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敏

作品数:32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胶囊
  • 18篇芩丹胶囊
  • 14篇血压
  • 14篇高血压
  • 11篇血管
  • 10篇细胞
  • 10篇高血压大鼠
  • 8篇TGF-Β
  • 8篇TGF-Β1
  • 6篇血管外膜
  • 6篇外膜
  • 5篇血管重构
  • 5篇益肾
  • 5篇益肾活血
  • 5篇益肾活血胶囊
  • 5篇纤维细胞
  • 5篇老年
  • 5篇老年自发性
  • 5篇活血
  • 5篇活血胶囊

机构

  • 32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山东省医学科...
  • 2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32篇任敏
  • 29篇张继东
  • 27篇王博
  • 12篇刘桂林
  • 12篇郭雪峰
  • 11篇冯利
  • 6篇吕怡静
  • 6篇刘粉叶
  • 6篇刘春喜
  • 5篇刘萍
  • 5篇葛汝青
  • 4篇姜虹
  • 4篇黄山英
  • 4篇姜红
  • 3篇戴伟
  • 3篇乔云
  • 2篇尹慧秋
  • 2篇窦迎春
  • 1篇闫磊
  • 1篇姜虹

传媒

  • 8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第十次全国中...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ZH2和CT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EZH2和CTGF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肾透明细胞癌标本(50例)及相应癌旁肾组织中EZH2和CTGF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肾癌组织中EZH2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P<0.01),而CTGF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肾透明细胞癌中EZH2升高和CTGF降低的程度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病理分化程度、性别、年龄等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ZH2和CTGF参与了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EZH2可能成为肾透明细胞癌一个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吕怡静任敏王博葛汝青张继东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芩丹胶囊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的研究
研究背景 心血管的重构贯穿于血管内膜损伤后再狭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各种病变维持、恶化的病理结构基础。近年来,血管外膜在损伤后...
任敏
关键词:TGF-Β1SMADS芩丹胶囊TGF-Β1SMADS外膜成纤维细胞外膜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2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芩丹胶囊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外膜重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芩丹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外膜重构的影响。方法32只40周龄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C)组、芩丹胶囊大剂量(D)组、芩丹胶囊小剂量(E)组、氯沙坦(F)组,另设老年Wistar大鼠空白对照(A)组及芩丹胶囊正常用药(B)组。观测各组大鼠收缩压;灌胃结束后取胸主动脉HE染色观察外膜细胞核密度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胸主动脉内径,中、外膜比例;免疫组化法及实时定量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胸主动脉外膜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D、E组收缩压均有了明显下降;胸主动脉外膜细胞核密度减少;胸主动脉内径/中膜/外膜的比例明显升高,TGF-β1在外膜表达降低。结论芩丹胶囊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SHR血压,而且能够对动脉血管外膜重构具有明显地抑制及逆转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外膜TGF-β1合成、分泌,抑制成纤维细胞(AF)向具有平滑肌细胞特征的肌成纤维细胞(MF)转换,进而抑制血管外膜重塑有关。
冯利张继东刘春喜王博任敏郭雪峰
关键词:芩丹胶囊血管重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
基于名老中医网分析张继东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组方用药规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运用名老中医网对张继东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整理张继东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门诊处方,运用用名老中医网对处方药物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归类及关联规则的统计与分析。结果使用频率>10%的中药共39味,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黄芪、炙甘草、党参、茯苓、川芎。药性偏温,味多甘苦辛,用药以补气活血、利水渗湿、健脾化痰为主,通过药物关联规则获得常用药对及潜在新组合,得到核心处方2首,分别是“川芎,丹参,党参,茯苓,黄芪”和“赤芍,川芎,丹参,黄芪,炙甘草”。结论张继东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组方以补气活血,利水渗温,健脾化痰为主,体现了“标本兼治,补泻并施”的用药原理。
刘桂林李艳梅乔云任敏张继东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组方用药规律
毛泽东文化理论发展研究
毛泽东作为世纪伟人,他既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化学者。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十分重视文化和文化研究,并在中国具体实践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任敏
关键词:毛泽东文化理论历史条件
文献传递
三七总皂苷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V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TPN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UVECs。细胞分为空白组、刺激组、小剂量(100mg/L)TPNS组、大剂量(200mg/L)TPNS组及辛伐他汀组并予相应处理。采用MTT法测定HUVECs活性,实时定量RT-PCR检测VCAM-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分析CD40蛋白表达量。结果 TPNS及辛伐他汀均可以升高HUVECs的活性(P<0.05,P<0.001),下调HUVECs表达免疫炎症因子CD40(P<0.05,P<0.01)及VCAM-1(P均<0.001)的水平。且大剂量TPNS作用优于小剂量TPNS(P<0.05)。结论 TPNS能够减轻oxLDL对内皮细胞的损伤,降低内皮细胞免疫炎症因子的表达,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刘桂林窦迎春刘粉叶张晴任敏张继东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芩丹胶囊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外膜Ⅰ胶原蛋白和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芩丹胶囊(QD)对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外膜Ⅰ胶原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血管外膜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40周龄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SHR)、芩丹胶囊大剂量组(QD...
郭雪峰张继东姜红王博任敏冯利
关键词:芩丹胶囊血管重构实时定量PCR
芩丹胶囊对高血压血管外膜重构及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芩丹胶囊(QD)的降压作用,以及对血管外膜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QD改善高血压血管外膜重构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芩丹胶囊大剂量组、芩丹胶囊小...
张继东葛汝青黄山英王博任敏冯利郭雪峰
关键词:芩丹胶囊高血压信号转导通路免疫组化法动物模型
芩丹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室肥厚的抑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芩丹胶囊(QD)通过激活PPARγ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肥厚及心肌组织NF-κB的蛋白表达,探讨QD逆转高血压心室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SHR组)、QD大剂量组(SHR+QDH组)、QD小剂量组(SHR+QDL组)、替米沙坦组(SHR+Tel组),WΚY大鼠作为对照组,WKY组同时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尾袖体表描记法测量各组大鼠收缩压;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PPARγ和NF-κB蛋白在心肌组织的表达。结果与SHR组相比,SHR+QDH组、SHR+QDL组和SHR+Tel组收缩压均下降(P<0.05);在心肌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增高,NF-κB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SHR+QDH组比SHR+QDL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QD可能通过激活心肌PPARγ,从而阻遏心肌肥厚相关蛋白NF-κB的表达,对改善和逆转高血压心室肥厚起着有益的作用。
闫磊张继东黄山英王博任敏乔云吕怡静郭雪峰
关键词:芩丹胶囊心室肥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核因子-ΚB
芩丹胶囊对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外膜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芩丹胶囊对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外膜Ⅰ、Ⅲ型胶原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血管外膜重构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2只40周龄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芩丹胶囊大剂量组[750 mg/(kg·d)]、芩丹胶囊小剂量组[150 mg/(kg·d)]及氯沙坦组[30 mg/(kg·d)],每组8只;另设老年Wistar-Kyoto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和正常药物对照组[芩丹胶囊750 mg/(kg·d)];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共12周。观测各组大鼠收缩压;免疫组化法观察Ⅰ、Ⅲ型胶原在胸主动脉外膜的蛋白表达以及PCR检测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芩丹大、小剂量组及氯沙坦组收缩压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此3组免疫组化中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CR显示Ⅰ、Ⅲ型胶原mRNA在外膜表达也有所降低(P<0.05)。结论芩丹胶囊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SHR大鼠血压,而且从Ⅰ、Ⅲ型胶原表达量明显减少可看出芩丹胶囊对动脉血管外膜重构有明显的抑制及逆转作用。
郭雪峰张继东姜红王博任敏冯利
关键词:芩丹胶囊血管重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