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排螺旋CT口服小肠造影(MSCTE)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究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口服小肠造影(MSCTE)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MSCTE的影像特点,和常规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本次炎症性肠病患者中有30例为克罗恩病(CD),20例为溃疡性结肠炎(UC);在CD患者中有27例患者为阳性表现;UC患者中8例患者为阳性表现;相对于结肠镜检查,MSCTE对CD患者的检出率有显著优越性,而对UC患者的检出率则要低于结肠镜检查,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D患者MSCTE能够通过发现小肠可能的病灶来进行诊断,可有效弥补胃肠镜检查的不足,而对UC患者,该诊断方式的价值有限。
- 岳滔乔英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 植物性胃结石空肠嵌顿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8年
- 胃结石引起空肠嵌顿临床比较罕见,本例患者以腹痛就诊,以至于患者在我院从急诊就诊到诊断再到手术,期间经历一个非常惊险曲折的过程,临床上极易被延误诊治.考虑到该病例为临床常见病引起的少见并发症,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以供临床消化内外科医师参考.
- 黄志琴黄会芳高娅婷姜丽君申凤俊乔英黄河
- 关键词:胃结石空肠肠梗阻腹部CT
- 增强双期相CT在腮腺常见良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评价腮腺肿瘤双期相CT增强衰减和强化模式,预测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组织学亚型。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资料,按照肿瘤性质将其分为多形性腺瘤(PA)组(59例)、Warthin瘤(WT)组(55例)和基底细胞腺瘤(BCA)组(8例)。所有患者均行双期CT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40 s和80 s,分析3组肿块的形态学特征,测量平扫和增强双期CT衰减值。通过测量各期相CT值,计算CT衰减增值,对所有肿瘤的增强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注射对比剂后,3组肿瘤增强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BCA组、WT组和PA组;WT组为速升速降,PA组为轻度延迟强化,BCA组为速升缓变,3组强化模式不同,平扫CT衰减值(AP)、动脉期CT衰减值(AA)和静脉期CT衰减值(A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9,F=47.467,F=9.525;P<0.05);3组动脉期CT衰减值的增值(AAI)、静脉期CT衰减值的增值(AVI)和动静脉期CT衰减值增值(AW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219,F=21.784,F=79.875;P<0.05)。结论:在腮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双期相CT能为其定性诊断提供较多依据,增强扫描具有重要价值。
- 申娜常俊琦田晓娟岳华杰乔英
- 关键词:腮腺肿瘤
- DECT在阴性胆结石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介绍了胆结石的分类、病因及常用胆结石诊断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双能CT(dual-energy CT,DECT)在阴性胆结石检出及成分分析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应为克服DECT对小结石检出的局限性、细化对阴性胆结石成分的分析且进行大样本量研究。
- 白景奇田晓娟乔英
- 关键词:DECT胆固醇结石
- 小肠梗阻的MSCT诊断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小肠梗阻的CT诊断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10月小肠梗阻病例45例,,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仅做平扫者12例,平扫加增强者33例,必要时采用MPR、CPR、VRT及MIP等后处理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小肠梗阻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在45例病例中,CT检查敏感性为100%,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1.1%,病因诊断正确率为86.7%,均有肠管呈节段或普遍性扩张积液、积气的表现,因梗阻原因不同而CT表现有所不同。结论 CT是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对小肠梗阻CT征象的较好理解将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并帮助临床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 张璀乔英
- 关键词:小肠梗阻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的MSCT诊断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肾上腺无症状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结合其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探讨肾上腺无症状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其他无功能肿瘤的鉴别诊断问题。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0月至2013年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无症状嗜铬细胞瘤14例(病理证实),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5例(手术标本12例,腹腔镜标本3例),肾上腺无功能腺瘤28例,转移瘤10例,其中4例为双侧病灶,共67例,71个病灶,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8~82岁,中位年龄44岁。结果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与其他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CT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平扫密度高于节细胞神经瘤和无功能腺瘤,而在增强扫描3期均高于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无功能嗜铬细胞瘤的T-D曲线类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无特异性儿茶酚胺增高的临床表现。其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对其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和术前及术中准备提供必要的影像学支持。
- 王从军乔英
- 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病理
- 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0
- 2006年
-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探讨转移淋巴结的CT三期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对7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转移淋巴结的主要CT征象:较小转移淋巴结以实性为主,随直径增大呈环状、囊状改变者增加;强化类型分为实性均匀强化,环带样强化和囊状不强化;强化峰值时间不同,以动脉期达强化峰值者多见。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86.3%,敏感度为86.2%,特异度为86.7%。CT三期增强扫描对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高于CT平扫,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T三期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对术前全面评价淋巴结转移状况有重要临床价值。
- 乔英李健丁张瑞平鄂林宁张华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口服阳性 中性小肠造影剂经多排螺旋CT扫描效果对比被引量:2
- 2014年
- 小肠是消化与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盘踞于腹腔内,离消化道两端距离最大。小肠疾病主要见于小肠梗阻、缺血、炎性肠病、肿瘤、非特异性疾病等。小肠疾病的检查手段少,目前主要有口服钡剂小肠造影、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CT小肠造影、磁共振成像(MRI)小肠造影等。由于小肠的解剖特点,临床缺乏简便有效检查手段,
- 岳滔乔英
- 关键词:多排螺旋CT扫描小肠梗阻口服造影剂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阳性
- 肝脏一过性灌注异常对肿瘤和感染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09年
- 肝脏一过性灌注异常(transient hepatic attenuation differences,THAD)现象最初由Itai等报道,将其称为肝实质-过性密度(衰减)差别,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较为常见的征象,可出现于肝内及肝周病变,以肿瘤与感染性病变多见。正确认识THAD的CT表现,对肿瘤与炎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2006年9月-2008年10月56例肝脏或腹部病变为肿瘤和感染性病变并伴有THAD征象的患者资料,分析THAD的影像特点,探讨其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 赵晓军李健丁武志锋乔英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结合其手术病理或活检穿刺结果作对照分析,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与肾上腺其他无功能性肿瘤的鉴别诊断问题。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0月至2015年10月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5例(手术标本12例,腹腔镜标本3例),肾上腺无功能腺瘤20例,转移瘤7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8例,共50例,52个病灶,(其中2例为双侧病灶)。使用Light Speed VCT 64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层厚0.625 mm,螺距0.984 mm;对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随后30 s、70 s、3 min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组影像表现,测量各期肿瘤实质平均CT值。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上述数据进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一般为卵圆形,边界清楚,实质密度均匀,桃尖征为其特有征象,并与其他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节细胞瘤平扫时密度高于腺瘤,低于嗜铬细胞瘤与转移瘤,而在增强扫描3期均低于其他3组肿瘤。结论平扫CT值、强化方式、各期强化程度、桃尖征是鉴别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重要特征,肿瘤的形态、边界、瘤内钙化对诊断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能够给予临床手术和随访充分的影像学依据。
- 张凤艳乔英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神经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