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韵秋

作品数:36 被引量:21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际鹤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生物学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水鸟
  • 9篇卫星跟踪
  • 9篇繁殖
  • 8篇迁徙
  • 7篇多样性
  • 7篇种群
  • 7篇黑嘴鸥
  • 5篇活动区
  • 4篇越冬
  • 4篇鸟类
  • 4篇大天鹅
  • 3篇越冬种群
  • 3篇水鸟资源
  • 3篇栖息
  • 3篇栖息地
  • 3篇繁殖期
  • 2篇丹顶鹤
  • 2篇英文
  • 2篇越冬水鸟
  • 2篇迁徙动态

机构

  • 35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山东黄河三角...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海南省林业局
  • 1篇巴彦淖尔市林...

作者

  • 36篇侯韵秋
  • 23篇张国钢
  • 19篇江红星
  • 18篇刘冬平
  • 17篇楚国忠
  • 16篇戴铭
  • 15篇陆军
  • 13篇钱法文
  • 5篇单凯
  • 3篇刘春悦
  • 3篇郑光美
  • 3篇董超
  • 3篇陈丽霞
  • 2篇戴强
  • 2篇李淑红
  • 1篇张树清
  • 1篇李晓民
  • 1篇肖文发
  • 1篇梁伟

传媒

  • 10篇生态学报
  • 7篇林业科学
  • 5篇动物学杂志
  • 2篇Curren...
  • 2篇四川动物
  • 2篇Chines...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野生动物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99国际朱...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0
  • 3篇199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嘴鸥种群的遗传分化与迁徙模式被引量:1
2008年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对我国黑嘴鸥现存的3个地方种群50个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已公布的的两个韩国样本的序列,比对后所获得的550bp的序列中,共发现49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7种线粒体单元型,其中仅1种为我国3个地方种群间共享单元型,多数为各地方种群内特有。我国3个地方种群内的单元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态性都很高;4个地方种群合并成一个大种群时,其线粒体单元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仍很高,分别为0.974%±0.012%和0.510%±0.042%。进一步分析表明,4个地方种群间核苷酸歧异度在0.433%-0.585%之间,种群分化程度FST在-0.03176-0.48063之间,基因流Nm在1.03-33.7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1±0.0011。UPGMA系统发生树及最大简约网络图表明,黑嘴鸥的演化关系呈现星状辐射,单元型之间呈现一种混杂的分布格局,地方种群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同时运用彩色旗标技术,初步掌握了4个地方种群迁徙规律。对比分子研究结果,验证了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迁徙模式基本一致,同时认为黑嘴鸥不同地方繁殖种群从越冬地返回繁殖地的过程中会发生交叉。最后,鉴于黑嘴鸥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其迁徙行为具有差异性,建议在保护和遗传管理中应分别对待。
江红星侯韵秋钱法文楚国忠李玉祥王会单凯郑光美
关键词:黑嘴鸥MTDNA控制区迁徙系统地理种群分化
江苏盐城沿海地区繁殖季节几种水鸟的数量及分布研究(Ⅱ)被引量:5
2000年
nests, in which 100 nests filled with eggs, of common tern(Sterna hirund), little tern (S.albifrons), kentish plover(Charadrius alexamdrinus) and redshank (Tringa totanus) were found in the breeding colony of saunder\’s gull(Larus Saundersi) when the special survey of saunder\’s gull was proceeding in June of 1998 around the coast of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re were about 1,633 pairs of common tern, 414 of little tern, 146 of kentish plover and 139 of redshank in the breeding colony of saunder\’s gull based on the egg\|filled nest density of them and the colonial area of saunder\’s gull.
王会杜进进侯韵秋楚国忠钱法文
关键词:水鸟盐城自然保护区
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被引量:9
2004年
1999— 2 0 0 2年夏季对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繁殖前期黑嘴鸥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其出现频率依次为 :取食 39 36 % ,休整 37 95 % ,运动 9 4 8% ,警戒 8 30 % ,饮水 5 0 3% ;繁殖后期黑嘴鸥成鸟的各种行为不具明显的规律性 ,其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取食 4 2 5 3% ,休整 1 4 2 1 % ,运动 1 7 6 5 % ,警戒 1 4 5 2 % ,饮水 1 0 93%。繁殖后期运动和警戒行为所花费的时间比繁殖前期显著增加 (P <0 0 0 1 ) ,休整行为显著减少 (P <0 0 0 1 ) ,导致这种差异性主要是取食地点的变化和后期的育雏行为。黑嘴鸥雌雄抱孵时间比为 1 2 4∶1。抱孵时间随孵化天数的增加而相应延长 ,一次抱孵时间最长可达到 2 0 1min。
江红星楚国忠钱法文侯韵秋
关键词:黑嘴鸥繁殖期
3S技术在鸟类栖息地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3S技术在鸟类栖息地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不同尺度条件下,以及对于一些广袤且偏远的地区,能够有效地分析、评估、监测和预测鸟类与栖息地关系,推动实现物种保护管理目标。本文主要回顾遥感数据源、遥感信息提取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鸟类栖息地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分析影像数据源和影像时相的选择,以及遥感信息提取和鸟类野外调查方法等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江红星刘春悦侯韵秋钱法文
关键词:鸟类栖息地遥感信息提取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斑头雁的越冬种群数量、分布和活动区被引量:13
2010年
斑头雁(Anser indicus)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易感鸟类和潜在的传播源,在禽流感防控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斑头雁的越冬种群现状缺乏研究。2009年1月,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共统计到越冬斑头雁44657只,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地带的林周县、日喀则市、白朗县、拉孜县、江孜县和贡嘎县境内。这一统计数据远高于1990年代的统计数量,由此可将其全球种群数量估计值由5.2-6万只修正为至少7万只。越冬斑头雁的平均集群大小为(208±262)只(n=215),主要栖息环境包括冬小麦田、冬歇期农田、河流湖泊和沼泽湿地,其中在冬歇期农田中统计到的数量占72.1%。2006-2008年,对青海湖繁殖斑头雁的卫星跟踪表明,其越冬地点主要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拉萨河流域和印度,越冬期为11月至翌年的3月份,在越冬地平均停留(108±30)d,越冬活动区大小为(122.22±124.94)km2(n=3)。受西藏独特的宗教传统和农耕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的影响,越冬斑头雁经常与大量家畜和水鸟混杂在农田觅食,在禽流感疫情防控时应引起重视。
刘冬平张国钢钱法文侯韵秋戴铭江红星陆军肖文发
关键词:卫星跟踪越冬种群活动区
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的迁徙模式与种群生存率被引量:4
2010年
1996-2008年6月份,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嘴鸥使用特定编码的彩色旗标,共标记2820只。其中成鸟31只,幼鸟2789只。根据23个越冬地点2729条彩色旗标的重见记录,推测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的迁徙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向东迁徙至韩国西南沿海及日本西部沿海越冬;另一条向南迁徙至我国天津以南的东部沿海,包括台湾西部沿海越冬。依据1996-2007年双台河口标记的黑嘴鸥幼鸟当年在日本西部沿海重见记录,计算12a间其相对生存率为(7.77±4.00)%(1.67%-14.89%)。其中1997、2001、2004、2006和2007年的相对生存率均低于平均水平,特别是2006年达到12年来的最低值(1.67%)。采用MARK软件中的Cormack-Jolly-Seber(CJS)模型,估计黑嘴鸥亚成体和成体的年生存率分别为0.613±0.058和0.746±0.042,重见率分别为0.897±0.04和0.799±0.053。亚成体较成体的重见率高,可能与亚成体到达越冬地相对比较集群有关。同时建议开展更多的彩色旗标观察活动,便于进一步了解同一越冬地中不同年龄段黑嘴鸥的移动规律。
江红星侯韵秋李玉祥Masayoshi TAKEISHIKiyoaki OZAKI杨玉成郑光美
关键词:迁徙规律
青海湖非越冬水鸟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于2006年4—9月,在不同的迁徙阶段首次在青海湖15个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对水鸟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72种,隶属于7目14科。此外发现16种新记录。青海湖水鸟春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下旬。不同生境水鸟的多样性也不同,砂石海滩如鸬鹚岛和二郎剑的水鸟多样性在各季节都较低,可能是由于砂石生境中食物较少的缘故。
张国钢刘冬平江红星单凯侯韵秋戴铭楚国忠
关键词:水鸟多样性
若尔盖湿地水鸟资源季节变化被引量:12
2013年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湿地之一。2010年从3月至12月,对若尔盖湿地水鸟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记录到48种26 050只水鸟,隶属于6目12科,其中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21 408只,占水鸟总数的82.2%。3月和10月是若尔盖湿地水鸟数量的高峰期;11月是低谷期,主要是由于水鸟的迁离和越冬水鸟尚未到达的缘故。尕海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物种数和水鸟数量占了整个若尔盖湿地较大的比例。卫星跟踪的结果表明,青海湖斑头雁(Anser indicus)在若尔盖湿地与云南和贵州的越冬水鸟汇合,因此加强若尔盖湿地禽流感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张国钢戴强刘冬平侯韵秋陆军沈尤杜科
关键词:水鸟多样性
杭州湾大桥周边鸟类资源现状调查被引量:5
2014年
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杭州湾大桥周边的鸟类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并结合近30年杭州湾鸟类环志回收的数据对鸟类迁徙进行了分析,希望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保护方案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地点包括杭州湾大桥北岸的海宁东西湖以及南岸的慈溪庵东湿地和慈溪四灶浦水库。共记录到鸟类163种16目45科91属71589只;非雀形目鸟类105种,雀形目鸟类58种;留鸟38种,夏候鸟12种,冬候鸟65种,旅鸟48种;列入中国鸟类红皮书濒危等级为濒危(E)的鸟种有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脸琵鹭(Platalea.minor)2种。水鸟在杭州湾三个地点的数量呈季节性的变化,由多至少依次为春季、秋季、冬季和夏季;不同的生境类型优势种的分布存在差异。30余年来在杭州湾共回收到55只环志鸟类,其中大部分是在春季4月份时杭州湾、杭州湾口岸地区及海盐南北湖回收的,从回收的时间与回收环志地点来看,大多数的鸻鹬类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台湾越冬,它们将杭州湾作为迁徙停歇地,表明它们将杭州湾作为重要的迁徙停歇地之一。
张国钢陈丽霞陈水华范忠勇侯韵秋陆军
关键词:鸟类迁徙黑脸琵鹭大桥
海南岛沿海越冬水鸟及其保护(英文)被引量:4
2010年
2003-2005年对海南岛沿海越冬水鸟进行了调查,旨在加强海南岛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在调查的20个湿地中,共记录水鸟68种,新发现3处全球濒危鸟类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的越冬地,即临高后水湾、东方北黎湾和三亚河。2003-2009年冬季对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进行了持续调查。海南岛越冬水鸟数量最多的是鹭鸟,其次是鸻鹬类和鸥类。分析发现,在有红树林分布的湿地鸟类种数和个体数量均比无红树林分布的湿地明显增加。此外,博浦湾、黄龙港、后水湾、洋浦港、北黎湾、莺歌海、三亚河、清澜港和东寨港等地是海南岛鸟类优先保护的湿地,其人为干扰应该被禁止。
张国钢梁伟刘冬平钱法文侯韵秋 苏文拔 kilburn mike holmes jemi 李国诚
关键词:水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