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差异,分析老年H型高血压对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21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103例非H型高血压,108例H型高血压)的人口学指标,记录彩超测定的左室参数,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结果与老年非H型高血压组相比,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LVMI(101.38±20.71)g/m^2比(94.45±26.24)g/m^2明显增高(P <0.05)。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较非H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左心室肥厚。
目的探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腹型肥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16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和全科医学科门诊及病房的老年(年龄≥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8例及正常血压的老年人64名的临床资料,高分辨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前后胫前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作为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指标。根据是否高血压(血压≥140/90 mm Hg)及腹型肥胖[腰围≥90(男)、≥85 cm(女)]按2×2设计将参与者分为4组:正常血压非腹型肥胖(n=34)、正常血压并腹型肥胖组(n=30)、高血压非腹型肥胖组(n=287)、高血压并腹型肥胖组(n=371),比较各组ED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析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胫前动脉EDD的相关因素。结果析因分析显示,高血压和腹型肥胖均为影响EDD的因素,但两者无交互作用。从正常血压非腹型肥胖、正常血压并腹型肥胖、高血压非腹型肥胖到高血压并腹型肥胖组,EDD有逐渐下降的趋势[(9.37±1.11)%比(8.59±0.99)%比(7.70±0.30)%比(6.75±0.26)%,P<0.05]。在老年高血压并腹型肥胖的患者中,胫前动脉EDD与腰围(r=-0.139,P<0.05)、收缩压(r=-0.245,P<0.05)、脉压(r=-0.287,P<0.05)、空腹血糖(r=-0.131,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脉压(β=-0.280,P<0.001)、腰围(β=-0.141,P=0.009)是胫前动脉EDD的相关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患者的胫前动脉EDD受损明显,EDD与脉压、腰围相关。
目的探究腹型肥胖对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胫前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16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全科医学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老年(年龄≥60岁)EH患者658例及正常血压老年人64名的临床资料,高分辨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前后胫前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作为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指标。根据是否高血压(血压≥140/90 mm Hg)及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血压非腹型肥胖(n=34)、正常血压并腹型肥胖组(n=30)、高血压非腹型肥胖组(n=287)、高血压并腹型肥胖组(n=371)。结果从正常血压非腹型肥胖者、正常血压并腹型肥胖者、高血压非腹型肥胖者到高血压并腹型肥胖者,胫前动脉EDD呈递减趋势[(9.37±1.11)%比(8.59±0.99)%比(7.70±0.30)%比(6.75±0.26)%,P<0.05]。总体上老年男性与女性EH患者的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发现,无论是否合并腹型肥胖,男性与女性老年EH患者之间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老年男性EH患者中,与非腹型肥胖相比,腹型肥胖患者的EDD受损更明显[(6.31±0.38)%比(7.46±0.38)%,P<0.05]。而非腹型肥胖与腹型肥胖的老年女性EH患者的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提示老年男性EH患者胫前动脉EDD与腰围呈负相关(r=-0.194,P<0.05),但在女性中二者无明显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腰围是老年男性EH患者的相关因素(β=-0.161,P<0.05),不是老年女性EH患者的相关因素。结论腰围是老年男性EH患者胫前动脉EDD的相关因素,腹型肥胖对老年女性EH患者的胫前动脉EDD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