.5
  • 9篇大气污染
  • 8篇粒径
  • 8篇粒径分布
  • 8篇PM
  • 7篇水溶性离子
  • 7篇水溶性无机离...
  • 7篇细颗粒
  • 7篇细颗粒物
  • 7篇PM2
  • 7篇大气颗粒
  • 7篇大气颗粒物
  • 6篇粒径分布特征
  • 6篇京津
  • 6篇京津冀
  • 5篇污染特征
  • 5篇离子

机构

  • 6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西南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首都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化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兰州大学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重庆三峡学院
  • 2篇陕西省气象局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天津市气象科...
  • 1篇昌吉学院

作者

  • 66篇刘子锐
  • 45篇王跃思
  • 22篇胡波
  • 17篇吉东生
  • 12篇温天雪
  • 11篇唐贵谦
  • 10篇王莉莉
  • 9篇刘广仁
  • 6篇张军科
  • 6篇吴方堃
  • 5篇辛金元
  • 5篇李杏茹
  • 5篇孙扬
  • 5篇高文康
  • 4篇郝庆菊
  • 4篇程萌田
  • 3篇江长胜
  • 3篇潘月鹏
  • 3篇安俊琳
  • 3篇徐仲均

传媒

  • 20篇环境科学
  • 6篇气候与环境研...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大气科学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中国科学数据...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7和2008年夏季北京奥运馆大气PM_(10)与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被引量:32
2012年
为了监测北京奥运主场馆附近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以及评估奥运污染源减排措施对北京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影响,利用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器TEOM于2007年和2008年夏季,在奥运主场馆附近的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办公楼楼顶对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进行了连续同步观测。结果表明,2007年夏季监测点附近大气PM10与PM2.5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53.9和71.2μg.m-3,而2008年夏季PM10与PM2.5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5.2和52.8μg.m-3。与奥运前一年同时段相比,奥运时段大气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分别下降44.5%和25.1%。对比分析奥运前后的2次典型污染过程发现,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和偏南气流输送的共同影响易造成大气颗粒物的累积增长,而降雨的湿清除作用和偏北气流则会使大气颗粒物浓度迅速降低。在相近的气象条件下,奥运前后的污染过程中,大气细粒子的日均增长速率分别为25.1和13.9μg.m-3.d-1,而大气粗粒子的日均增长速率分别为20.8和2.2μg.m-3.d-1,奥运时段污染累积过程中大气粗、细粒子的增长速率分别显著低于和略低于奥运前同时段污染过程中颗粒物的增长速率。污染源减排措施的实施是奥运期间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从控制效果来看,奥运期间实施的污染源减排措施对大气粗粒子的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大气细粒子。
李雪刘子锐任希岩李昕王跃思
关键词:PM10PM2.5
北京夏冬季霾天气下气溶胶水溶性离子粒径分布特征被引量:47
2013年
为研究北京夏、冬季霾粒子中水溶性离子的粒径谱分布,并进一步分析其来源及形成机制,于2009年夏季和冬季利用惯性撞击式8级采样器(Andersen)和石英微量振荡天平(TEOM)对北京城区大气气溶胶分别进行了为期2周的连续采样和监测,并用离子色谱(IC)对气溶胶中的水溶性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霾天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45.5±8.4)μg.m-3和(120.2±2.0)μg.m-3,冬季霾天对应的数值分别为(384.2±30.2)μg.m-3和(252.7±47.1)μg.m-3,无论夏季还是冬季,霾天大气细粒子污染均十分严重.细粒子中总水溶性离子(TWSS)的浓度霾天远高于对照天,其中霾天浓度上升较快的是SO24-、NO3-和NH4+,二次无机离子对霾天气的形成过程扮演重要作用.除NO3-外,其余7种水溶性离子夏、冬季霾天粒径谱分布一致,即,SO24-、NH4+主要分布于PM1.0以下的细粒子模态,Mg2+、Ca2+主要分布于PM2.5以上的粗粒子模态,Na+、Cl-和K+呈双模态分布;夏季霾天NO3-呈双模态分布,而冬季则主要分布于细粒子中.夏季霾天SO24-的平均质量中值粒径(MMAD)为0.64μm,SO24-主要来自远程SO2的云内反应,并且SO2表观转化率(SOR)高于对照天,使得霾天光化学反应生成的细粒子远远高于对照天气过程;冬季霾天SO24-的MMAD增至0.89μm,冬季因局地SO2排放并被非均相化学反应过程氧化为SO24-亦为北京大气细粒子的重要来源.夏、冬季霾天NO3-的MMAD分别为2.85μm和0.80μm,受到温度的影响,NO3-夏、冬季节分别以硝酸钙和硝酸铵的形式存在于粗、细粒子中.
黄怡民刘子锐陈宏王跃思
关键词:气溶胶水溶性离子
2008奥运和后奥运时段北京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浓度比对研究被引量:41
2011年
为探索奥运和后奥运时段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08-08-08~2008-10-07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 m气象观测塔附近的办公楼楼顶使用微量振荡天平(TEOM)和空气动力学粒谱仪(APS)在线实时测量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同时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和HYSPLIT轨迹模式对颗粒物的来源和传输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奥运期间北京大气颗粒物粗细粒子质量浓度(PM2.5~10和PM2.5)平均值分别为(23.1±1.6)μg.m-3和(55.5±7.3)μg.m-3,比非奥运时期分别降低18.2%和16.0%,比非源控制时期分别降低22.3%和18.0%;而奥运期间粗细粒子数浓度(PN2.5~10和PN0.5~2.5)平均值分别为(15±1)个.cm-3和(3 138±567)个.cm-3,比非奥运时期分别降低23.4%和27.5%,比非源控制时期分别降低29.5%和34.3%.观测期间风速、相对湿度和前1 d的降水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风速和相对湿度可以解释细粒子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变化的42%和53%,而风速和前1 d的降雨则可以解释粗粒子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变化的21%和39%;观测期间北京大气颗粒物主要受保定、石家庄等偏南地区输送的影响,偏南弱气流使北京大气细粒子质量浓度和数浓度迅速增加,而偏北强气流使区域大气粗细粒子得到彻底清除,体现了北京地区大气粗粒子受局地排放控制而细粒子受区域污染输送的特征.对比观测期间颗粒物累积清除的2次典型过程发现,气象因素影响颗粒物浓度值波动,而局地源排放减少和区域输送减弱则使颗粒物粗细粒子浓度显著降低,北京及周边省(市、区)协同减排是保障奥运期间优质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
刘子锐孙扬李亮王跃思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数浓度气象因素
一种含浓缩装置的低浓度有机胺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浓缩装置的低浓度有机胺检测装置,包括:浓缩装置,包括:吸收液瓶,蠕动泵,过滤器,离子色谱装置与连接以上各装置的吸收管;所述吸收液瓶与所述过滤器通过所述吸收管连接,所述吸收管一端插入所述吸收液瓶底部,...
温天雪刘广仁刘子锐
碳氮干扰下温带老龄林土壤溶液属性及其与地表碳氮气体通量的关联性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以及农牧业的发展,人类向大气排放的含氮化合物威倍增加,导致大气向森袜生态系统氮输入量的不断加剧。渐增的氮输入会改变森林土壤的碳氮循环过程从而影响生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土壤溶液是...
刘子锐
文献传递
大气氧化能力量化研究
2024年
大气氧化能力(AOC)通常是指大气通过氧化过程去除大气中微量气体成分的速率总和。在对流层和近地层大气中,AOC主要表观为对污染气体的清除能力或净化能力,亦称大气氧化性。AOC是地球大气自洁净的核心能力,但一直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入认知和对其指标的量化描述。本文作者通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域大气氧化能力与空气质量的定量关系及调控原理”研究等项目,从大气化学基本理论入手,对AOC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在其量化表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将围绕“大气氧化能力量化研究”这一科学问题,对这些进展进行简要的描述。首先在深入认知AOC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大气化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大气氧化能力表观指数(AOIe)和潜势指数(AOIp),并通过二者归一化指数日变化闭合研究,发现了非均相化学过程对AOC的贡献不容忽视。随着PM2.5污染的加重,无论夏季还是冬季,AOIe亦随之增加,但在冬季AOIp则出现了相反的情景,表现出AOIp的变化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更大。AOC闭合研究思路用于大气OH自由基的储库分子HONO“未知源”研究,发现了北京大气HONO的重要非均相来源,阐释了MCM(Master Chemical Mechanism)机制对冬季AOC低估的重要原因。AOIp用于预测我国大气臭氧污染潜势格局,发现臭氧光化学生成表观潜势(AOIp_O_(3))与NO_(2)的光解系数[J(NO_(2))]直接相关,全国J(NO_(2))的年均值为4.39×10^(-3)s^(-1),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重庆和湖南等地。与其他化学反应氧化性指数对比,AOIe与AOIp组合指数更具准确性、普适性和实用性,可评价已发生的污染过程AOC的变化,亦可预测城市或区域重污染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变化和格局。
王跃思刘子锐刘子锐胡波
关键词:HONO
后奥运时期京津冀区域大气本底夏季污染变化被引量:9
2012年
为探索后奥运时期京津冀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在中国科学院华北兴隆大气本底观测站,对夏季大气主要污染物(NOx、SO2、O3和PM2.5)进行了连续3年的在线观测,结合气流轨迹模式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路径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兴隆站大气本底夏季ρ(NOx)、ρ(SO2)、ρ(O3)和ρ(PM2.5)的平均值分别为(11.5±5.9)、(8.3±7.0)、(137.6±38.4)和(50.9±33.0)μg/m3;首要污染物为O3和PM2.5,ρ(O3)和ρ(PM2.5)日均值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ρ(O3)为200μg/m3,ρ(PM2.5)为75μg/m3〕的天数分别为102和60 d,占观测期间有效天数的39%和23%,表现为大气氧化性增强、二次污染逐年上升;受偏南气流影响,太行山沿线区域和山东半岛—渤海湾地区是兴隆夏季大气本底污染的主要贡献区域,特别是京津冀城市区域夏季高浓度O3和PM2.5,对华北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物浓度的整体上升具有重要影响.
徐小娟刘子锐高文康王跃思辛金元
关键词:后奥运京津冀区域污染
北京冬季PM_(2.5)中金属元素浓度特征和来源分析被引量:63
2017年
为了解北京冬季细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浓度水平及其来源,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使用中流量PM_(2.5)采样器在北京城区开展了为期30 d的连续采样,采用滤膜称重法检测PM_(2.5)浓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PM_(2.5)中16种元素总量,并采用富集因子法和因子分析法分析元素污染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_(2.5)中主要金属元素为K、Ca、Fe、Al和Mg,占16种元素总量的90.7%.与白天相比,地壳元素如Mg和Al等在夜间的浓度下降30%以上,而人为源金属元素如Cu和Pb等的浓度则上升40%以上.从优良天到重污染天气,上述16种金属元素的总浓度上升1倍,但其在PM_(2.5)中的比例却逐渐降低,说明金属元素的富集不是PM_(2.5)上升的主要原因.随着污染程度的加剧,Cu、Zn、As、Se、Ag和Cd等主要来自人为源的金属元素浓度上升较快,重度污染天与优良天的浓度比值范围为2.9~5.3;而Al、Mg、Ca、Mn和Fe等地壳元素浓度上升则较缓,重度污染天与优良天的浓度比值范围为1.2~1.8.北京冬季PM_(2.5)中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燃煤和生物质燃烧、交通和工业排放以及地面扬尘,贡献率分别为34.2%、25.5%和17.1%.
乔宝文刘子锐胡波刘景云逄妮妮吴方堃徐仲均王跃思
关键词:PM2.5金属元素
一种大气有机胺在线测量分析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气有机胺在线测量分析方法,抽气泵将待测气体通过粒子过滤器后,泵入吸收管内;所述蠕动泵将所述吸收液从所述吸收瓶中泵出至所述吸收管内;所述待测气体与所述吸收液分别从三通的水平端和垂直端引入,然后在所述吸收管...
温天雪刘广仁刘子锐
石家庄秋季一次典型霾污染过程水溶性离子粒径分布特征被引量:20
2016年
为研究石家庄秋季典型霾污染过程中颗粒物水溶性离子的粒径谱分布,并进一步分析其来源及形成机制,于2013年10月15日到11月14日利用惯性撞击式8级采样器(Andersen)对石家庄城区大气颗粒物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连续采样,并使用离子色谱仪对观测期间一次霾污染过程颗粒物中8种水溶性无机离子(Na^+、NH_4^+、K^+、Mg^(2+)、Ca^(2+)、Cl^-、NO_3^-、SO_4^(2-))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秋季颗粒物污染严重,采样期间PM10和PM2.5日均值分别达到(361.2±138.7)μg·m^(-3)和(175.6±87.2)μg·m-3,PM_(2.5)日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2.3倍.此次污染过程,优良天、轻/中度污染天和重度污染天总悬浮颗粒物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TWSII)浓度日均值分别为(64.4±4.6)、(109.9±22.0)和(212.9±50.1)μg·m-3,由优良天过渡到重度污染天,总水溶性无机离子中二次无机离子(SO_4^(2-)、NO_3^-和NH_4^+)的比例由44.9%上升至77.6%,此次的霾污染过程主要来源于二次无机离子的生成和积累.优良天,SO_4^(2-)、NO_3^-和NH_4^+呈现双模态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0.43~0.65μm和4.7~5.8μm,而在轻/中度污染天和重度污染天,逐渐转变为单模态分布,峰值出现在0.65~1.1μm,随着高湿度下液相反应的加剧,二次无机离子由凝结模态向液滴模态转移的迹象明显.Na+、Mg^(2+)和Ca^(2+)这3种离子在优良天、轻/中度污染天和重度污染天的粒径分布相似,均以粗模态形式存在,在4.7~5.8μm出现峰值;K^+、Cl^-在优良天、轻/中度污染天和重度污染天均为双峰分布,但峰值出现的粒径段有所改变.
刘景云刘子锐温天雪虢俊龙黄小娟乔宝文王莉莉杨洋徐仲均王跃思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水溶性无机离子粒径分布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