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宝花

作品数:34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光学相干
  • 17篇光学相干断层
  • 15篇视网膜
  • 15篇网膜
  • 14篇黄斑
  • 13篇断层扫描
  • 12篇相干断层扫描
  • 11篇血管
  • 10篇光学相干断层...
  • 8篇眼底
  • 8篇荧光
  • 8篇造影
  • 7篇血管造影
  • 7篇脉络膜
  • 7篇OCT
  • 6篇荧光素
  • 6篇光学相干断层...
  • 6篇病变
  • 5篇眼底血管
  • 5篇眼底血管造影

机构

  • 27篇深圳市眼科医...
  • 4篇暨南大学
  • 2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33篇余宝花
  • 18篇古洵清
  • 16篇黄丽娜
  • 13篇李志
  • 12篇曾键
  • 9篇谢秀英
  • 9篇陈青山
  • 9篇成洪波
  • 8篇赖铭莹
  • 8篇赵铁英
  • 6篇魏花
  • 5篇张国明
  • 4篇韩冰
  • 4篇方玲珠
  • 3篇李志
  • 3篇王林丽
  • 3篇曹玉丽
  • 3篇刘玉琦
  • 2篇郭金莲
  • 2篇唐松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眼科...
  • 5篇临床眼科杂志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 idiopath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IC-SC)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改变的诊断特点与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上诊断为 ICSC的 40例 ( 41只眼 )患者做 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测量和分析。结果  40例 ( 41只眼 ) IC-SC的 OCT图像均表现为黄斑中心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脱离 ,脱离范围在 70 5~ 5 72 0 μm(平均 3 0 5 0 .80 49±13 3 7.5 619μm) ,高度 5 5~ 491μm(平均 2 69.85 3 7± 114.2 796μm)。 4只眼合并有色素上皮层浆液性脱离。并经统计表明脱离范围、高度与视力相关。结论  OCT作为一种客观的无损伤的视网膜断层扫描技术 ,其高分辨率的特性在 ICSC的诊断。
韩冰古洵清黄丽娜曾键赵铁英余宝花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黄斑疾病
选择性进行黄斑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目的探索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中视网膜黄斑区内界膜(ILM)剥除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对随机收治的Ⅱ~Ⅳ期特发性黄斑裂孔(依照Gass分期),行常规经睫状体平坦部的玻璃体切割手术,剥离并切除玻璃体后皮质,气液交换,其中:(1)对...
赵铁英黎明樊宁闻慧聂丹瑶古洵清余宝花
文献传递
原田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和探讨原田病 (Harada disease)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 2 3例 (4 6只眼 )原田病患者同时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 )和 OCT检查 ,并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原田病的 OCT表现为 :急性期 :(1) 2 6只眼表现为后极部多发性、多灶状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 ;(2 ) 12只眼表现为黄斑部神经上皮层间水肿 ,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脱离 ,中心凹隆起 ,结构不易辨认 ;(3 ) 8只眼表现为黄斑部大泡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 ,其下方的色素上皮及脉络膜反光带显著变薄 ,呈波浪状 ;(4 ) 3 2只眼表现为视乳头周围视网膜水肿增厚。结论  OCT断层扫描能直观的、准确的呈现原田病的损害程度。对视网膜组织细微结构的改变及视网膜继发性损害的程度 ,提供了一个直观的二维断层扫描图像 ,对
魏花古洵清余宝花李志谢秀英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原田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急性期
黄斑脉络膜凹陷的临床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观察黄斑脉络膜凹陷的临床特征.方法 经频域高清光相干断层扫描(HD-OCT)检查确诊为黄斑脉络膜凹陷的22例患者2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例,占54.50%;女性10例,占45.50%.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41.44±13.17)岁.均为单眼发病,右眼9只,左眼13只.所有患眼均行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眼底彩色照相、HD-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观察分析患眼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疾病的发生情况.随访3~12个月者17只眼.随访期间重复行HD-OCT检查,了解患眼凹陷病灶的变化情况.结果 22只眼中,有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等症状18只眼,占81.80%;无症状4只眼,占18.20%.患眼矫正视力0.3~1.2,伴中高度近视12只眼,占54.54%.眼底检查发现,黄斑区可见黄白色渗出12只眼,占54.54%;黄白色渗出伴出血9只眼,占40.91%;黄斑灰黄反光晕1只眼,占4.55%.HD-OCT检查发现,所有患眼黄斑凹陷层次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光感受器外节/RPE复合体(OPR)层均消失.伴其内的外界膜(ELM)、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层向外凹陷13只眼,占59.09%;ELM、IS/OS层消失9只眼,占40.91%.22只眼中,仅见单个脉络膜凹陷病灶10只眼,占45.45%;伴特发性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点状内层脉络膜炎各4只眼,分别占18.18%;伴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黄斑前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各1只眼,分别占4.55%.FFA检查发现,单个凹陷病灶患眼表现为早期弱荧光,晚期片状强荧光,无明显荧光渗漏.所有患眼随访期间凹陷病灶大小、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 黄斑脉络膜凹陷好发于中年近视者,可与多种眼病伴发;凹陷层次均位于RPE层,OPR层均消失.其病情较稳定,发展缓慢.
姚雪魏花余宝花李志王林丽
SIRATUS OCT测量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
目的:建立应用 Stratus OCT 测量我国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数据库,研究正常人 RNFL 厚度的变异程度和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方法:用 Stratus OCT 的扫描程序(Fast RNFLT...
樊宁黄丽娜成洪波赖铭莹赵军余宝花
文献传递
检测青光眼性视功能和结构改变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正>目的:对比可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视功能的异常改变与视神经乳头和视网膜神...
曾琨黄丽娜成洪波王林丽余宝花
文献传递
黄斑囊样水肿的OCT与FFA对比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所致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edema,CME)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OCT)特征,并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方法经FFA确诊的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患眼进行OCT检查,通过黄斑中心的水平或垂直方向线性扫描。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对CME进行水肿分级,并根据分级情况对比分析其OCT的形态特征。结果93例CME患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3例,静脉阻塞(RVO)27例,VKH,白塞病10例,AMD8例,白内障摘除及抗青光眼术后8例,视网膜脱离扣带术后5例,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3例,特发性CME4例,黄斑板层裂孔及脉络膜血管瘤各1例。黄斑囊样水肿分为Ⅲ级。Ⅰ级:小囊泡形成,荧光素渗漏范围约1/4视乳头直径,共9例(9.7%)。OCT图像显示,黄斑神经上皮增厚,中心凹变浅或消失,中心凹下神经上皮层内形成一个明显液性囊腔,两侧囊壁增厚,囊腔内淡绿色点状浆液性弱反射,隐约见淡绿色囊壁结构。Ⅱ级:黄斑区荧光素渗漏占黄斑1/2视乳头直径,共50例(53.7%),OCT图像显示:黄斑区呈“丘样”隆起。神经上皮下呈蜂窝状改变,中央囊腔较大,囊壁薄,周围囊壁较厚。Ⅲ级:黄斑荧光色素渗漏占据整个黄斑区,超过1个视乳头直径,共34例(36.6%)。OCT图像黄斑区神经上皮高度隆起,囊腔的腔隙互相融合,分隔囊腔的组织断裂,或增厚呈红黄中强反射。结论根据FFA黄斑囊样水肿分级,Ⅲ级CME的OCT图像显示黄斑区神经上皮高度隆起,水肿波及整个黄斑,神经上皮层反射增强或神经上皮下囊样结构融合消失。OCT提示Ⅲ级CME,又进而推判视力预后不佳。
陈青山彭云余宝花李志谢秀英
关键词:黄斑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coherencetomography,OCT)在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VKH)治疗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方法用Zeiss-Humphery2000检查仪扫描经临床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确诊的36例(72只眼)VKH患者的视网膜组织,记录治疗前后的图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VKH的图像可分为4种形态;治疗后随炎症消退,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它们的图像形态基本一致。视网膜脱离和视力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OCT可定量分析VKH患者治疗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的变化,准确评估其治疗前后炎症的转归。
曾键陈青山李志魏花余宝花
关键词: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氩激光光凝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测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coherenceto mography ,OCT)观测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行氩激光光凝视网膜水肿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视网膜水肿行氩 (绿 )激光光凝术 ,格栅状光凝 2 7眼 ,象限性光凝 14眼。光凝前 ,后 3、6个月及 6个月后分别重复同样扫描方式获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应用扫描仪自动测量程序记录黄斑水肿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 13.1个月 ( 7~ 2 9个月 )。 6个月以后失随访 2眼。视力记录为 <0 .1,0 .1~ 0 .3,>0 .4 ;光凝前分别为 6、2 4、11眼 ;光凝后 3、6个月分别为 5、2 5、11眼及 3、2 4、14眼 ;随访终了时分别为 3、2 5、11眼。光凝前、后 3、6个月及 6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 378.2 ,30 1.0 ,2 10 .3和172 .1μm (我院正常值 14 0 μm± 12 μm)。统计学分析视网膜厚度光凝前与 6个月后 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 =2 .0 2 3,P <0 .0 5 ) ,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能较准确定量测算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可对比观察氩激光光凝前后视网膜厚度变化 ,进而判断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变化。
曾键余宝花张国明
关键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氩激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黄斑疾病的诊断意义被引量:19
2002年
 目的 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在诊断黄斑部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用OCT检测了 111例 12 6只有黄斑部病变的眼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2 0眼 ,黄斑裂孔 2 0眼 ,老年黄斑变性2 0眼 ,黄斑水肿 2 6眼 ,视网膜前膜 2 0眼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部经手术复位后 2 0眼。结果 黄斑部疾病的OCT示黄斑区视网膜多种形态学改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 OCT见神经上皮层脱离和 (或 )色素上皮层脱离 ;黄斑裂孔的 OCT见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全层或部分缺损 ,可伴神经上皮层脱离或增厚 ;湿性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 OCT见神经上皮层下呈不规则的高反射层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 ,部分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 (或 )色素上皮层脱离 ;黄斑水肿及囊样水肿的 OCT见黄斑区的神经上皮层厚度增厚和 (或 )层间液性囊腔 ;视网膜前膜的 OCT见视网膜内层前有一高反射的光带 ;视网膜脱离术后的 OCT见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相贴良好或有液性腔隙存在。结论 
李志曾键赵铁英古洵清余宝花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黄斑疾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