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钊

作品数:14 被引量:4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9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社会
  • 7篇社会学
  • 5篇学系
  • 5篇社会学系
  • 4篇亲迎
  • 3篇人类学
  • 3篇毕业论文
  • 2篇地方志
  • 2篇性意识
  • 2篇知识
  • 2篇主体性
  • 2篇主体性意识
  • 2篇风俗
  • 1篇心史
  • 1篇信仰
  • 1篇学分
  • 1篇学科史
  • 1篇学派
  • 1篇学术
  • 1篇学术传统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3篇齐钊
  • 6篇赵旭东

传媒

  • 3篇民俗研究
  • 3篇西北民族研究
  • 2篇开放时代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2011中国...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费孝通的“三区论”与王铭铭的“三圈说”的比照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在已经开展的国内外费孝通研究中鲜有涉及对费孝通学士论文《亲迎婚俗之研究》的再考察与再分析,王铭铭所做的相关研究亦是其中的一例。他于近年来提出"三圈说"来反思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并对自己的"三圈说"以及"中间圈"进行了诸多的历史追溯与谱系建构工作,但遗憾的是,他却并未注意到费孝通在1933年的《亲迎婚俗之研究》一文,而这篇学士论文却恰恰已在具体经验研究的层面对王铭铭通过"三圈说"而主张和提倡的反思、对话与提升工作进行了实践。本文则是通过对费孝通的"三区论"与王铭铭的"三圈说"的比照分析,试图指出费孝通这篇学士论文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以期学界对此篇论文采取重视的态度,认真研读和学习。
赵旭东齐钊
关键词:亲迎
社区·区域·历史:理解中国的三种进路——对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术传统与研究特色的再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关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既有研究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与不足。通过对该系研究特色与学术传统的考察与分析,我们发现社区研究并非仅是吴文藻的倡导及其指导下的学生所做的经验研究,赵承信的主张与之不同且颇为重要;功能主义和社区研究亦不能概括该系的学术特色和传统,区域研究曾经提供给理解中国的一种可行途径;此外,该系也并非缺少对于中国历史的关注,而是在中国历史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之间建立起互惠的关系。因此,总体而言,社区研究、区域研究和历史研究三者共同构成理解中国的三种进路,它们对于今天的中国研究而言仍显意义重大。
齐钊
本土研究与自我反思--读《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以《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一书为论述对象,分析认为作者的研究试图进行多学科的互动与协作,同时又不失民俗学的学科特色;在个体与结构之间力求一种动态的平衡,并对西方的二元论进行了批驳,但反思却不够彻底;作者将其研究方法与费孝通"田野工作始于假设也止于假设"的方法论对立起来的看法是我所不赞成的,而是强调要时刻警惕西方二元论对我们的影响,并要对中国的本土研究与研究者自身进行不断地反思。
齐钊
关键词:民间信仰本土研究二元论自我反思
探究与理解中国社会-1925-1951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论文的再分析
齐钊
关键词:中国社会社会学研究主体性意识
理解费孝通的一种新路径--从费孝通的亲迎“三区论”谈起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弥补以往关于费孝通学术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以费孝通的《亲迎婚俗之研究》为出发点,分别从知识论、方法论与文化观的维度对费孝通思想与方法的脉络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解释,得出他在知识论上将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合二为一,在方法论上对多学科进行融合与协作以及在文化观方面注重文化功能论、文化传播论与历史之间的结合与互动的结论,并藉此说明费孝通的这篇论文在理解他的思想与方法时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赵旭东齐钊
关键词:民族研究
个人与结构关系平衡的可能——读《否定的逻辑——反思中国乡村社会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齐钊
关键词:社会研究逻辑乡村
乡土之实与山川之灵——以费孝通为例对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两重性的再省思被引量:1
2014年
在既有的费孝通研究中,乡土中国这一概念获得极大的重视,大量的研究皆沿袭从乡土到小城镇再至区域发展与全国一盘棋的线索来对其学术思想与方法进行解读。然而几乎未有研究注意到费孝通对于中国山川的关注,而恰恰是这种对于中国山川关注的前后变化为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学术思想和方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由此入手不但可以对其有关中国社会、文化及中国人的研究形成更为全面与整体的认识,而且也促使我们思考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关系。这种两重性决不可偏废其一,它们的平衡无论是对学科的建设,还是对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及中国人而言,都将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
齐钊赵旭东
关键词:乡土山川中国社会学中国人类学
亲迎“三区论”的知识社会学分析——对费孝通研究的一个补充被引量:5
2011年
学术界对费孝通及其学术思想与方法的研究虽然成果众多,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费孝通的学士论文《亲迎婚俗之研究》。这些研究几乎都参与构建了费孝通是一位功能论者与社区研究者的标准认识,但这篇论文却是一个不同于上述标准认识的特例,它研究文化分布,对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费孝通。因此,围绕费孝通在论文中所形成的亲迎“三区论”,笔者在本文中详细论述了这一理论得以形成的多元背景和影响因素,解释了这一不同于传统功能论的研究特例如何产生的问题。
赵旭东齐钊
关键词:地方志
地方志与风俗的区域研究——对早期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两篇毕业论文的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我们将惯常被学界所忽视的两篇早期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毕业论文《亲迎婚俗之研究》与《中国婚丧风俗之分析》并置在一起进行考察和分析,发现前者的主旨可用亲迎"三区论"予以概括,而后者则用婚丧"四区说"更为合适,两者的研究皆是以地方志为研究材料,围绕各自的研究主题进行阐述,它们具有诸多的异同之处,对修正和弥补单一村落和社区研究的弊端与不足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方法与途径,对丰富关于"北派"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认识洞开了一扇窗口,对我们当今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反思和启发意义。
赵旭东齐钊
关键词:吴文藻
地方志与中国风俗的区域研究--对早期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两篇毕业论文的分析
本文将惯常被学界所忽视的两篇早期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毕业论文《亲迎婚俗之研究》与《中国婚丧风俗之分析》并置在一起进行考察和分析,发现前者的主旨可用亲迎“三区论”予以概括,而后者则用婚丧“四区说”更为合适,两者的研究皆是以地...
齐钊
关键词:中国风俗地方志毕业论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