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林 作品数:14 被引量:116 H指数:6 供职机构: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症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预后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重症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血流感染(BSI)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预后因素连线图模型构建。方法 选取本院治疗的重症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BSI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获取的病原菌实施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患者治疗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104)和死亡组(n=28);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综合指数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综合指数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132例重症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BSI患者经细菌培养分离出1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共54株、百分比36.99%,革兰阴性菌共92株、百分比63.01%。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无耐药性,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苯唑西林无耐药性,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头孢呋辛、环丙沙星;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无耐药性,对头孢呋辛的耐药性最高,其次为头孢噻肟、环丙沙星;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林。死亡组与生存组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吸烟史、白蛋白、侵入性操作、糖尿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基线资料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感染性休克、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合并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资料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合并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综合指数预测患者预 龚忠义 魏涛 余林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预后因素 236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4年 目的 了解236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236例ICU且诊断为VAP的患者的痰液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结果 236例VAP患者的痰液样本共分离到病原菌307株,包括革兰阴性菌264株(占85.99%)、革兰阳性菌34株(占11.07%)、真菌9株(占2.93%)。不同年份的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4,P=0.905)。鲍曼不动杆菌仅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3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3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15%),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15%。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1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唑林、四环素的耐药率高(>80%),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尚可(≥20%但<40%),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敏感(耐药率均为0%)。结论 236例ICU VAP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临床当依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科学选用抗菌药物。 钟晓莉 余林 邓海波 张帆 罗洲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153例异位妊娠临床治疗与病因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与结果、异位妊娠部位、手术方法选择与人群分布。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53例异位妊娠患者资料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与效果、异位妊娠部位、手术方式选择与人群分布。结果腹腔镜治疗占全部治疗方法的64.05%,无一例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及死亡,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占84.17%,67.24%接受手术的患者选择保留输卵管,无生育史的异位妊娠占42.48%,其中73.85%的未生育患者有人为流产史。结论腹腔镜手术为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方法,治疗效果好;选择保留输卵管的患者明显增加;未生育者发生异位妊娠比率大幅增加,与其人工流产密切相关。 龚代英 余林 曹东亮关键词:异位妊娠 腹腔镜 输卵管炎 首剂抗生素给药时间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早期临床疗效影响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早期临床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影响CAP早期临床稳定性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230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分析不同首剂抗生素不同给药时间窗(time to first antibiotic dose,TFAD)对CAP早期临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参照PSI评分分析,TFAD、PSI是影响CAP早期临床疗效高危因素;参照CURB-65评分分析,TFAD、CURB-65是影响CAP早期临床疗效高危因素;参照非综合因素分析,TFAD、合并肝脏疾病是影响CAP早期临床疗效高危因素。结论 TFAD是影响CAP患者早期临床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CURB-65评分≥3分、PSI评分>130分、合并肝脏疾病均是影响患者早期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 鞠学贵 黄贵 熊波 周晖 余林 李万成 曾强林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 长效重组链激酶(r-SK-PEG结合物)对大鼠急性肺栓塞动脉血气、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长效重组链激酶(r-SK-PEG结合物)对大鼠急性肺栓塞(PTE)动脉血气、肺动脉压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Ⅰ组)、肺栓塞组(Ⅱ组)、低分子肝素组(Ⅲ组)和长效重组链激酶组(Ⅳ组),每组各40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PTE模型,造模成功后,Ⅰ组和Ⅱ组分别静脉滴注生理盐水,Ⅲ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Ⅳ组静脉点滴r-SK-PEG结合物,连续给药7d,给药后1、3、6h和1、3、5d进行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压力(RV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内皮素(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测定。结果Ⅳ组治疗后6h和1、3d的mPAP明显低于Ⅱ组(P<0.05),PaO2明显高于Ⅲ组(P<0.05);Ⅳ组治疗后6h、1d的mPAP明显低于Ⅲ组(P<0.05),RVP明显低于Ⅱ组、Ⅲ组(P<0.05);Ⅳ组治疗后6h和1、3、5d的PaO2明显高于Ⅱ组(P<0.05);Ⅳ组治疗后3、6h的ET-1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Ⅳ组治疗后1、3、5d的MMP-9明显低于Ⅱ组(P<0.05);Ⅳ组治疗后3、6h和1、3、5d的NO明显高于Ⅱ组(P<0.05);Ⅳ组治疗后3、6h的NO明显高于Ⅲ组(P<0.05)。结论 PTE采用rSK-PEG结合物治疗,能更加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余林 孟尧 李万成 张维 姜轶 周夏飞 金家贵关键词:急性肺栓塞 血气 细胞因子 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观察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选入临床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痰热清治疗,14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气,使用肺功能仪监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哮鸣音的总有效率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aO2、FEV1、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FEV1、FEV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痰热清有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改善肺通气与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余林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痰热清 血气 多索茶碱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并发支气管哮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治疗肺癌术后并发支气管哮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肺癌术后并发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7%,较对照组的2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肺癌术后并发支气管哮喘,有利于患者肺功能恢复,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值得推广。 周士飞 余林关键词:多索茶碱 肺肿瘤 支气管哮喘 安全性 介入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76例不可切除的NSCLC患者随机分为介入组和静脉化疗组,静脉化疗组给予常规静脉化疗方案,每月化疗1次,连续化疗3次。介入组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每月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在治疗前1周及第3次治疗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外周血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tion receptor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并进行比较。结果介入组治疗后三种炎症因子明显降低,与术前及静脉化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有效率72.5%,静脉化疗组38.9%(χ2=8.713,P=0.003),TNF-α、CRP、PCT在治疗后介入组分别为(35.89±19.53)ng/L、(10.36±2.14)mg/L、(2.48±1.51)μg/L,静脉化疗分别为(39.54±17.32)ng/L、(10.31±2.54)mg/L、(2.64±0.94)μg/L。结论介入治疗可以有效降低NSCLC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杨黎 何杰 周夏飞 余林 李小燕 李万成关键词:肺癌 介入治疗 栓塞 静脉化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出气冷凝液IL-17、IL-10、8-iso-PG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8-异前列腺素(8-iso-PG)的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结合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65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n=65),给予常规治疗;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50)。收集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以及对照组的EB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受检者的IL-17、IL-10、8-iso-PG,同时进行肺功能检测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SGRQ评分分析IL-17、IL-10、8-iso-PG变化的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17、IL-10、8-iso-PG与治疗前比较[(5. 82±0. 90) ng/L vs.(10. 81±1. 52) ng/L、(2. 55±0. 46) ng/L vs.(1. 86±0. 22) ng/L、(9. 76±1. 32) ng/L vs.(12. 57±2. 39) 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FEV1%、SGR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1. 32±0. 56) L vs.(1. 11±0. 37) L、(2. 65±0. 74) L vs.(2. 45±0. 57) L、(49. 59±5. 22)%vs.(44. 79±7. 63)%、(20. 63±13. 69)分vs.(35. 96±14. 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IL-17、IL-10、8-iso-PG、FEV1、FVC、FEV1%、SGRQ评分较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患者EBC中的IL-17、IL-10、8-iso-PG与FEV1%无显著相关性(r=0. 162,P> 0. 05;r=0. 112,P> 0. 05;r=0. 062,P> 0. 05)。结论COPD患者EBC中的IL-17、IL-10、8-iso-PG水平可以作为监测患者气道炎症、氧化应激以及评价患者肺功能的参考指标,相较于血清标志物有独特优势,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周士飞 余林 熊昊关键词:呼出气冷凝液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0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9 2016年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02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噻肟钠注射液100 mg/(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中分2次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镇静、吸氧、补液及纠正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呼吸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出量(FEV1),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ICR、hs-CRP、PEF、FVC、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ICR、hs-CR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EF、FVC、FEV1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可降低E-ICR、hs-CRP,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余林 孙健 何杰 杨凯 杨帆 方恩荣 马春兰关键词:布地奈德 急性支气管炎 超敏C反应蛋白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