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静
- 作品数:23 被引量:247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218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类诊疗被引量:30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分类诊疗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且资料完整的218例G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资料包括临床基础数据、影像学检查、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效果,并采用χ~2检验分析3种类型(难治型、肿块型和脓肿型)GM棒状杆菌阳性率及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患者均为非哺乳期育龄妇女,年龄为(33.5±3.9)岁,于宝宝离乳后(3.6±1.6)年发病,其中63.8%(139/218)患者有不同程度哺乳障碍史,97.2%(212/218)患者表现为乳房肿块。根据首诊临床表现分为肿块型41例、脓肿型126例和难治型51例。有96例患者可取得脓液标本,其中脓肿型GM 61例,难治型GM 35例;脓肿型和难治型GM相比,棒状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6/61)比8.6(3/35),χ~2=0.025,P=0.900]。3种类型GM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80,P<0.001),其中,难治型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肿块型和脓肿型患者高[58.8%(30/51)分别比17.1%(7/41)和27.0%(34/126),χ~2=16.487、15.944,P均<0.017]。类固醇激素在GM的治疗中占95.9%(209/218)。21.1%(46/218)患者采用了抗生素及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中位随访时间15.8个月(6.0~32.0个月),所有患者的总复发率为11.0%(24/218),其中,肿块型复发率最低,为2.4%(1/41)。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因不明,类固醇激素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部分患者对抗生素或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有效。肿块型患者治疗效果最佳。
- 于海静王颀何舟杨剑敏郜红艺韩旎陈惠娴李清华
- 关键词:肉芽肿乳腺炎类固醇激素
- 导管周围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鉴别与处理被引量:7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导管周围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2006年5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了36例经病理证实的导管周围乳腺炎或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对该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导管周围乳腺炎2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11例。两种疾病均以反复脓肿、乳房肿块及乳腺窦道或瘘管为表现。25例导管周围乳腺炎患者病变均位于乳晕2cm环内,其中14例合并乳头内陷;治疗包括,手术治愈4例(肿块型局限者)占16%,药物加手术治愈10例(肿块并乳头内陷者8例及合并窦道及乳头内陷者2例),占40%;仅用药物治疗痊愈6例(脓肿型4例和肿块并窦道2例),占24%,随访2~27个月未见复发,另有5例(肿块型1例和肿块并乳头内陷者4例)仍接受三联抗菌药物治疗。1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中9例病变位于乳晕2cm环外,未见合并乳头内陷;治疗包括,7例三联抗菌药物治疗后肿块缩小至1~2cm后手术切除病变,其中1例合并多发窦道者术后3个月复发,予三联抗菌药物治疗2个月后范围缩小,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未见异常,余6例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2例仍在行三联抗菌药物治疗,待病变缩小手术;2例皮质激素治疗停药后复发,再用激素治疗2周病变缩小,手术切除病变,未见复发。两组患者无一例行全乳房切除。结论 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表现相近,需临床与病理检查结合确诊,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病变复杂广泛者可先行三联抗菌药物治疗,待病变缩小至1~2cm、病情稳定后,手术治疗效果更好。
- 杨剑敏王颀张安秦许娟郜红艺李文萍于海静
-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
- 一种棒状杆菌属细菌和克氏棒状杆菌多重荧光定量PCR引物、探针、试剂盒和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棒状杆菌属细菌和克氏棒状杆菌多重荧光定量PCR引物、探针、试剂盒和检测方法。本发明针对棒状杆菌属细菌23S rRNA基因及克氏棒状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多重荧光定量PCR...
- 张亮马健周伟平李泌周香城王颀于海静王波
- 肉芽肿性乳腺炎激素治疗后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对照研究肉芽肿性乳腺炎激素治疗后行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微创手术与行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166例,分为微创手术组(观察组)86例及开放手术组(对照组)80例。观察组应用乳腺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超声引导下切除病灶。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切除病灶,术腔较大者行任意皮瓣成形术并留置引流管。观察两组复发率、外观满意度、住院时长及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复发率3.49%(3/86),对照组复发率3.75%(3/80),两组复发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3)。外观满意度、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则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微创手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效果不亚于开放手术,美容效果好、住院时间短且治疗费用低。
- 杨剑敏余海云于海静王永南
-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
-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与处理原则被引量:68
- 2016年
- 肉芽肿性乳腺炎不常见,但文献报告近年有增加趋势。临床特征为育龄经产妇突发乳腺肿块,脓肿形成,继发窦道和溃疡,可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棒状杆菌感染可使病程变得复杂。经皮活检是主要的确诊方法,病理特征为以小叶为中心组织细胞的上皮样和多核巨细胞浸润的非干酪样肉芽肿伴微脓肿,但须做排除性诊断。根据不同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分类,随后可行手术、激素治疗后手术和抗分枝杆菌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分类处理。
- 王颀杨剑敏于海静
-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棒状杆菌激素治疗
- 167例窦道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综合治疗
- 目的 探讨以窦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收治的67 例窦道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和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 于海静王颀杨剑敏
-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窦道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
- 窦道型导管周围乳腺炎的诊断与处理(附27例报告)
- 于海静杨剑敏
- 关键词:窦道
-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对比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3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开展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开展保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的1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瘢痕遗留面积、乳腺外形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中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中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均有一定疗效,特别是保乳手术,其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减少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 万舰刘祎婷于海静
-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术中出血量
-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对切口愈合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对切口愈合的价值。方法60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不保留残腔治疗,研究组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保留残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征、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疼痛时间、切口恢复时间分别为(2.04±1.22)、(2.04±0.74)d,均短于对照组的(3.99±2.88)、(4.05±1.33)d,出血量(30.54±8.54)ml少于对照组的(36.04±9.28)ml,外形美观率99.33%高于对照组的9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理职能、乐观情绪、社会功能、躯体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术对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切口愈合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感小,同时,手术方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 万舰刘祎婷于海静
- 关键词:乳腺区段切除术良性肿块切口愈合出血量
- 一种棒状杆菌属细菌和克氏棒状杆菌多重荧光定量PCR引物、探针、试剂盒和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棒状杆菌属细菌和克氏棒状杆菌多重荧光定量PCR引物、探针、试剂盒和检测方法。本发明针对棒状杆菌属细菌23S rRNA基因及克氏棒状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多重荧光定量PCR...
- 张亮马健周伟平李泌周香城王颀于海静王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