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冉波

作品数:67 被引量:979H指数:19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2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盆地
  • 20篇页岩
  • 17篇四川盆地
  • 10篇龙马溪组
  • 10篇黑色页岩
  • 9篇页岩气
  • 9篇油气
  • 8篇青藏高原
  • 8篇寒武统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下寒武统
  • 7篇北缘
  • 6篇孔隙
  • 5篇地质
  • 5篇牛蹄塘组
  • 5篇五峰组
  • 5篇古生界
  • 5篇海相
  • 5篇储层

机构

  • 66篇成都理工大学
  • 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石油
  • 9篇陕西延长石油...
  • 7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西华大学
  • 4篇中国石油西南...
  • 4篇玉门油田
  • 3篇四川省地质矿...
  • 3篇中国石化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江苏油田

作者

  • 67篇冉波
  • 49篇刘树根
  • 33篇叶玥豪
  • 25篇孙玮
  • 24篇李智武
  • 17篇杨迪
  • 15篇罗超
  • 14篇邓宾
  • 14篇宋金民
  • 11篇王成善
  • 10篇李金玺
  • 10篇王自剑
  • 9篇张旋
  • 6篇雍自权
  • 6篇朱利东
  • 6篇李祥辉
  • 5篇王世玉
  • 5篇焦堃
  • 5篇姜磊
  • 5篇夏国栋

传媒

  • 19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地学前缘
  • 3篇岩石学报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沉积学报
  • 2篇矿物岩石
  • 2篇地质通报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矿业
  • 1篇煤炭学报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5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扬子板块北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重晶石结核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在扬子板块北缘城口明中剖面及巫溪徐家坝剖面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的硅质岩、泥岩中发现椭球状重晶石结核。其矿物组成主要为重晶石颗粒与作为"基质"的黄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通过重晶石岩石学、矿物学及锶同位素分析表明,重晶石结核形成于早期成岩阶段松软沉积物的孔隙水中。上升洋流带来丰富的营养及富钡物质,表层海水的高初始生产力促使生物繁盛,海水中的钡通过生物作用富集形成生物钡,生物钡(bio-barite)在埋藏过程中的硫酸盐耗竭区(sulfate depleted zones)通过硫酸盐细菌作用(BSR)溶解被激活提供了钡的来源。围岩岩性(黑色泥岩和硅质泥岩)表明重晶石结核形成于缺氧的环境中。上述研究对深入理解早志留世时期扬子板块北缘古海洋环境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昝博文刘树根冉波叶豪杨迪黄瑞夏国栋焦堃
关键词:扬子板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贵州习水骑龙村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剖面
2022年
对贵州习水骑龙村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剖面实测,通过古生物对比、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等方法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其主要认识有:①骑龙村五峰组—龙马溪组剖面出露完整,与上覆志留系石牛栏组和下伏奥陶系涧草沟组均为整合接触,发育12个笔石带,无地层缺失;②骑龙村五峰组—龙马溪组剖面黑色页岩主要发育6种页岩岩相;③骑龙村五峰组—龙马溪组剖面页岩中的石英含量从底到顶逐渐减少,而黏土矿物却逐渐增加,因此脆性矿物的含量从底到顶逐渐减少,页岩易压裂性降低;④骑龙村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1型,高总有机碳含量(TOC)优质页岩主要分布在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⑤骑龙村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古生产力相对较低,优质黑色页岩沉积环境为缺氧—贫氧条件,其有机质含量高得益于高有机质埋藏效率;⑥骑龙村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孔主要分布在龙马溪组下段和五峰组,龙马溪组上段与观音桥段有机质孔不发育,纵向上表现为小孔径孔隙占比随地层向上递减,大孔径孔隙占比随地层向上递增;⑦骑龙村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天然气吸附量最小为1.62 m^(3)/t,最大为2.8 m^(3)/t,平均值为2.13 m^(3)/t,表现为TOC值越大,相应的吸附能力也越强,反映出有机质含量对富有机质页岩的含气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
刘树根冉波冉波叶玥豪杨迪杨迪罗超宋金民宋金民
关键词:有机质丰度含气量
青藏高原东缘中生代若尔盖古高原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9年
40 Ma B.P."原青藏高原"的提出使得青藏高原的早期隆升历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向东的延伸情况不明。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高原、龙门山冲断带和四川盆地有机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原-山-盆体系,成为揭示青藏高原隆升和生长的理想场所,而位于高原内部若尔盖地块的红参1井更为此提供了宝贵素材。基于红参1井的构造恢复和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结果,结合区域上已有的低温热年代学和古高程数据,提出青藏高原东缘在早新生代印-亚大陆碰撞之前就已形成了高原,称之为若尔盖古高原,并从基底构造属性、构造变形、地壳缩短与增厚、沉积记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证。红参1井钻井剖面构造恢复结果揭示所钻遇7 000余米的三叠系复理石层系实际上有46%的厚度是由构造重复所致,连同广泛发育的晚三叠世埃达克质花岗岩以及利用中性岩浆岩Sr/Y比值估算的地壳厚度,共同表明青藏高原东部松潘-甘孜地区在晚三叠世就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地壳加厚。红参1井多重低温热年代学[锆石(U-Th)/He,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测试结果揭示若尔盖地块分别在白垩纪中期(约120 Ma B.P.和约80 Ma B.P.)经历了2次快速的冷却事件,累计剥蚀厚度达5 km,之后转入极其缓慢的冷却过程,暗示其已进入高原化阶段;而在整个新生代期间处于近乎"零"剥蚀的状态而被动地抬升到现今高度(不同于常见的山脉隆升,地块隆升代表了一定范围的区域整体抬升)。因此,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地块最晚在白垩纪末期就已形成高原,即若尔盖古高原,其范围可能包括三叠系复理石层系覆盖的大部分松潘-甘孜地区,并可能向西与羌塘古高原相连,构成羌塘-若尔盖古高原。若尔盖古高原的形成不仅造成四川盆地西缘在白垩纪中期出现了重要的物源转变,更重要的是加剧了青藏高原东缘白垩纪气候干旱化,出现了大�
刘树根李智武Peter J.J.Kamp冉波李金玺邓宾王国芝Ganqing XUMartin Daniík杨迪王自剑李祥辉刘顺李巨初
关键词:隆升剥蚀中生代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页岩气深埋藏-强改造独特地质作用被引量:117
2016年
四川盆地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转换部位,盆地及其周缘海相、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多旋回构造体系下的深埋藏(高演化)、强隆升、强剥蚀和强变形,强改造作用过程。这是我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页岩与北美页岩气产层在地质特征和演化上的最大不同。晚白垩世以来四川盆地多阶段性隆升过程致使地表普遍具有1 000~4 000m剥蚀厚度。地表差异性剥蚀幅度与陆相地层沉积厚度共同控制着其下伏地层的古埋深。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界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界古埋深分别大于6 500m和9 000m,等深线总体呈NE-SW展布,且二者底界埋深均具有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小的趋势。龙马溪组底界古埋深最浅处位于盆地南缘宜宾南绥江地区(约6 000m),最大埋深处为川北地区(约9 000m),古埋深分别向盆地东南缘和北缘明显加深,且盆地中央具有明显的NE-SW向展布低值或浅埋深带,即绥江—宜宾—泸州地区和达州—巴中地区。牛蹄塘组底界古埋深特征与现今埋深特征总体相似,最大埋深处位于川西-川北前陆盆地(古埋深大于11 000m);最小古埋深处位于川中—川西南宜宾—自贡—遂宁一带(古埋深小于8 000m)。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页岩深埋藏与其高演化具有密切相关性。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热成熟度Ro值普遍大于2.4%和2.8%,与其古埋深相似均具有由盆地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小的趋势。强隆升、强剥蚀和强变形作用致使下古生界页岩经历强改造作用,具有动态的应力-应变、温度和压力变化特征,及其保存条件有效性的动态调整。四川盆地及其周缘现今钻探成果揭示差异性埋藏-隆升剥蚀-构造变形作用对下古生界页岩气富集与分布具有较大的控制作用。因此,我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地质
刘树根邓宾钟勇冉波雍自权孙玮杨迪姜磊叶玥豪
关键词:强变形下古生界四川盆地
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构造主控因素被引量:46
2016年
为了研究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勘探接替区,从盆地区域构造角度,分析油气沿(或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区的分布特征,探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对海相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据此探讨四川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油气的勘探前景和有利地区。研究发现,拉张槽控制油气成藏的基础条件,即烃源岩、储集岩和优质源-储组合的发育,为油气成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古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地区,控制古油藏和古气藏的形成与演化,奠定了油气成藏的主要聚集区,属于油气藏的建造过程;盆山结构则进一步改变盆地内的构造格局,再分配和调整古油气藏,形成现今油气藏,属于改造过程。拉张槽是油气早期富集最根本的控制因素,古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地区,盆山结构是油气晚期散失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从基础到建造再到改造的一系列过程相辅相成,共同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推测川西中北段深层—超深层是未来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最主要的有利地区,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基本条件,可能是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共存的天然气富集区,理由为:1具有以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为主的多源供烃系统;2具有多时代优质储集层的叠合层系;3具有以断裂(及不整合面)和优质储层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4具有致密碳酸盐岩、泥质岩和膏盐等构成的多级封盖系统。
刘树根孙玮李智武邓宾钟勇宋金民冉波罗志立韩克猷姜磊梁霄
关键词: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特征主控因素
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晚侏罗世莲花口组沉积物源及其构造意义
王自剑刘树根李智武冉波田庆黄瑞
渝东北地区页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查明渝东北城口—巫溪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中稀土元素的特征、来源及其地质意义,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渝东北城口明中地区11件页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进行测试,结合前人所测巫溪田坝地区12件稀土、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全面分析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空间分布规律及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渝东北城口—巫溪地区页岩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五峰组页岩中的稀土元素略低于龙马溪组;稀土元素总量∑REE与Sc,Ti,Cr,Zn,Zr,Nb,Th,Hf,T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元素呈明显正相关,反映了研究区页岩中稀土元素的来源主要为陆源碎屑;在五峰组页岩早期沉积速率、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比值的突变界面,可能是都匀运动(加里东运动第2幕)的影响范围延伸至该地区所出现的沉积响应。
肖斌刘树根冉波李智武叶玥豪李金玺姜磊王瀚唐卫
关键词: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页岩
青藏高原中部新生代伦坡拉盆地沉降史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新生代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拉萨地体与羌塘地体间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上。伦坡拉盆地及缝合带上其他陆相盆地的形成反映了班怒带缝合之后的再活化过程。盆地内部主要沉积了始新世-中新世牛堡组与丁青湖组两套地层,虽然后期的风化剥蚀和地表第四纪覆盖对获取野外露头资料造成了一定影响,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钻井勘探为研究区域大地构造和沉积盆地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重建伦坡拉盆地的沉降史,本文对盆地中11条钻井剖面和1条实测剖面进行了回剥分析。沉降曲线显示盆地经历了两个明显不同的沉降阶段和一个缓慢抬升阶段。初始的快速沉降开始于始新世,在区域伸展作用下上地壳破裂形成半地堑型盆地,并开始在滨浅湖环境中沉积牛堡组地层。这一过程中伴有左行走滑。渐新世早期,受构造活动之后热量传导的影响,前期快速沉降被缓慢热沉降取代,沉降中心向北东方向迁移,并在半深湖-深湖环境下沉积丁青湖组地层。与此同时印度板块不断向北俯冲,在挤压作用下热沉降逐渐减弱并提前结束。中新世波尔多阶基底开始构造抬升,盆地不断发生挤压变形,并最终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
马鹏飞王立成冉波
关键词:伦坡拉盆地沉降史新生代青藏高原
川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积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通过露头观察及室内薄片鉴定,将川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合沉积分为潮坪相相缘Ⅰ型、滩间海相相缘Ⅱ型、颗粒滩相相缘Ⅲ型及开阔海相事件Ⅰ型、开阔海相事件Ⅱ型混积。混积作用最强的潮坪相相缘Ⅰ型主要分布于龙王庙组底部、中部和顶部;而横向上,相缘型混积主要分布于西侧靠近陆源区的内缓坡地区,事件型混积主要分布于东侧远离陆源区的中(外)缓坡地区。川北龙王庙组整体表现为混积作用背景下北西—南东向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混合沉积不利于颗粒滩的原始沉积,且较强混积作用减弱颗粒白云石之间的胶结作用,使得颗粒间抗压实效应降低,不利于原始孔隙的形成和保存;同时,石英稳定性较强,在酸性环境下难以发生溶蚀作用,降低了成岩中—晚期有机酸对储层的改善效果。川北地区龙王庙组不具备发育大规模颗粒滩叠加溶蚀型优质储层的地质条件。
王瀚李智武刘树根宋金民冉波叶玥豪韩雨樾姜巽
关键词:相模式储层下寒武统
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早期构造运动——来自酒西盆地始新世-渐新世的沉积学约束被引量:10
2013年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酒西盆地,出露有完整的晚始新世地层,真实地记录了周缘构造的运动,使其成为研究高原北缘新生代构造活动的最佳场所之一。基于酒西盆地11条沉积剖面的沉积相、重矿物和古水流研究,建立了火烧沟组-白杨河组高精度的沉积格架,识别出盆地在晚始新世主要为走滑盆地,沉积形态主要受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作用控制。阿尔金断裂强烈的走滑作用受到北部阿拉善地体的阻挡,在酒西盆地北部形成一个前锋带。随后,高原内部强烈的南-北向挤压作用沿酒西盆地的刚性基底向南传递到北祁连断裂,形成了新近纪早期酒西前陆盆地的雏形。
冉波李亚林朱利东郑荣才严宝年汪满福
关键词:始新世沉积格架阿尔金断裂酒西盆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