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轶刚

作品数:85 被引量:58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3篇骨折
  • 23篇关节
  • 18篇股骨
  • 17篇手术
  • 12篇内固定
  • 12篇固定术
  • 10篇骨折固定
  • 10篇骨折固定术
  • 8篇皮瓣
  • 7篇远端
  • 7篇远端蒂
  • 7篇髓内
  • 7篇髋关节
  • 6篇手术治疗
  • 6篇髓内钉
  • 6篇疼痛
  • 6篇切口
  • 6篇老年
  • 6篇股骨粗隆
  • 6篇股骨粗隆间

机构

  • 66篇同济大学附属...
  • 15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85篇黄轶刚
  • 44篇俞光荣
  • 35篇张世民
  • 28篇周家钤
  • 25篇王欣
  • 24篇李海丰
  • 18篇杨云峰
  • 18篇祝晓忠
  • 16篇袁锋
  • 16篇李兵
  • 14篇张长青
  • 8篇樊健
  • 7篇张英琪
  • 6篇顾玉东
  • 6篇陈亮
  • 5篇李山珠
  • 4篇张凯
  • 4篇马卓
  • 3篇陈大伟
  • 3篇朱辉

传媒

  • 11篇中华创伤骨科...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华手外科杂...
  • 4篇国际骨科学杂...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第五届全国创...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外科研究与新...
  • 2篇中华医学会手...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3
  • 13篇2012
  • 3篇2011
  • 19篇2010
  • 16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性跟骨畸形的矫正与重建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后矫正重建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创伤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146例,男114例,女32例,年龄16~56岁,平均39.5岁。单侧跟骨骨折130例,双侧16例。从骨折至本次手术的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均为跟骨闭合性骨折后继发畸形。根据Zwipp提出的跟骨畸形愈合的分型:Ⅰ型22侧足;Ⅱ型38侧足;Ⅲ型32侧足;Ⅳ型15侧足;Ⅴ型7侧足。另有36侧跟骨内、外翻畸形及高度丢失,但距下关节正常或退变较轻。采用的手术方法有跟骨外膨骨突切除及腓骨肌腱松解术。根据距下关节退变的严重程度采用保留距下关节的截骨矫形内固定术,距下关节原位融合术,截骨矫形或丘部重建加距下关节融合术。结果 118例患者获得随访12~48个月,平均20个月。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所有患者均牢固愈合,未再次发生跟骨畸形。截骨植骨处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周。患者术后平均13周(12~16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由术前的39.7分(27~54分),上升到术后的87.4分(78~100分)。结论对于创伤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达满意疗效。
俞光荣李兵杨云峰周家钤祝晓忠黄轶刚
关键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手术方法
胸椎旁纤维脂肪瘤一例被引量:1
2007年
临床资料患儿女,5岁。4岁时无意中发现右背部有一软组织包块,约花生大小,质软,触之无疼痛,日常生活无影响。5月前,包块逐渐增大,至就诊时大小为5cm×6cm,无痛,局部不红,皮温不高,右肩活动不受限,右肢感觉、运动、血运均正常,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脂肪瘤。于2006年6月1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拟“右背部肿块”收入院。
程黎明于研李山珠黄轶刚汤如勇谢士梁俞光荣
关键词:纤维脂肪瘤软组织包块椎旁医院就诊右背部
第一跖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月,手术治疗第一跖骨骨折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1~65岁,平均40.5岁。第一跖骨基底部骨折4例,第一跖骨干骨折7例,第一跖骨头颈部骨折6例。其中4例为开放性骨折。采用的手术方法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单纯螺钉固定,配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较大的骨折块。结果14例患者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伤口I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0.5周。患者术后平均13周(9~18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dAnkle Society,AOFAS)中前足评分标准,评分为78~100分,平均86.3分。结论第一跖骨骨折的解剖复位和确切内固定是维持足部正常形态、恢复足弓功能的关键。
俞光荣李兵杨云峰黄轶刚袁锋周家钤
关键词:跖骨手术治疗愈合时间
跖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 探讨跖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跖骨骨折79例,男64例,女15例;年龄11~65岁,平均45.5岁;单发跖骨骨折59例,其中第1跖骨骨折17例,第2跖骨骨折6例,第3跖骨骨折5例,第4跖骨骨折4例,第5跖骨骨折27例;多发跖骨骨折20例,其中4例多发性跖骨骨折伴跖跗关节损伤。所有患者中10例为开放性骨折。采用的手术方法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单纯螺钉固定、髓内螺钉固定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结果 64例患者获得8~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周;患者术后平均13周(9~18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术后采用AOFAS中前足评分标准,评分为72~100分,平均84.4分。结论 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是治疗跖骨骨折对位、对线不良的最佳选择,是足部形态及足弓功能重建的基础。
俞光荣李兵杨云峰袁锋周家钤黄轶刚
关键词:跖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肋软骨移植重建股骨头关节软骨一例报告被引量:2
2018年
对于年轻患者一旦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即意味着一生中要多次手术翻修,因此,如果因外伤、股骨头坏死、感染等原因出现股骨头关节面软骨变性损伤时,应极力避免人工关节置换术,积极尝试软骨修复重建为主要目标的保髋治疗。
张长青杜大江徐佩君黄轶刚朱振中高悠水陈圣宝冯勇盛加根金东旭
关键词:关节软骨肋软骨移植人工髋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置换术多次手术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诊断与治疗
张世民袁锋李海丰黄轶刚王欣俞光荣
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与肘管综合征手术切口的解剖关系
目的:观察肘部前臂内侧皮神经(MACN)后支的解剖特征,探讨在肘管综合征松解手术中防止其医源性损伤的方法。 方法:解剖10具(20侧)成人上肢标本并手术1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在肱骨内上髁远、近各8cm的范围内,...
张世民张凯黄轶刚李海丰王欣
关键词:手术疗法医源性损伤神经解剖
文献传递
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治疗策略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 探讨及总结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治疗策略及经验.方法 2003年3月-2008年9月,对32例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1~76岁,平均44.5岁.其中3例为开放性骨折.采取前内侧入路暴露内踝垂直骨折线及胫骨远端内侧关节面,探查胫骨远端关节面及距骨软骨受损情况,对塌陷受损的胫骨远端关节面进行植骨以恢复其高度,内踝直视下解剖复位,清除关节内脱落的软骨碎片;外侧韧带撕裂损伤根据稳定性情况决定是否修复,外踝移位骨折根据骨折块的大小及移位程度选择内固定.X线片观察术后骨折愈合、内固定及是否伴骨性关节炎情况,测量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同时按Maryland后足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32例中23例获随访,时间6-47个月,平均27.9个月.1例术后5个月出现2枚螺钉突出皮下予取出,余X线片显示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2.3~5.1个月(平均2.9个月)后均愈合,随访时间内未出现骨性关节炎表现,踝关节活动度背伸为6°~17°,平均13°;跖屈27°~46°,平均36°.按Maryland后足评估标准,评定优19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了解及重视旋后内收型Ⅱ度踝骨折受伤机制,加强对胫骨远端内侧关节面高度、软骨及距骨关节面软骨受损情况的诊断及处理可有效减少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1前内侧纵行切口更有利于骨折及受损关节软骨面的暴露、关节腔脱落软骨片的清除、胫骨远端植骨关节面高度的恢复及内固定的放置.
俞光荣樊健周家钤李海丰杨云峰黄轶刚
关键词:踝关节
一种股骨颈可控滑动加压锁定钢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股骨颈可控滑动加压锁定钢板,包括:安装面的形状与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相吻合的固定钢板;所述固定钢板上设置有股骨干固定孔、多个螺纹锁定孔和多个套筒,所述股骨干固定孔内装设有固定螺钉,多个所述套筒与多个所述螺纹...
张长青黄轶刚
文献传递
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与肘管综合征手术切口的解剖关系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肘部前臂内侧皮神经(medial antebmchial cutaneous nerve,MACN)后支的解剖特征,探讨在肘管综合征松解手术中防止其医源性损伤的方法。方法解剖10具(20侧)成人上肢标本,并对12例肘管综合征手术患者,在肱骨内上髁远、近各8cm范围内,观察MACN后支的数目、横跨角度并测定其与手术切口(内上髁前1cm)的交汇部位。结果32侧肢体共记录到62支MACN后支,平均每侧肢体为1.9支。其中1支者8侧(25.0%,均位于内上髁远侧),2支者19侧(59.4%),3支者4侧(12.5%),4支者1侧(3.1%)。位于内上髁下方者37支(59.7%),内上髁上方者25支(40.3%)。这些后支与切口线的交角均大于45。,即皮神经是横向跨过切口线的。所有标本(100%)均至少有1支后支从内上髁远侧跨过切口线,其距内上髁的平均距离为[(2.9±2.3)cm,牙±s,下同];在68.8%的标本中至少有1支后支从内上髁近侧跨过切口线,其距内上髁的平均距离为(2.1±1.8)cm。结论MACN后支至少有1支横跨肘管综合征的手术切口线,了解其位置关系并在皮下组织中仔细解剖分出保护,有助于避免误伤。
张世民张凯黄轶刚李海丰王欣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解剖学前臂内侧皮神经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