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缺血
  • 4篇下肢
  • 4篇病变
  • 3篇下肢缺血
  • 3篇干细胞移植
  • 2篇动脉
  • 2篇动脉造影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变
  • 2篇血管新生
  • 2篇造影
  • 2篇神经病变
  • 2篇糖尿病下肢
  • 2篇糖尿病下肢血...
  • 2篇糖尿病周围
  • 2篇糖尿病周围神...
  • 2篇糖尿病周围神...

机构

  • 5篇广西中医药大...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黄蓉
  • 3篇邓小敏
  • 2篇卢炳丰
  • 2篇梁瑜祯
  • 1篇夏宁
  • 1篇李吉武
  • 1篇周卫惠
  • 1篇陈莉
  • 1篇覃明安
  • 1篇唐爱华

传媒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9年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ower-extremity arterialdisease, LEAD )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一大主因,以肢体皮肤苍白或紫暗、下肢麻木、乏力、脚踩棉花感、间歇性破行、下肢肤温降低、蚁行感、静息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在下肢严重供血不足的情况下,可发生足部缺血性溃疡、肢体坏疽,导致截肢叫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陈思华邓小敏黄蓉陈兰罗彪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医药
手术部位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Meta分析及相关临床研究
目的和意义:随着细菌耐药形势的日益加剧,由MRSA等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手术部位感染越来越多,这将会直接影响患者手术预后,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本研究通过从患者、手术、病原菌、抗菌药物等方面分析各因素对手术部位多重...
黄蓉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多重耐药菌META分析逻辑回归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12只制成左下肢缺血模型的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实验组新西兰兔分别进行骨髓抽取及BM-...
黄蓉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自体移植血管新生血流灌注CT动脉造影
文献传递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新方向。文中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对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12只新西兰兔被构建成左下肢缺血模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于缺血局部肌内注射DMEM培养基,治疗组注射体外扩增的自体BM-MSCs悬液。移植4周后,行双下肢CT动脉造影(CT angiography,CTA)、血流灌注(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及患肢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 1肢体缺血后的动态观察显示对照组2例出现不同程度表皮坏死、趾甲脱落,治疗组则未见坏死,且肌肉萎缩较轻。2CTA示治疗组侧支血管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且与已有的血管相互连接形成侧支血管网。3CTPI示治疗组血流灌注比对照组明显增加。4HE染色示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及毛细血管数/肌纤维数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1.049)个/HP vs(3.670±0.816)个/HP,(9.68±0.56)%vs(5.87±0.86)%,P<0.01]。2组均未见微小坏死灶,治疗组也未见血肿、骨样组织或纤维瘤形成。结论自体BM-MSCs移植可促进缺血下肢血管新生,可作为效治肢体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有疗手段。
黄蓉梁瑜祯卢炳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血管新生下肢缺血
五味消渴方加味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虚血瘀型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五味消渴方加味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DLEAD)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DLEAD气虚血瘀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五味消渴方加味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下肢动脉血管血流量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19/2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16/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FPG、2 hPG、HbA_(1)c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BI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ABI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血管血流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血管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次症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主症、次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五味消渴方加味治疗DLEAD气虚血瘀型,能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增加下肢动脉血管血流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黄蓉邓小敏周卫惠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
活络通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及对患者VPT的影响
2023年
研究观察活络通痹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组给予活络通痹中药方,疗程8周。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DNS评分及VPT水平的降低显著优于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络通痹方对DPN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增强患者神经感觉敏感性。
陈莉唐爱华苏红光李吉武黄蓉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震动感觉阈值
CT灌注成像及CT动脉造影对下肢缺血模型侧支循环状况的检测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CT灌注成像(CTP)及CT动脉造影(CTA)评估检查下肢缺血模型侧支循环状况的可行性。方法:将12只雄性新西兰兔制成左下肢缺血模型,随后进行骨髓抽取及BM-MSCs的分离与培养,当细胞数量达106时,于缺血局部肌肉注射体外扩增的自体BM-MSCs悬液,第一次移植后2周采用GE Light speed Ultra 8层螺旋CT进行双下肢CTP及CTA检查。移植4周后同样进行双下肢CTP及CTA检查。扫描结束后再进行重建,将图像传输到工作站,再进行血流灌注重建及下肢血管三维重建,以检测下肢血管血流灌注及血管生成,比较两次缺血改善情况。结果:①CTP重建后结果示移植4周后血流灌注比移植2周后明显增加。②CTA重建后结果示移植4周后侧支血管生成较移植2周后明显增多。结论:CTP及CTA可以作为评估下肢缺血模型侧支循环生成状况的新方法。
覃明安卢炳丰黄蓉
关键词:下肢缺血CT灌注成像CT动脉造影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被引量:18
2019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组以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治疗上,中医治疗立足辨证论治观念,采用口服中药、针灸、中药熏洗等方法,西医治疗则以控制血糖、控制危险因素、阻断神经病变、改善微循环、控制疼痛等对症治疗为主。但目前DPN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统一诊断及检测方法,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能使治疗发挥强有力优势,本文将对中西医治疗DPN的进展作一综述。
黄蓉黄洁桦邓小敏陈聪吴耿旭陈思华陈兰罗彪苏冬田瑛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治疗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治疗性血管生成是利用成血管诱导因子或内皮祖细胞,模拟体内血管生成的机制,从而达到促血管新生、改善侧支循环的目的。近年来基于内皮祖细胞的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性血管生成的研究热点,对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生物特性、细胞移植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7-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tem cell,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neovascularzation,ischemic limb”,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7-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下肢缺血性疾病”,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干细胞或内皮祖细胞的生物特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细胞移植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2篇相关文献,3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9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3篇文献中,3篇涉及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6篇涉及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基础研究,12篇涉及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2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干细胞是一类高度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很强的细胞,具有多重分化活性,在特定微环境中可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具有血管活性。基础研究表明骨髓、外周血或脐血干细胞移植能使肢体侧支循环增加,有效改善后肢缺血。近些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细胞能保持干细胞的部分特性,体外分化成血管壁结构成分,体内可促进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用来移植的干细胞数量有限,干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移植具有更强大的促血管新生的作用。干细胞参与�
黄蓉夏宁梁瑜祯
关键词:干细胞内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