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寒静

作品数:89 被引量:768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17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广藿香
  • 15篇首乌
  • 15篇何首乌
  • 8篇铁包金
  • 8篇内生真菌
  • 8篇活性
  • 6篇药用
  • 6篇色谱
  • 5篇学成
  • 5篇中药
  • 5篇细胞
  • 5篇木香
  • 5篇化学成分
  • 5篇挥发油
  • 5篇白木香
  • 4篇低温半致死温...
  • 4篇栽培
  • 4篇植物
  • 4篇生境
  • 4篇生境土壤

机构

  • 77篇广东药学院
  • 12篇广东省微生物...
  • 12篇广东药科大学
  • 9篇中山大学
  • 5篇西南师范大学
  • 5篇四川省中医药...
  • 2篇广州市中医医...
  • 2篇泸州医学院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肇庆市第一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9篇严寒静
  • 20篇何梦玲
  • 15篇房志坚
  • 15篇高晓霞
  • 12篇章卫民
  • 8篇李浩华
  • 6篇张宏意
  • 6篇杨全
  • 6篇熊洋
  • 5篇谈锋
  • 5篇陈玉婵
  • 5篇郭晓玲
  • 4篇刘基柱
  • 4篇梁从庆
  • 4篇黄伟剑
  • 4篇王磊
  • 4篇孙章华
  • 4篇傅军
  • 3篇陈晓颖
  • 3篇蒋舜媛

传媒

  • 17篇广东药学院学...
  • 7篇中药材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中草药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北方园艺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四川中医
  • 2篇河南中医
  • 2篇中成药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药学教育
  • 2篇中国生态学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广东药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种子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1
  • 1篇2000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炎1号提取工艺的正交优选被引量:1
2005年
杨帆李靖严寒静宋凤兰陈湛罗惠灿
关键词:骨炎正交优选乙醇体积分数中药组成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薄层色谱法评价不同产地何首乌的品质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建立评价何首乌质量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方法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甲酸(15:5:1),三氯甲烷-甲醇-水(6.5:2.25:0.42,冰醋酸调pH=4)两种不同的展开系统对何首乌有效成分进行薄层色谱分离并定量扫描,以峰高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可以区别不同产地的何首乌,聚类分析将10个何首乌样品分为4类。结论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可快速有效地鉴别何首乌,并评价其质量。
陈晓颖严寒静傅军
关键词:何首乌薄层色谱指纹图谱聚类分析
不同贮存时间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分析被引量:42
2005年
目的:探讨贮存时间对广陈皮挥发油的影响。方法:用GC-MS-DS法分析不同贮存时间的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结果:不同贮存时间的广陈皮药材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都发生了变化,总体上呈现分子量较小的成分减少,分子量较大成分增加的趋势。结论:贮存时间对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成分和含量可以供进行品质优良度鉴定时参考。
严寒静
关键词:陈皮挥发油
何首乌药材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质量评价初步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建立不同采集地何首乌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定量扫描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15∶5∶1)和三氯甲烷-甲醇-水[6.5∶2.25∶0.42,pH=4.0(以醋酸-醋酸钠缓冲液调节)]两种展开系统中不同采集地何首乌药材薄层色谱。结果:两种展开系统共获得14个共有指纹峰,依此建立的指纹峰峰高柱状图可直观反映何首乌药材内在质量。结论: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可快速有效地区别不同产地的何首乌,并评价其质量。
高晓霞严寒静梁从庆陈晓颖
关键词:何首乌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3种诱导子对白木香根悬浮培养细胞中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了3种诱导子(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和酵母汁)对白木香根悬浮培养细胞中色酮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方法向白木香根悬浮培养细胞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和酵母浸出汁,并测定它们对细胞生长及其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较低浓度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均能诱导白木香根悬浮培养细胞中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的合成,但后者的效果更好;酵母浸出汁对色酮类化合物的产生影响甚微;三者均抑制细胞的生长。结论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能诱导白木香中沉香特征化合物的产生。
何梦玲何芳孟京兰张宏意高晓霞严寒静
关键词:茉莉酸甲酯白木香
茉莉酸甲酯对广藿香叶中百秋里醇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以广藿香为试材,采用叶片喷雾法,外施茉莉酸甲酯于扦插的植株上,并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叶片中百秋里醇含量,研究茉莉酸甲酯对广藿香叶中百秋里醇形成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广藿香植株经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后,其叶中百秋里醇含量与对照有显著差异,以外施50mg/L茉莉酸甲酯时叶中百秋里醇的含量为最高。试验结果表明,外施一定浓度的茉莉酸甲酯能促进广藿香叶中百秋里醇的产生和积累,可以考虑在生产中加以应用。
何梦玲何芳熊洋马嘉瑜龚伟骏严寒静
关键词:茉莉酸甲酯广藿香
栀子叶片生理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被引量:47
2005年
以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评价指标,研究自然降温过程中栀子(Gardenia jasm inoidesE llis)叶片生理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气温的降低,栀子叶片的LT50不断降低,由秋季9月中旬的-4.99℃降到冬季最冷1月中旬的-8.42℃,同时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这些渗透调节物含量的适应性变化导致LT50的下降。栀子的抗寒性与气温密切相关。
严寒静谈锋
关键词:栀子低温半致死温度生理特性抗寒性
异地栽培对何首乌活性成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环境因素对何首乌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9个居群何首乌为试验材料,研究异地栽培前后何首乌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异地栽培后何首乌中大黄素(P〈0.01)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P〈0.05)的含量与原产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大黄素甲醚含量不因栽培环境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何首乌化学成分的差异是由种质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严寒静马超杨全房志坚
关键词:何首乌异地栽培活性成分
葎草茎叶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葎草茎叶的表面细微结构。方法取新鲜葎草的茎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葎草茎叶表面有腺鳞和3种类型的非腺毛分布,气孔器无规则型。结论葎草茎叶表面细微结构为药材的鉴别提供了新的依据。
刘基柱严寒静张宏意
关键词:葎草叶表面扫描电镜
正交设计优化制何首乌多糖提取工艺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优化制何首乌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多糖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制何首乌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60min、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的料液比1∶15。结论: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蒋秀红王霆崔永霞严寒静梁生旺
关键词:制何首乌多糖正交试验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