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种植体
  • 2篇上颌
  • 2篇骨丧失
  • 1篇牙种植
  • 1篇牙种植体
  • 1篇医学植入体
  • 1篇英文
  • 1篇植入
  • 1篇植入体
  • 1篇腮腺
  • 1篇上颌前牙
  • 1篇上颌前牙区
  • 1篇上颌窦
  • 1篇上颌窦底
  • 1篇上颌窦底提升
  • 1篇上颌窦底提升...
  • 1篇手术
  • 1篇提升术
  • 1篇前牙
  • 1篇前牙区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4篇冯爱菊
  • 4篇赵保东
  • 3篇郭苏伟
  • 3篇肖菲
  • 2篇张雪健
  • 2篇王维英
  • 2篇郭力强
  • 1篇肖文林
  • 1篇刘凤芝
  • 1篇孙健
  • 1篇周璇

传媒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平台转移设计种植体植入1年后下颌后牙区的骨丧失(英文)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传统两段式种植体修复后种植体颈部牙槽骨的吸收一直被认为是种植术后的正常反应。目的:评价下颌后牙区两段式种植体应用平台转移设计后周围骨丧失情况。方法:50例患者共植入88颗种植体,实验组植入40颗Ankylos种植体,采用平台转移设计;对照组植入48颗3i种植体,采用传统对接设计。所有种植体均为潜入式植入,肩台均平齐牙槽嵴顶水平,3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结果与结论:所有种植体均完成骨结合。与种植体植入时相比,功能负重12个月后,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丧失高度为(0.31±0.39)mm,对照组种植体周围骨丧失高度为(0.94±0.43)mm,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随访期内,种植体无松动、脱落,牙龈组织健康,成功率为100%。结果显示种植体功能负重12个月后,平台转移设计可以减少种植体颈部骨吸收,保持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稳定性。
冯爱菊王维英肖菲郭力强赵保东郭苏伟张雪健
关键词:种植体骨吸收医学植入体
腮腺主导管囊肿1例报告
2011年
腮腺囊肿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唾液腺囊肿,分为潴留性囊肿与先天性囊肿,在腮腺主导管形成的潴留性囊肿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37岁男性病例,表现为右侧颊部的无痛性肿物,全麻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腮腺主导管囊肿。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其病因、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等进行讨论。
冯爱菊肖文林赵保东周璇孙健
关键词:腮腺
用盘钻经牙槽嵴提升上颌窦底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观察并评估应用盘钻行经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后牙缺失患者37例,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8mm,平均(5.61±1.61)mm,应用盘钻行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51枚,评估手术安全性及舒适度。术后3~6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随访3~24个月,观察种植体稳定性、骨结合及种植体周围骨量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术中提升上颌窦底高度2~8mm,平均(4.75±1.55)mm;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患者主观感觉良好,痛苦指数为(2.22±0.98)。随访期内,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上颌窦感染等并发症,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及修复体无松动、脱落,留存率100%。种植体根方骨量于术后6个月趋于稳定,术后1年颈部骨吸收(1.20±0.72)mm。结论应用盘钻行经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近期效果满意。
肖菲赵保东王维英冯爱菊郭苏伟张雪健
关键词:牙种植体上颌窦底提升术
平台转换技术对上颌前牙区单枚种植修复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估应用平台转换技术对上颌前牙区单枚种植修复的影响,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5例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植入种植体与基台平台对接设计的3i种植体,B、C组为实验组,分别植入具有光滑斜面平台转换技术的Osstem GSⅡ种植体及具有粗糙水平平台转换技术的Ankylos种植体。负载12个月后测量种植体周骨高度丧失量并评价软组织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C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量及软组织情况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B、C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平台转换设计有利于减少种植体颈部骨丧失、增进前牙种植修复美学效果,其远期效果可期。
郭苏伟赵保东刘凤芝郭力强肖菲冯爱菊
关键词:上颌前牙区种植体骨丧失美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