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海烈

作品数:14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古籍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古史
  • 4篇考古
  • 4篇古学
  • 3篇中国古史
  • 3篇考古学
  • 3篇层累
  • 3篇层累说
  • 2篇史学
  • 2篇里耶
  • 2篇里耶秦简
  • 1篇档案
  • 1篇档案管理
  • 1篇地方官
  • 1篇地方官吏
  • 1篇地方官制
  • 1篇读书
  • 1篇读书笔记
  • 1篇新史学
  • 1篇玄同
  • 1篇学术影响

机构

  • 14篇吉林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黄海烈
  • 2篇陈剑
  • 1篇蒋刚

传媒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古代文明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黑龙江史志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历史教学(下...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功夫在诗外:戏曲、歌谣和民俗学对顾颉刚“层累说”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20世纪以来新文化运动促使民间文化研究骤兴,影响波及史学领域。顾颉刚作为新史学的代表,将这种影响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阐释。他将戏曲、歌谣和民俗学中所特有的故事演进形式别出心裁地运用至古史传说研究中,这不仅为其"层累说"探寻到演进方式和内在意义,而且对其后来的古史研究的原则和方法都有一定影响。顾颉刚这种创造性史学方法的产生受到了胡适的启发,而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也留有些许遗憾。
黄海烈
关键词:民间文艺民俗学
民国时期殷墟发掘对中国古史研究的影响
2010年
1928至1937年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的十五次殷墟发掘工作,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宗旨与任务。这些田野发掘工作对中国古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影响。从考古学学科发展的层面来看,殷墟发掘决定了新兴考古学的研究取向;完善了田野考古的发掘技术;探索了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填补了考古学学科建设方面的空白;引领了一代学术研究的风气,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学术条件与社会环境。从狭义历史学学科发展的层面来看,殷墟发掘有力地证明了考古学成果对具体史实的研究有着验证补充的功能和作用;田野考古是扩充新史料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上古史重建寻找到历史与史前史之间相互联结的关键点,开启了中国古史研究的新方向和新领域。
黄海烈
关键词:殷墟发掘古史研究考古学学术影响
里耶秦简与秦地方官制被引量:12
2005年
20世纪以来,新出土史料大量发现,特别是秦公牍文书的陆续出土,为秦地方官制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那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里耶秦简为中心,结合传统文献,对秦地方官吏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考察,分别从其名称、内涵、功用等不同方面进行考证和论述。补充和纠正了传统文献中有关秦地方官制的一些记载,可以进一步探寻到里耶秦简对于研究秦地方官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
黄海烈
关键词:里耶秦简云梦秦简
《诗》篇新证被引量:1
2006年
传统《诗经》研究,由于局限于材料,往往在名物训诂、义理文意等问题上各持一端,纠缠不清。但随着考古学与古文字学的发展,将新出土材料与传统文献结合,进行整合性研究的条件已经具备。在此基础上,运用“二重证据法”,分别针对《诗·叔于田》的诗序;《诗·大叔于田》的成诗年代;以及《诗·大叔于田》、《诗·小戎》等诗篇中的具体问题,结合历史背景,驳斥前论谬说,梳理诗中名物,还原诗旨文意,以求做到实物与诗互证、诗与史相映。
黄海烈陈剑
关键词:甲骨金文考古材料
试论顾颉刚“古史层累说”
顾颉刚“古史层累说”从诞生之日起,在学术界内便是聚讼不断,纷扰至今。应该如何认识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的得失优劣?又该对顾颉刚古史学说抱以何种态度?这些问题仍是二十一世纪初海内外中国古史学研究者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之...
黄海烈
关键词:史学观点史学批评
文献传递
试论顾颉刚“古史层累说”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史学家,贯通经史,著述等身,学术思想包罗宏富,在诸多学术研究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顾颉刚史学思想也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的学术发展有着广...
黄海烈
文献传递
略论中国古史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古史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在批判继承前人古史学成就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考古资料的研究与利用,将中国古史学领域内的狭义历史学与考古学进行整合式研究。无论是狭义历史学抑或是考古学都不可能单独构建真实可信的古史系统,但双方在史料性质上的互补,必然要求古史学者将两者相结合,采用不同性质的史料,运用不同研究手段、方法和理论,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模式。在整合过程中,要避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虽然传统文献与考古资料貌似相合,却不详究,牵强附会,证成己说;二是单独用传统文献或是考古资料能够解决的历史问题,却要将两种史料强行整合到一起,受史料的不确定性所累,反成蛇足。
黄海烈
关键词:考古学
试论顾颉刚“层累说”对中国古史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顾颉刚"层累说"不仅带给中国古史学"革命性"的转化,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广泛深远的积极影响。"层累说"对中国古史学的影响,从广度上来看,涉及到史学观念、治学态度和理念、治史方法和取向等诸多层面;从深度上来看,无论是该学说的支持者或是反对者,都不免或多或少地受其潜移默化之影响。
黄海烈
荀子“法王说”及其对战国诸子的攻驳被引量:1
2010年
荀子"法王说"可细分为"法先王"和"法后王",该学说上承孔子,旁绍孟子之余绪,结合时势赋予新的内涵,进一步充实完善儒家政治思想体系。荀子"法王说"的提出,不仅对孟子的"略法先王"发难,更欲攻驳战国诸子之偏弊。"法先王"和"法后王",分别针对诸子学说中"不法先王、不顺礼义"和"是古非今、说不及后王"之言论加以批判。但无论是"法先王"或是"法后王",其核心宗旨都为"隆礼义"。荀子所谓"后王"大致应在三代之内,以周代圣王为妥,似还包括周公、孔子。
黄海烈
关键词:荀子战国诸子法先王法后王
考古学与中国上古史重建被引量:4
2009年
中国近代考古学建立之初,不免材料不足并有先天局限,但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和壮大,其对中国上古史之重建的作用日益显现。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对旧古史系统进行了摧毁性的批判,傅斯年、李济等人继之而起,开辟了重建之路。傅斯年为重建中国古史提供了体制保证并指明方向,李济则在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了系统的方案。然而,李济等人限于当时条件,具体实践工作并不理想,而中国大陆考古学者们则做出了切实的贡献。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田野考古学取得极大的成就,苏秉琦等学者据此提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和中国文明“多元一体格局说”,中国上古史重建已进入切实展开的时期。
黄海烈蒋刚
关键词:考古学傅斯年中国上古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