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娴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4篇病毒
  • 3篇阳性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
  • 3篇HBEAG阳...
  • 2篇点突变
  • 2篇毒性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天然免疫
  • 2篇突变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免疫
  • 2篇免疫黏附
  • 2篇结核
  • 2篇基因

机构

  • 10篇武警四川总队...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三○...
  • 1篇解放军302...

作者

  • 10篇刘娴
  • 6篇张晓芳
  • 5篇隆莉
  • 5篇张继万
  • 4篇何鹏飞
  • 4篇周建丽
  • 4篇赵志勇
  • 4篇罗丽莎
  • 2篇王海滨
  • 1篇杨校龙
  • 1篇张林刚
  • 1篇楚军敏
  • 1篇陈炯
  • 1篇王海滨
  • 1篇胡建英
  • 1篇王雅敏
  • 1篇李晓莉
  • 1篇韩宁
  • 1篇陈竹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肝脏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与血清sCR1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与血清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sCR1)的浓度变化,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肝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大于106 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肝功能正常组,48例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肝功能异常组。检测RNIAF,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sCR1含量。结果肝功能异常组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较肝功能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而sCR1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观察持续肝功能异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与血清sCR1含量变化,显示二者呈明显负相关(r=-0.9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含量与凝血酶原活动度也呈明显负相关(r=-0.87)。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与血清sCR1的含量变化与肝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罗丽莎张继万周建丽何鹏飞隆莉张晓芳赵志勇刘娴王海滨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慢性乙型肝炎红细胞免疫黏附
肺结核患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曲霉菌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3例肺结核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大部分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均不同程度使用抗生素,3例患者曾使用呼吸机或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2例曾使用激素。临床特征以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为主,胸部CT主要表现为球状影、结节,部分可见空气新月征、曲球菌内钙化。经外科手术病理诊断3例,均治愈。其他肺穿活检病理诊断2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钳夹、刷片病理诊断4例,肺泡灌洗液培养出曲霉菌4例。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抗真菌治疗,1例肺曲菌球完全清除。6例采用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4例好转,1例恶化,1例死亡。自动出院2例。结论:肺结核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有多种易感因素,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缺乏特异性。对于结核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避免侵入性操作对预防曲霉感染至关重要。
隆莉张晓芳刘娴
关键词:肺结核肺曲霉菌病
胸腹腔淋巴结结核误诊19例被引量:2
2008年
张林刚李勤华杨校龙李晓莉楚军敏刘娴韩宁陈竹陈炯
关键词:误诊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与血清sCR1变化的相关性
2012年
进入血液中的病原体或机体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将直接或间接激活补体C3,产生C3b、C4b等补体片段,这些片段将病原颗粒或循环免疫复合物与红细胞表达的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连接成免疫复合体,然后通过FC段或补体C端与吞噬细胞的FCR或CR结合,从而活化吞噬细胞[1],释放蛋白水解酶,
罗丽莎张继万周建丽何鹏飞隆莉张晓芳赵志勇刘娴王海滨
关键词: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C3
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6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刘娴张继万
关键词:戊型病毒性肝炎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微创闭式引流术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胸腔穿刺术进行胸腔抽液、注药等;治疗组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留置深静脉导管于胸腔进行抽液、引流、注药等。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胸腔积液深度、胸腔积液吸收所需时间、完成单次操作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时胸腔积液深度、胸腔积液吸收所需时间、完成单次操作的时间及胸膜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闭式引流术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安全性均优于胸腔穿刺抽液术,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王雅敏刘娴胡建英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微创胸腔穿刺胸腔积液结核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基因点突变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
2011年
目的研究免疫应答和耐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R1)基因点突变与HBV 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脏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大于106IU/ml的11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免疫耐受组研究对象,选择初次发生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性黄疸的11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免疫应答组研究对象。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进行分类。用细胞核酸释放剂(CNR)裂解细胞,释放HBV DNA,对白细胞HBV DNA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免疫应答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率明显低于免疫耐受组和正常人群(P<0.05)。在免疫应答组中,CR1基因发生点突变患者的血清和白细胞HBV DNA含量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点突变者(P<0.05);在免疫耐受组中,红细胞CR1基因发生点突变和无点突变的患者其血清和白细胞HBV DN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对了解乙型肝炎患者清除HBV的能力、评估病情发展、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罗丽莎张继万周建丽何鹏飞隆莉张晓芳赵志勇刘娴王海滨
关键词:点突变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对胎儿的影响,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35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将其作为观察组,以同期35例育龄期但非妊娠期重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征、肝功能以及对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对胎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如死亡、肝性脑病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甲肝和丙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功能检测比较中,观察组患者ALT、ALB、PT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随着妊娠周期的增加,早产和死胎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升高。结论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与非妊娠重型肝炎临床表现明显不同,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区别对待,积极治疗与终止妊娠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刘娴张晓芳
关键词:妊娠重型肝炎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30例疗效观察
2008年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护肝退黄综合治疗(维生素类、门冬氨酸钾镁、能量合剂等),治疗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大多消失或好转,尤以治疗组明显;在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刘娴
关键词:甘草酸苷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基因点突变的分布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免疫耐受与应答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omplement receptor type1,CR1)基因点突变分布特点及数量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4例肝脏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含量大于106I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免疫耐受组研究对象,选择110例初次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性黄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为免疫应答组研究对象。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点突变进行分类,并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水平。结果:免疫耐受组红细胞CR1基因无点突变的患者明显低于应答组(P<0.05);免疫耐受与应答组的女性患者其无点突变百分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在红细胞CR1基因无点突变的患者中,耐受组患者CR1分子数量较应答组明显下降(P<0.05);发生点突变个体的CR1分子数量明显低于未发生点突变的患者(P<0.01)。结论: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反应状态有关,女性患者以无点突变类型为多。
罗丽莎张继万周建丽何鹏飞隆莉张晓芳赵志勇刘娴王海滨
关键词:免疫耐受免疫应答基因点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