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自成

作品数:174 被引量:76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6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2篇药物
  • 26篇药学
  • 23篇用药
  • 18篇血药
  • 18篇血药浓度
  • 18篇药浓度
  • 18篇药学监护
  • 18篇液相色谱
  • 18篇色谱
  • 18篇相色谱
  • 17篇药师
  • 17篇高效液相
  • 16篇霉酚酸
  • 15篇药物治疗
  • 14篇液相色谱法
  • 14篇色谱法
  • 12篇药代
  • 12篇药代动力学
  • 12篇临床药
  • 11篇药动学

机构

  • 10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9篇同济大学附属...
  • 24篇上海市杨浦区...
  • 1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7篇上海医科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天津药物研究...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兰州军区乌鲁...
  • 2篇江苏扬子江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作者

  • 172篇余自成
  • 21篇马明华
  • 19篇蔡卫民
  • 17篇干志彬
  • 15篇陈红君
  • 14篇陈红专
  • 14篇田薇薇
  • 11篇徐达
  • 11篇王祥慧
  • 10篇王宏图
  • 9篇刘霞
  • 9篇张伟霞
  • 9篇冯轶杉
  • 8篇方洁
  • 8篇陈冰
  • 7篇周佩军
  • 6篇郁人海
  • 6篇唐原君
  • 6篇薛冬梅
  • 6篇傅喆暾

传媒

  • 27篇中国临床药学...
  • 15篇世界临床药物
  • 10篇上海医药
  • 9篇中国医院药学...
  • 8篇中国药学杂志
  • 6篇中国临床药理...
  • 5篇药物分析杂志
  • 5篇中国药房
  • 5篇药学服务与研...
  • 5篇中南药学
  • 4篇中国医药工业...
  • 4篇中国药师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家庭用药
  • 2篇大众医学
  • 2篇药学实践杂志
  • 2篇中国医院用药...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2000中国...
  • 2篇2002年中...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15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11篇2007
  • 16篇2006
  • 11篇2005
  • 9篇2004
  • 4篇2003
  • 7篇2002
  • 10篇2001
  • 10篇2000
1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氏病的药物治疗被引量:1
2001年
余自成
关键词:帕金森氏病药物疗法左旋多巴脑部疾病震颤性麻痹
有限取样法估算霉酚酸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体内暴露药量
2015年
目的建立有限取样法估算霉酚酸(MP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的体内暴露药量(AUC)。方法24例AID患者服用霉酚酸醋(MMF)0.75 g,q12 h,达稳态后,检测服药前即刻、服药后0.5,1,1.5,2,4,6,8和12h活性代谢物MPA的血药浓度梯形法计算各例实测AUC_(0-12 h);将24例患者数据资料随机平分为模型资料组与验证资料组,对模型资料组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别拟合1~4个采血点估算AUC_(0-12 h)的数学模型对初选模型用验证资料组数据检验预测偏差和精密度,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模型。结果 12h谷浓度建立的单点预测模型r^2值为0.957平均预测误差及绝对预测误差分别为-3.93与11.93,均<15%;0.5,1.5,6,8 h或1.5,6,8,12h四点拟合的模型与AUC_(0-12 h)的相关性均达0.996,验证后预测误差在±15%以内的例数为9例;另有2点模型与3点模型,预测效果介于上述两种模型之间。结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精确度较高的四点模型AUC=3.19+0.49c_(0.5h)、+1.76c_(1.5h)+2.95c_(6h)+5.46c_(8h)适用于晨起服药后取血监测的住院患者;相对简便的单点模型AUC=10.82+13.37c_(12 h)适用于夜间服药次日晨起入院监测的门诊患者。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模型均能较好预测使用MMF+甲泼尼龙二联免疫抑制方案的中国成年AID患者的MPA AUC。
陈红君余自成周蓉唐原君黄芳华沈杰干志彬
关键词:霉酚酸药动学
药学监护实践——21世纪中国药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00年
目的迎接21世纪,促进中国医院药学实践水平的提高,推动医院药学学科向前发展.方法 总结近年来国外介绍药学监护的有关文献,了解药学监护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进展,提出我国实施药学监护的策略.结果 药学监护的概念在不断完善,药学监护实践的内容更加具体.本文概述了药学监护实践的学科基础,基本要素及具体实施的过程,提出了面向21世纪,我国实施药学监护的战略.结论 药学监护是医院药学实践的崭新内容,中国药师应加强学习,迎接挑战.
余自成王宏图张楠森
关键词:药学监护病人监护药师
儿科TDM需要改进被引量:1
1997年
在儿科临床,用药剂量多数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按成人剂量折算.按此方法确定用药方案是很难令人满意的,因为患儿并不代表一个“小”的成人.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体重及器官功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这些变化对药物的作用及药物动力学都将产生极大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儿科临床开展TDM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目前,儿科临床已经对一些常用药物开展了TDM,但要使TDM在改善儿科药物治疗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对儿科TDM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方面还需要改进.1 TDM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儿童处在迅速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尚未成熟完善,药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个体差异大,开展TDM工作,对指导儿科合理用药起重要作用.在婴儿及儿童,TDM通常用来区分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与非依从性及药物毒性,避免药物在清除延长情况下蓄积,或用来指导在药物处置快速改变情况下调整剂量.特别是在对药物治疗的临床结果不能作可靠判断时,如在新生儿、有残疾或精神发育迟缓的患儿,TDM对防止严重药物中毒起重要作用.目前,儿科临床上常用的一些药物包括茶碱、地戈辛、抗癫痫药物及某些抗生素已被广泛地进行了监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及万古霉素的监测减少了对肾脏及内耳不可逆毒性的发生.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具有?
余自成卢恕
关键词:儿科药物TDM
伊曲康唑对全反式维甲酸药动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研究伊曲康唑对全反式维甲酸 (ATRA)药动学的影响 ,探讨联合用药方法 ,解决ATRA治疗中耐药问题的可能性。方法 将动物按交叉试验方法给药 ,先后按单用维甲酸和合用维甲酸与伊曲康唑两种方案给药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甲酸血药浓度 ,研究两种给药方案的药动学差异。结果 维甲酸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单室开放模型 ,单用及合用的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 (113.83± 6 2 .6 5 ) ,(2 81.91± 75 .40 )ng·mL-1(P <0 .0 1) ;tmax分别为 (3.6 7± 0 .5 0 ) ,(2 .11± 0 .6 0 )h(P <0 .0 1) ;MRT分别为 (4 .34± 0 .83) ,(2 .89± 0 .34 )h(P <0 .0 1) ;AUC0~∞ 分别为 (374.9± 179.5 ) ,(6 75 .5± 2 12 .6 )ng·h·mL-1(0 .0 1

0 .0 5 )。结论 合用伊曲康唑可以升高ATRA血药峰浓度和维持有效治疗浓度 ,提示并用伊曲康唑可能是解决维甲酸耐药的一种方法 。

余自成李军民沈志祥
关键词:伊曲康唑维甲酸药物相互作用
肾移植病人的药学监护被引量:7
2005年
余自成蔡卫民王祥慧徐达
关键词:肾移植病人药学监护免疫抑制药物安全合理用药终末期肾衰肾移植手术
移植后新发生糖尿病治疗和管理指南被引量:1
2006年
尽管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移植物及患者的存活率近年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移植受者较之普通人群心血管疾病(CVD)的患病率却在不断增加。很多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均可导致这一人群CVD患病风险的增加。其中,移植后新发生糖尿病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会导致移植物功能下降和患者存活率降低,移植物失功风险增加。2004年更新的移植后新发生糖尿病治疗和管理指南,不仅明确了疾病的定义、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涵盖了肾、肝及心脏移植后新发生糖尿病的诊治的诊治。
Wilkfnson ADavldson JDotta F余自成张可珺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管理指南移植后移植物失功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及干预成效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10-2012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及干预成效进行评价,为持续改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构成比和用药强度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2年本院抗菌药物的DDDs比2010年下降10%,其中注射剂的DDDs下降9.26%。抗菌药物的用药结构发生了变化,大环内酯类、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的DDDs构成比有所增加,而喹诺酮类、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DDDs构成比显著下降。整改以后,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下降,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用法用量和用药疗程合格率均有显著改善。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和检出阳性率也逐步提高。结论:本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措施成效显著,使得用药合理性明显改善,但某些指标还未达标,需继续加强管理。
马明华田薇薇薛冬梅余自成傅喆暾干志彬
关键词:抗菌药物药物利用评审合理用药药事管理
微透析技术在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01年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微透析技术在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领域中应用的现状和已取得的重大进展。微透析技术除应用于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外,在人体中的研究特别是临床应用方面亦在发展中。该项技术在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领域中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微透析探针校正和对微透析取样获得的少量样品的分析方法是仍需要深人研究的问题。
余自成陈红专
关键词:微透析技术药物代谢药代动力学MD
2010-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物应用评价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10-2012年麻醉性镇痛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评价其合理性,为规范临床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门急诊及病房使用的麻醉性镇痛药按照药名、规格、用量、总用药量和用途等内容进行统计,计算各类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并进行排序,分析使用情况。结果:麻醉性镇痛药用量和金额逐年递增,2010-2012年各年度麻醉性镇痛药氨酚羟考酮片、盐酸布桂嗪注射液和硫酸吗啡控释片用量一直位于前3位,氨酚羟考酮片在门急诊和病房的用药频度均居首位。结论:本院麻醉性镇痛药用药结构基本合理。作为止痛治疗标准用药吗啡的用量还较低,仍需加强宣传培训。
田薇薇马明华余自成
关键词:麻醉药品用药频度药物利用评审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