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兴龙

作品数:71 被引量:712H指数:18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6篇小麦
  • 32篇冬小麦
  • 26篇氮素
  • 21篇氮素利用
  • 16篇籽粒
  • 13篇氮素利用率
  • 13篇种植密度
  • 13篇利用率
  • 10篇籽粒产量
  • 10篇小麦产量
  • 9篇土壤
  • 8篇氮素吸收
  • 8篇氮素吸收利用
  • 8篇利用效率
  • 7篇栽培
  • 7篇强筋
  • 7篇播期
  • 6篇氮肥
  • 6篇氮素利用效率
  • 6篇强筋小麦

机构

  • 71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临沂大学
  • 4篇学研究院
  • 3篇潍坊市农业科...
  • 2篇肥城市农业局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龙口市农业技...
  • 1篇潍坊科技学院

作者

  • 71篇代兴龙
  • 57篇贺明荣
  • 8篇董元杰
  • 7篇王成雨
  • 7篇初金鹏
  • 7篇张秀
  • 6篇贾殿勇
  • 6篇李传兴
  • 6篇周晓虎
  • 6篇王月超
  • 5篇李华英
  • 5篇石玉华
  • 5篇曹倩
  • 4篇王洁
  • 4篇周晓燕
  • 4篇王振林
  • 4篇王树丽
  • 3篇姚凤娟
  • 3篇李玉道
  • 3篇肖丽丽

传媒

  • 10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山东农业科学
  • 6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3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农业种植浇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种植浇灌装置,包括浇灌装置主体,所述浇灌装置主体的底端安装有滑轨,滑轨呈对称设置,滑轨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延伸板,延伸板的表面设置有搭接槽,所述搭接槽的内侧设置有隔离横杆。本发明通过设置能够前后滑动的浇灌...
陈茂琛王晶如代兴龙
不同水分处理对鲁麦23灌浆期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鲁麦23灌浆期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方法]以鲁麦23为试验材料,在正常浇水(4水,底墒水、冬水、拔节水、灌浆水)和干旱处理(1水,底墒水)2种栽培条件下,测定鲁麦23灌浆期水势、AGPase、SSS和SOD活性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正常处理下,鲁麦23旗叶的脯氨酸含量、光合速率、籽粒蔗糖含量、淀粉合成酶活性以及抗衰老酶活性均高于干旱处理;干旱处理下,旗叶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正常处理,旗叶水势、渗透势均低于正常处理,说明干旱胁迫破坏小麦旗叶正常生理生化过程,导致有机物合成受阻,加快衰老进程,从而造成产量降低。[结论]该研究为深入了解干旱胁迫下小麦生长发育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邱牧贺明荣姚凤娟许亮亮黄传华贾殿勇李飞王成雨代兴龙
关键词:干旱灌浆期
一种农业土质监测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农业土质监测结构,包括主体,主体的顶部一侧表面安装有探针,主体的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二螺栓,第二连接件的顶部一侧表面安装有固定带,第二连接件的顶部一...
陈茂琛王晶如代兴龙
宽幅播种提高不同播期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率被引量:35
2018年
为明确在较宽播期范围内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稳产的播种方式及其理论基础,采用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播种方式,设计10月3日(早播)、10日(传统播期)、17日(晚播)和24日(再晚播)共4个播期处理(分别用D1、D2、D3、D4表示),研究了播种方式与播期互作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相对于常规条播,宽幅播种通过提高单位面积分蘖数和穗数,平均提高产量16.68%;通过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吸氮量/供氮量)、稳定或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吸氮量),平均提高氮素利用率(产量/供氮量)16.64%。随播期推迟,2播种方式下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籽粒质量分别呈降低和升高趋势,相对于D1和D2播期,宽幅条件下D3、D4播期的成熟期穗数下降比例显著低于条播,并与其单穗籽粒质量提高的比例相当,进而实现9.00 t/hm2水平的高产稳产;常规条播下晚播因穗数大幅下降导致减产,平均减产0.34 t/hm2。随播期推迟,2播种方式下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分别呈降低和升高趋势,相对于D1、D2播期,宽幅条件下D3、D4播期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幅度与氮素利用效率提升的幅度相当,因此仍可维持较高的氮素利用率;常规条播下晚播处理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幅度显著高于氮素利用效率提升的幅度,进而导致氮素利用率平均降低1.01 kg/kg。相对于常规条播,小麦生产上采用宽幅播种,在高产高效的同时可实现较宽播期范围内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稳定。
石玉华初金鹏尹立俊贺明荣贺明荣邓淑珍孙晓乐孙晓乐田奇卓
关键词:作物小麦播期宽幅氮素利用率
一种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由蕈状芽胞杆菌、粘质沙雷氏菌、谷氨酸棒杆菌、里氏木霉和烟曲霉组成;所述复合菌剂的总活菌数大于或等于3.75×10<Sup>8</Sup>cfu/mL。...
董元杰张国言贺明荣代兴龙胡国庆
文献传递
不同缓/控释尿素对小麦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通过大田试验筛选山东省适宜于小麦生长的缓/控释尿素,并初步研究其氮素高效利用的机制。【方法】选用的肥料产品有4种,包括树脂包膜尿素(PCU)、多肽尿素(PPU)、脲甲醛尿素(UF)和本实验室制备的树脂包膜与脲酶抑制剂结合型控释尿素(CHQ),以普通尿素和不施氮肥为对照,分别在山东潍坊和泰安进行田间试验,供试小麦品种为'济麦22号',普通尿素按1∶1比例基施和追施,缓/控释肥均一次性基施。分析了小麦不同时期的株高和单株分蘖数、花前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无机氮含量和脲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施用4种缓/控释尿素均降低了小麦越冬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减缓尿素水解,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成熟期,在潍坊试验点仅CHQ处理的土壤无机氮含量高于尿素处理,在泰安试验点4种缓/控释尿素处理的土壤无机氮含量均高于尿素处理,以CHQ处理的无机氮含量最高,CHQ处理的土壤无机氮含量在泰安和潍坊2个试验点较尿素处理分别增加了81.86%和6.20%。与尿素相比,在泰安试验点施用4种缓/控释尿素均可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与花后干物质生产量,有利于小麦的群体构建和产量形成,增强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提高氮肥利用率,以CHQ表现最优;而在潍坊试验点,仅CHQ肥效优于尿素。CHQ在泰安和潍坊的小麦产量分别为6966.67和10342.22 kg/hm^(2),较尿素处理分别增加了38.69%和11.07%;氮素生产效率分别为18.83和26.72 kg/kg,较尿素处理分别增加了38.66%和11.06%。潍坊试验点小麦产量和氮素生产效率整体高于泰安,CHQ较尿素的增效幅度低于泰安试验点。【结论】土壤肥力影响缓/控释尿素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在高肥力的壤土(潍坊)上,只有既控制尿素释放速率又控制其在土壤中的水解速率的树脂包膜与脲酶抑制剂结合�
王茂莹漆增连代兴龙贺明荣董元杰
关键词:小麦脲酶抑制剂氮素吸收利用
施氮量对强筋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2
2018年
为探明协同提高强筋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施氮量,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中穗型)和洲元9369(大穗型)为材料,研究了180、240和300kg·hm^(-2)三个氮肥水平(分别用N180、N240和N300表示)对强筋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品质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洲元9369的产量、氮素利用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高于济麦20。当施氮量由N180增至N240时,2个品种的产量无显著变化,但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显著提高;施氮量增至N300后,2个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又都显著下降,籽粒总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SDS-不可溶性谷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和谷蛋白聚合指数均明显降低,而SDS-可溶性谷蛋白含量和谷醇比却表现为上升趋势。经相关分析,SDS-不可溶性谷蛋白含量、谷蛋白聚合指数与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谷蛋白聚合程度降低是过量施氮条件下强筋小麦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籽粒品质,240kg·hm^(-2)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
张秀朱文美代兴龙初金鹏钤太峰贺明荣
关键词:强筋小麦品种氮素利用率蛋白组分
一种强筋小麦丰产提质增效协同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属于小麦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强筋小麦丰产提质增效协同的栽培方法,选择品种,播种时宽幅播种与密植结合,播后镇压;氮肥总施入量240‑270kg/hm<Sup>2</Sup>,同时每公顷于播前一次性施入硫肥45‑7...
代兴龙张秀初金鹏柏慧秦际远华一帆郑飞娜贺明荣
盐碱地青贮玉米增产增效技术规程
郑成岩于海涛代兴龙刘亚男张苗王丽杰张卫建邓艾兴宋振伟毛龙郑军陈坚宋顺魏秀华张志伟袁静
高密减氮对泰农18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不施氮(N0)、施氮量180(N180)、240(N240)、300 kg/hm^2(N300)]和3个种植密度[270(D270)、405(D405)、540万株/hm^2(D540)],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减氮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270种植密度下,产量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D405和D540种植密度下,产量均随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N180、N240产量最高。在D405(中密度)和D540(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将施氮量由240 kg/hm^2降至180kg/hm^2可获得同等水平的籽粒产量,且以40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产量最高。对于获得最高产量的N180D405(9 252.6 kg/hm^2)和N240D405(9 328.3 kg/hm^2)处理,前者较后者的氮素吸收效率、氮素转化效率、氮素利用率分别高11.33%、3.65%、15.38%。表明适当密植和适量减氮相配合,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并实现氮肥高效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405万株/hm^2配合180 kg/hm^2施氮量是泰农18高产高效生产的适宜配置。
查婷代兴龙董述鑫徐海成周晓燕贺明荣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籽粒产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