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晓青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行星波
  • 6篇平流层
  • 6篇流层
  • 4篇ENSO
  • 3篇涛动
  • 3篇相互作用
  • 3篇北极涛动
  • 2篇ENSO循环
  • 2篇波导
  • 1篇对流层
  • 1篇增温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欧亚
  • 1篇欧亚大陆
  • 1篇平流层爆发性...
  • 1篇平流层极涡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影响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兰晓青
  • 6篇陈文
  • 4篇王林
  • 1篇马音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ENSO和北极涛动对东亚冬季气候异常的综合影响被引量:43
2013年
利用NCEP/DOE再分析资料以及我国温度和降水台站资料,以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l Nio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冷、暖位相的冬季作为背景,结合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的月际异常,对两者影响东亚冬季气候异常的综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El Nio和AO负异常或者La Nia和AO正异常相互配置时,我国北方气候异常主要受AO影响,南方气候异常主要受ENSO影响,并且该气候异常与已经认识到的AO和ENSO影响东亚气候异常的机理相一致.然而,当ElNio和AO正异常或者La Nia和AO负异常相互配置时,尽管我国北方气温仍主要受AO影响,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的气候异常呈现出与已有认识很不一样的变化模态.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平流层和对流层相互作用以及东亚地区中低纬相互作用的不同,这会导致在前者的冬季,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纬向对称性,中低纬相互作用偏弱,ENSO和AO对东亚的影响表现出线性的作用;而在后者的冬季,则不利于大气环形模态的维持,导致东亚地区中低纬相互作用偏强,ENSO和AO对东亚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的相互叠加.
陈文兰晓青王林马音
关键词:涛动北极涛动
北半球平流层准定常行星波与平均流的相互作用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输出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平流层准定常行星波与平均流相互作用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准定常行星波在冬季活动最强,并分别沿极地和低纬两支波导传播,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三维结构显示45°N以北的欧亚大陆和北太平洋是行星波活动的源.行星波的传播特征清晰地表现出平均流对波动的影响,而行星波上传至平流层后与平均流相互作用则会使纬向西风减弱.通过对ElNio事件和LaNia事件的合成分析发现,北半球冬季行星波对ENSO事件有显著的响应.与LaNia事件相比较,ElNio事件发生时行星波在平流层的向上传播明显增强,并且更偏向极地;波流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纬向平均风场呈现出偶极子型变化,即中低纬西风增强,而高纬平流层西风减弱.通过对比模式模拟结果和再分析资料结果发现,尽管平流层中的模拟结果仍然比再分析资料中略偏弱,但ECHAM5/MPI-OM模式对行星波活动气候态的模拟总体较好,且比以往的模式结果有很大提高.但是,模式中行星波对ENSO事件的响应与再分析资料结果差别较大,不论是波动振幅还是行星波与平均流的相互作用都只在对流层中有较好的反映,而在平流层中信号非常弱.由此可见,大气环流模式对平流层环流和动力过程的模拟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兰晓青陈文王林
关键词:平流层准定常行星波ENSO
北半球平流层行星波与平均流相互作用及其对ENSO的响应
使用ERA-40再分析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输出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平流层行星波与平均流相互作用及其对ENSO循环的响应。平流层波动主要是受地形的动力强迫和海陆热力差异的热力强迫产生的准定常行星波。结果显示,行...
兰晓青陈文
关键词:平流层ENSO循环
文献传递
2011~2012年冬季欧亚大陆低温严寒事件与平流层北极涛动异常下传的影响被引量:24
2013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1~2012年冬季发生在欧亚大陆的一次异常低温严寒事件的大气环流演变过程以及可能的成因。这次低温事件,主要出现在2012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持续大约3周左右,非常强的低温异常覆盖了几乎整个欧洲以及东亚的西伯利亚、蒙古国和我国东北、华北等地。这次低温事件的演变与对流层北极涛动(AO)由正位相转变为负位相的时间相匹配,意味着AO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前期行星波的异常上传导致平流层发生爆发性增温现象,极夜急流减弱,AO位相首先在平流层由正变负;在2~3周左右的时间内,平流层AO异常信号逐渐下传,使得对流层AO也转为负位相;随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异常发展,极区的冷空气不断向南爆发,先后在东亚和欧洲造成剧烈的降温,导致低温严寒事件。因此,考虑平流层环流的异常可能有助于提高欧亚大陆冬季低温严寒事件的预测能力。
兰晓青陈文
关键词:北极涛动行星波
北极涛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气候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是北半球热带外地区大气环流变率的主导模态,对北半球以及区域尺度气温变化具有重要影响。AO可在没有外强迫条件下通过波流相互作用形成,因此它被认为是全球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年代际尺度上AO的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可加深对当前北半球气候变化规律的物理理解,也可为预估未来年代际尺度上气候变化及其不确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AO影响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变化的物理机制、AO对北半球冬季气温长期趋势的贡献、AO年代际影响的不确定性三个方面出发,简要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年代际尺度上冬季AO时空变化及其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初步展望一些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王林龚海楠兰晓青
关键词:北极涛动行星波年代际变化气候变化
北半球平流层行星波与平均流相互作用及其对ENSO的响应
使用ERA-40再分析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输出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平流层行星波与平均流相互作用及其对ENSO循环的响应。平流层波动主要是受地形的动力强迫和海陆热力差异的热力强迫产生的准定常行星波。结果显示,行...
兰晓青陈文王林
关键词:平流层ENSO循环
文献传递
北半球冬季平流层强、弱极涡事件演变过程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1958~2017年逐日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北半球冬季平流层强、弱极涡事件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比较了有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和无SSW发生的两类弱极涡事件的环流演变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强极涡的形成存在着缓慢发展和快速增强的过程,而弱极涡事件的建立非常迅速;和强极涡事件相比,弱极涡事件的峰值强度更强,异常中心的位置更高。此外,强、弱极涡事件的产生与波流相互作用的正反馈过程密切相关。对于强极涡事件,发展阶段的太平洋—北美(PNA)型异常削弱了行星波一波;当平流层西风达到一定强度,上传的行星波受到强烈抑制,使得极涡迅速增强达到峰值。而对于弱极涡事件,发展阶段一波型的异常增强了行星波上传,通过对纬向流的拖曳作用使得平流层很快处于弱西风状态,更多行星波进入平流层导致极涡急剧减弱甚至崩溃。针对有、无SSW发生的两类弱极涡事件的对比分析表明,有SSW发生的弱极涡事件发展阶段,平流层出现强的向上的一波Eliassen-Palm(EP)通量异常,通过正反馈过程使得一波和二波上传同时增强而导致极涡崩溃;无SSW发生的弱极涡事件发展阶段,平流层缺乏向上的一波通量,二波活动起到重要作用,其总的行星波上传远弱于有SSW发生的弱极涡事件。对于无SSW发生的弱极涡事件,其发展和成熟阶段对流层上部出现类似欧亚(EU)型的高度异常,伴随着强的向极的EP通量异常,导致对流层有极强的负北极涛动(AO)型异常。而有SSW发生的弱极涡事件发展阶段对流层上部主要表现为北太平洋上空来自低纬的波列异常,其后期的对流层效应更加滞后也不连续,对流层AO异常的强度明显弱于无SSW发生的弱极涡事件。
马骥陈文兰晓青
关键词:平流层极涡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环流演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