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建明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颅脑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外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病理
  • 2篇创伤
  • 1篇电泳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星形

机构

  • 7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深圳市红十字...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急救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伍建明
  • 4篇高永中
  • 4篇付友增
  • 4篇李维平
  • 3篇丁建军
  • 3篇蒋太鹏
  • 3篇陈盛强
  • 2篇王延平
  • 2篇王以国
  • 2篇邓志刚
  • 2篇陈耕野
  • 1篇柴中民
  • 1篇孙艳花
  • 1篇廖宇钦
  • 1篇窦晓燕
  • 1篇关弘
  • 1篇刘莉
  • 1篇左大辉
  • 1篇张秋生
  • 1篇蔡晓东

传媒

  • 3篇解剖学研究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0
  • 1篇199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尔茨海默病与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探讨
2004年
目的 探讨蛋氨酸合成酶 (MS)基因A2 75 6G突变在阿尔茨海默病 (A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PCR扩增 6 6例AD患者及 14 3例对照者的MS基因突变点 ,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行凝胶电泳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MS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 189bp。MSA2 75 6G突变的G等位基因PCR扩增产物经HaeⅢ消化后裂解成 15 9和 30bp两个片段 ;MAD组A2 75 6G基因型频率 (% )分别为 98 4 8、1 5 2和 0 0 0 ,对照组分别为 98 6 0、1 4 0和 0 0 0 ,MSA 2 75 6G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S多态性与AD无明显相关。
邓志钢伍建明黄绍宽陈盛强王延平汪华侨
关键词:MS阿尔茨海默病多态性合成酶PCR扩增凝胶电泳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TNF水平及TNFβG252A基因多态性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βG252A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定TNF水平,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6例阿尔茨海默病及143例正常人TNFβG252A基因多态性。结果AD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βG252A1/1、1/2、2/2表型频率分别为0.242、0.591、0.167,对照组分别为0.252、0.573、0.175;AD组TNFβG252A1、TNFβG252A2基因频率分别为0.5379、0.4621,对照组分别为05385、0.4615,TNFβG252A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中TNF水平,A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炎性反应在阿茨海默病病程中有重要作用,TNFβG252A基因多态性与AD无明显相关。
伍建明徐霞沈怡陈盛强王延平成路林黄绍宽范海虹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颅内压、脑灌注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无创检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52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TCD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持续监测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血压(MABP)。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MABP与ICP、CP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I、RI与ICP正相关系数分别为PI:r=0.881(P<0.0001);RI:r=0.789(P<0.0001),ICP和CPP与PI、RI、Vd、Vm、MABP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PI与ICP,CPP与PI、MABP关系最为密切(P<0.0001)。结论无创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可实时反映ICP和CPP的变化,可作为ICP和CPP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无创、安全、价廉的特点,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黄国栋李维平付友增王建中伍建明高永中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血流动力学颅内压脑灌注压
颅脑创伤CT环池改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伍建明王以国付友增邓志刚
关键词:颅脑创伤CT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中药治疗被引量:1
1998年
于永平陈耕野伍建明王建中邓志刚李维平蒋太鹏付友增王以国柴中民邱旻沙松华
关键词:颅脑损伤硬膜下积液中医药疗法
外科治疗对合并缺血性眼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CDFI)对伴有缺血性眼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前、后颈部血管及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检查,以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对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比较CEA和CAS这2种不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缺血性眼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血管外科,经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并需行血运重建手术治疗(CEA或CAS)的患者19例。应用CDFI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态以及颈内动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m/s)、舒张末期流速(EDV,cm/s)、阻力指数(RI,%),其中RI=(PSV-EDV)/PSV。采用配对t检验行治疗前后数据比较。结果:16例患者行CEA手术,3例患者行CAS手术。术后3个月,眼动脉的PSV和EDV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70、5.098,均P<0.001),RI明显降低(t=3.624,P=0.003)。经CEA或CAS治疗后,患者一过性黑朦症状基本消失。CEA组12例治疗有效,CAS组2例治疗有效。结论:CEA和CAS均可以有效地改善颈动脉狭窄致眼缺血性疾病的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一定程度上缓解眼缺血性疾病的症状。
王耶伍建明何军玲郭疆叶佰康曾骏萌赵雯刘露窦晓燕
关键词:缺血性眼病颈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
内淋巴囊肿瘤误诊为颈静脉球瘤1例
2012年
目的总结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ELST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扩大迷路入路手术。结果术后MRI证实肿瘤全切,KPS评分90分,予γ-刀放射治疗。随访1年,病人生存良好,无复发。结论 ELST的诊断需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并尽早行手术治疗。
左大辉蒋太鹏高永中丁建军伍建明张秋生宫崧峰
关键词:肿瘤内淋巴囊颈静脉球瘤病理学
内镜辅助下经外侧裂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评估内镜辅助下经外侧裂入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4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外侧裂入路内镜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清除血肿(经侧裂组)和经皮质造瘘清除血肿(经皮质组),经皮质组部分借助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结果经侧裂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残废率、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经皮质组。结论经外侧裂入路内镜辅助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蒋太鹏高永中李维平付友增丁建军伍建明刘莉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节区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外侧裂入路
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过程中PCNA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 ,讨论PCNA在星形细胞瘤预后判断上的价值。方法 SP免疫组化方法对 10 1例星形细胞瘤的PCNA表达进行观察 ,并着重对同一标本含有多个不同病理分级区的 2 2例肿瘤的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 ,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升高。同一病例的不同病理分级区的PCNA的表达也呈同样的规律。结论 PCNA较准确地反映星形细胞瘤的增殖行为和恶性程度 。
伍建明蔡晓东傅友增李维平陈耕野肖邦良程微波罗宏张文燕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肿瘤
AKT和GSK3β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AKT和GSK3β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AKT和GSK3β在脑胶质瘤发生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P法检测90例脑胶质瘤组织及15例正常脑组织中AKT和GSK3β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织中AKT蛋白阳性率分别是30.00%与85.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蛋白在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5.71%与98.1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K3β蛋白在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率分别是48.57%与21.8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胶质瘤组织中GSK3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提示AKT和GSK3β蛋白在胶质瘤发生中相互作用。
廖宇钦丁建军高永中关弘孙艳花许美权伍建明陈盛强
关键词:脑胶质瘤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