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溢

作品数:26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语言
  • 5篇诗学
  • 5篇回音
  • 5篇福克纳
  • 3篇诗歌
  • 2篇殖民
  • 2篇女性
  • 2篇女性主义
  • 2篇伦理
  • 2篇后殖民
  • 2篇教学
  • 2篇访谈
  • 2篇访谈录
  • 2篇福克纳小说
  • 2篇笔下
  • 2篇伯恩斯坦
  • 1篇到灯塔去
  • 1篇道德
  • 1篇道禅
  • 1篇颠覆

机构

  • 25篇东北大学
  • 2篇宾夕法尼亚大...
  • 1篇斯坦福大学

作者

  • 25篇冯溢
  • 2篇颜晓川
  • 2篇王瀛鸿
  • 2篇刘卓
  • 2篇高志英
  • 1篇王一镭
  • 1篇姚进
  • 1篇刘薇
  • 1篇姜雪
  • 1篇董革非
  • 1篇查尔斯·伯恩...

传媒

  • 8篇东北大学学报...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江汉学术
  • 1篇芙蓉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外语教育研究
  • 1篇诗歌月刊
  • 1篇Sino-U...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国际比较文学...
  • 1篇华中学术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罗沙·科德菲尔德
2011年
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反映了美国南方女性反抗父权制社会的主题。代表人物罗沙从未走入父权制社会为女性预设的道路,她模仿男性的言说,表现出男性的社会性别特征,在理性的社会中形成了一种颠覆,通过她的言行来挑战美国南方的父权制。透过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罗沙颠倒的言说和情感历程,阐释了罗沙的社会性别身份,从中揭示了其古怪行为、乖戾性情和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
冯溢颜晓川
关键词: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女性主义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painting on Faulkner in Go Down, Moses
2010年
Challenging traditional Western painting rules, modem paintings depict one object from multi-angles and advocate the autonomy of art. Seldom do people know that Faulkner loved painting when he was young and modem paintings exert a subtle influence on him. In his Yoknapatawpha, William Faulkner breaks the time and space order and the consistency of plot in traditional novels, which demonstrates aesthetic effect of modem painting and embodies the allegation of modern painting that art is autonomou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eep influence of modern painting on Faulkner's writing techniques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providing a new perspective to aonreciate the art of Faulkner's Yoknapatawpha.
冯溢王瀛鸿
关键词:FAULKNER
超越生死 回归真我——从庄子的生死观来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达洛卫夫人
2011年
庄子的生死观认为,道为万物之源,世间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生死便是如此,气聚为生,气散为死。生死是很自然的事。人应该在自身的有限的生命中,不为外界的是非、利禄所羁绊,听从内心真我的召唤,才能真正达到"逍遥无所待"的自由境界。用庄子的生死观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克拉丽莎,可以看到她心灵的蜕变,感悟人生的心路历程。
王瀛鸿冯溢
关键词:庄子生死观达洛卫夫人
美国文学课程思政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
2022年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战略举措。本文以美国文学类课程为例,分别从课程思政的指导意义、外国文学类课程的德育功能、美国文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等方面,探索美国文学类课程的思政模式,以期为外国文学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刘卓冯溢
关键词:美国文学教学实践
探索黑人女性心灵世界的重构——评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被引量:8
2009年
黑人女性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心灵世界逐渐被扭曲和异化。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作品《宠儿》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对在此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的心灵世界进行描述,把她们内心世界的冲突、抗争、寻求解放的艰辛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运用边缘人格结构的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等理论对《宠儿》中有关三位女主人公心灵世界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并阐述作者对重构黑人女性心灵世界这一主题的思考和探索,可以进一步挖掘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高志英冯溢
关键词:黑人女性托尼·莫里森《宠儿》女性主义
中国道禅思想与回音诗学:查尔斯·伯恩斯坦访谈录
2022年
查尔斯·伯恩斯坦是美国语言派诗歌的领军诗人,他的诗歌已成为美国诗歌界最重要的声音之一。伯恩斯坦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荣休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后现代风格,体现了他的回声诗学和他所倡导的荒诞玄学探究。本次访谈是在2021年11月进行,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重点探讨了中国道禅哲学与回声诗学的微妙关系,以及他的诗歌中虚、空、噪、寂的多重内涵。此外,就伯恩斯坦的最新作品,诗歌与视觉艺术的关系、幽默与反讽在后现代语言诗歌中的作用和荒诞诗学探究的诗歌概念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他启发式的回答演示了他的美学与回音诗学观念,反思了东西诗学交融中差异的碰撞和暗合。
冯溢查尔斯·伯恩斯坦
关键词:伯恩斯坦
别样的语言调性——查尔斯·伯恩斯坦诗歌中的声音美学被引量:5
2021年
诗歌声音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然而长久以来,诗歌声音一直被学术研究所忽视。总体上,诗歌声音可分为"文本声音"和"表演声音"两个层面;其中,文本声音包括"外部的声音","内部的声音"和"语言的调性"三种声音。美国语言诗人查尔斯·伯恩斯坦把自己的诗歌定位为有声写作,他的回音诗学基于声音,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一种声音美学。通过对伯恩斯坦的诗歌文本层面上的分析,可见他的诗歌的主要声音模式为"声音碎片"、"声音空白"和"声音重复",而"谐音翻译"是翻译的声音,也是声音重复的代表。总体而言,伯恩斯坦的诗歌声音有时与语义相应和,强化意义;有时与语义相悖,重构意义,形成了意义的多元和悖论。伯恩斯坦诗歌中的声音美学显示了后现代的崇高,体现了伯恩斯坦所提倡的"荒诞玄学探究"和中西思想的融合,扩容了传统诗学。
冯溢
查尔斯·伯恩斯坦诗选
2019年
冯溢
可译性的阈限:论本雅明《译作者的任务》被引量:3
2021年
虽然本雅明的《译作者的任务》并非旨在对翻译实践做出指导,然而该文提出的作品的"可译性"的概念却对文学翻译,特别是当代英语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霍米·巴巴在其文化理论中,将本雅明的翻译观引入"文化翻译"中,提出阈限空间的概念。本文从阈限的视角,探讨《译作者的任务》中可译性的阈限性和悖论性,分析翻译的忠实与自由的关系,并以美国当代诗歌中的语言诗歌的翻译为例,从语言多义性、陌生化和语言碎片的翻译三方面,阐发《译作者的任务》对诗歌翻译的启示和意义。
冯溢
关键词:本雅明
伦理向度与生命权力:《克拉拉与太阳》的后人类观照被引量:2
2022年
石黑一雄的小说《克拉拉与太阳》展现了人类和以克拉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之间的后人类社会图景。作家以文本为话语场域,解构了传统人文主义:人工智能体(AI)在服务人类方面得到了持续性提升,而人类自身的智能增强(IA)也在试图实现人机交互共生。石黑一雄通过观照生命权力,进行跨物种的共情想象,反思生命价值,引发了对人类本体论和后人类主义的思考,操演着基于人类身体和机器及历史共性的“世界政治”,同时启发读者在看待现代社会意识形态控制下的“真实”时能够持批判态度。
张帆冯溢
关键词:后人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