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东兴

作品数:79 被引量:248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吉林省科技厅农业重点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6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1篇水稻
  • 21篇选育
  • 21篇粳稻
  • 19篇杂交
  • 15篇栽培
  • 12篇杂交粳稻
  • 12篇栽培技术
  • 11篇水稻新品种
  • 10篇不育
  • 10篇不育系
  • 8篇特种稻
  • 8篇种稻
  • 7篇育种
  • 6篇品种选育
  • 6篇开花
  • 5篇水稻品种
  • 5篇习性
  • 5篇开花习性
  • 5篇高产
  • 4篇性状

机构

  • 76篇吉林省农业科...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通化市农业科...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吉林吉农水稻...
  • 1篇吉林省吉林市...
  • 1篇吉林省农业技...
  • 1篇四平市粮油卫...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7篇全东兴
  • 34篇周广春
  • 28篇南钟浩
  • 27篇孟维韧
  • 25篇金成海
  • 23篇侯立刚
  • 19篇全成哲
  • 19篇周舰
  • 11篇李朝峰
  • 10篇吴占文
  • 9篇严永峰
  • 8篇徐晓红
  • 7篇韩龙植
  • 7篇马艳
  • 7篇傅秀林
  • 6篇陈温福
  • 6篇郭希明
  • 6篇方秀琴
  • 6篇张强
  • 5篇赵国臣

传媒

  • 7篇北方水稻
  • 6篇吉林农业科学
  • 6篇山东农业科学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杂交水稻
  • 3篇垦殖与稻作
  • 3篇中国稻米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东北农业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作物杂志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延边大学农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第一届中国杂...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10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质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周广春候立刚南钟浩全东兴金成海全成哲孟维韧刘亮齐春燕孙洪娇李莉郭晞明李朝峰隋朋举闫喜东王孝甲刘才哲尹胜国
(1)任务来源:该项目是吉林省农科院承担的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合同编号为20060203,起止年限为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1)粳型三系不育系和恢复系以...
关键词:
关键词:杂交粳稻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
开花期温度对北方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及育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北方最新转育的BT型不育系松粘5022A和T176A,在开花期通过人工气候室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温度对北方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花粉败育特点和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低温处理条件下,2个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类型与对照(26℃)基本相同,但是在35℃高温处理条件下,2个不育系都表现出染败率大幅度降低,圆败和典败率增加。2个不育系经17℃低温处理后套袋自交结实率与对照非常接近;2个不育系在35℃高温处理时,自交结实率显著降低,花粉败育更彻底。柱头活力不受温度的影响。
全东兴周广春侯立刚
关键词:北方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花粉败育育性
稻/菰远缘杂交创制BT型粳稻恢复系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北方粳稻品种通35与野生禾本科植物菰进行远缘杂交,自D_2世代开始出现变异株,杂交后代分离明显,经人工选择获得了若干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新材料;通过恢复力鉴定,筛选到了1份对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良好恢复能力的稳定遗传变异系TH1,TH1与BT型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6A的测交F_1代植株结实率达到了90.3%,与通禾830A、通禾832A和通禾857A的测交F_1代结实率分别为86.2%、84.5%和56.7%,表明稻/菰远缘杂交能创制出BT型粳稻恢复系。
时羽闫昊陈玉波全东兴周广春孟维韧韩康顺李彦利
关键词:杂交水稻远缘杂交恢复系选育
优质早粳不育系639A的选育被引量:1
2011年
不育系639A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熟优质BT型不育系,具有早熟、优质、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的特点。
全东兴金桂花周广春孟维韧金成海
关键词:粳稻不育系选育
水稻转绿型白苗突变体“龙白—1”、“龙白—2”特征特性研究
2004年
通过对龙锦一号田间自然变异产生的转绿型白苗“龙白—1”、“龙白—2”的外部形态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苗突变体“龙白—1”形态上与龙锦一号一致,产量持平;而“龙白—2”株高降低,分蘖减少,生物产量明显减少。生育期推迟,减产65.7%。
全东兴南钟浩侯立刚严永峰周舰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
一种新型水稻壮秧剂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水稻壮秧剂,由以下原料组成:复合植物蛋白粉剂50‑60%;腐殖酸5‑8%;浓硫酸20‑22%;尿素8‑10%;过磷酸钙3‑10%;硫酸钾镁肥3.5‑5%;多效唑0.05‑1%;萘乙酸...
孟维韧金成海刘亮陈莫军刘晓亮全东兴孟凡梅全成哲杨春刚王金明时羽赵亚东朴日花吴占文李慧张春梅
文献传递
特种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32
2004年
我国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广泛关注特种稻种质资源研究。至今以丰富的特种稻种质资源为基础 ,积极开展特种稻特殊性状遗传分析的同时 ,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创新黑米、红米、软米、巨胚米、甜米等一系列特种稻新种质 ,并在水稻育种和生产上提供应用 ,为增加稻农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广泛开展特种稻资源的特殊性状鉴定和评价 ,筛选具有独特特性的优异种质资源 ,并进行基因型检测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 ;将多个特殊性状相聚合 ,创新赖氨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含量较高 ,黄酮、花青 3 葡萄糖苷、生物碱等生理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的水稻种质是今后我国特种稻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
全东兴韩龙植南钟浩元东林
关键词:特种稻种质资源水稻基因型营养成分
水稻新品种吉粳512选育报告
2014年
水稻新品种吉粳51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吉粳89号/T639"的后代材料中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2年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5.85%。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5.1%。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四平、长春、延边、辽源等中晚熟稻区地区种植。
金成海周广春孟维韧全东兴
关键词:水稻品种选育
优质水稻新品种长白19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推广优质水稻新品种长白19。[方法]介绍长白19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结果]该品种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品质优,稳产高产性能好。[结论]长白19值得推广。
全东兴周广春全成哲
关键词:水稻选育
水稻新品种吉粳528选育报告被引量:7
2019年
水稻新品种吉粳528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吉粳105号/T639"的后代材料中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2年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6.2%。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7.2%。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四平、长春、吉林、通化、松原、辽源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时羽周广春朴红梅孟维韧周舰相洋赵英奎全东兴
关键词:水稻品种选育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