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泽明

作品数:1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口腔
  • 5篇黏膜
  • 5篇口腔黏膜
  • 3篇病理
  • 2篇粘膜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瘤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
  • 2篇口腔粘膜
  • 2篇复习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变
  • 1篇淀粉样变性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机构

  • 14篇广东省口腔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黄泽明
  • 5篇殷操
  • 4篇王炫
  • 2篇刘曙光
  • 2篇张治勇
  • 1篇庄最新
  • 1篇陈风英
  • 1篇资云玲
  • 1篇柳磊
  • 1篇梁敏
  • 1篇蒋李懿
  • 1篇徐平平
  • 1篇曾运祥
  • 1篇钟南山
  • 1篇魏柳琼
  • 1篇张树标
  • 1篇李时悦
  • 1篇艾伟健
  • 1篇辛少群
  • 1篇邝喆

传媒

  • 6篇广东牙病防治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5
  • 1篇1990
  • 1篇198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腔肌肉内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对口腔肌肉内血管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减少误诊。方法对发生于口腔黏膜的肌肉内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复习。结果6例口腔肌肉内血管瘤病例,经门诊手术切除后,随访2年,未她复发。结论明确的临床诊断及肿物的完整切除,对防止术后的复发,有重要的意义。
王炫殷操黄泽明
关键词:肌肉内血管瘤口腔黏膜
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主诉拔牙后持续牙龈出血患者1例,其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大面积黑色病损,经全面临床检查结合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为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结论对发生于口腔黏膜的黑色损害特别是进展迅速且有破溃出血者应高度警惕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并结合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资云玲殷操蒋李懿黄泽明
关键词:黑色素瘤口腔黏膜诊断和鉴别诊断
口腔内翻性乳头状瘤被引量:1
1989年
内翻性乳头状瘤(IP)好发于鼻腔和副鼻窦,发生在口腔者较少见,迄今国内尚未见口腔 IP 的专题报告。由于 IP 的生物学特性与外生性乳头状瘤明显不同,为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科诊治的5例报告如下。
黄泽明
关键词:口腔IP放疗乳头状瘤
聚甲基丙稀酸甲酯(PMMA)即刻植入牙槽窝的动物实验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聚合至面团期的聚甲基丙稀甲脂(PMMA)在拔牙后即刻植入牙槽窝获得愈合的可能性。方法:拔除兔一侧上下颌中切牙后,植入面团期时的PMMA。仅关闭上颌牙槽窝口,下颌牙槽窝保持自然开口,从临床、X线、组织学三方面观察组织的愈合生长情况。结果:所有伤口获得良好的愈合,并始终保持稳定。植入PMMA的牙槽窝骨质未见吸收破坏。初期,在PMMA与骨质之间产生了纤维薄膜,随后,纤维薄膜逐渐被新骨代替,使PMMA与骨质之间逐渐形成骨性结合。结论:PMMA可以在面团期时植入拔牙窝,以适应牙槽窝的形态大小,并在外露的条件下获得良好愈合,能够与骨质达成骨性直接结合。
许竞周磊黄泽明张治勇陈风英黄文革郭芬芬
关键词:拔牙
以口腔黏膜为首发表现的韦格纳肉芽肿病1例
2010年
王炫殷操黄泽明
关键词:口腔黏膜韦格纳肉芽肿病首发表现住院治疗传染性疾病关节疼痛
Dicer蛋白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Dicer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OSCC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对76例OSCC、20例白斑、10例癌旁非肿瘤性口腔上皮(normal adjacent to the tumor,NAT)样本的Dicer酶表达进行评估研究。利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平均光密度值(mean optical density,MOD),SPSS 14.0软件系统分析Dicer蛋白MOD、阳性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positive cells,PP)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OSCC、白斑组织、NAT的Dicer蛋白MOD、PP依次递减,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er过度表达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相关关系。结论 Dicer蛋白表达上调可能通过影响OSCC的生长以及淋巴转移而参与OSCC的发生发展。
魏柳琼曾曙光黄泽明柳磊杨静栾修文周会喜刘曙光艾伟健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DICER免疫组化
口腔黏膜颗粒细胞瘤临床分析(附6例)
2013年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减少误诊。方法对发生于口腔黏膜的颗粒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颗粒细胞瘤病例6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10~73岁,病程3个月一3年;病变发生于舌部2例,颊粘膜1例,下唇1例,牙龈1例,颊沟1例。结果6例口腔黏膜颗粒细胞瘤病例,经门诊手术切除后,随访观察3个月~2年,均未见复发。病理检查:瘤组织呈巢团状或索状排列,瘤细胞多边形,胞浆丰富,富含嗜酸颗粒,细胞核小、圆,核分裂象少见,无异型性。免疫组化:S-100(+),NSE(+),CD68(+),Ki-67约1%(+),特殊染色PAS(+)。结论对颗粒细胞瘤的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完整切除颗粒细胞瘤对防止术后复发有重要意义。
王炫殷操黄泽明
关键词:颗粒细胞瘤口腔黏膜病理
舌淀粉样变性1例报道被引量:3
2007年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少见的全身代谢类疾病,偶发于口腔,主要表现为舌淀粉样变性。本文报告口腔黏膜科首诊的舌淀粉样变性1例。患者因舌广泛性肿胀、多发性血疱就诊,伴舌根黏膜下结节及双颊、舌黏膜糜烂和疼痛。骨髓穿刺查见浆细胞显著增加,血液科检查提示浆细胞增多症及骨髓瘤。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并讨论该病的病理机制,提示对临床原因不明的舌部广泛肿胀和血疱应警惕该病的可能,以对舌淀粉样变性做出及时诊断,这对早期发现和治疗其他脏器的淀粉样变性具有重要意义。
王炫罗刚黄泽明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舌疾病口腔黏膜
口腔科手机润滑油局部注射小鼠致炎性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口腔科手机润滑油局部注射小鼠的致炎情况。方法取口腔科手机润滑油原液及5.66 mg、2.92 mg、2.02 mg润滑油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各0.1 m L,分别对4组(每组6只)小鼠进行皮内注射。对照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1 m L,1次/d,连续5 d,在同一部位作皮内注射,观察其皮肤局部反应,第6天全部处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小鼠局部注射溶液后,注射皮丘出现不同程度的消退,实验组注射部位出现微红或红肿,无糜烂等表现,对照组注射部位无明显红肿。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组注射部位真皮内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空腔,空腔的间隔和其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及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且随着润滑油含量的增加,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趋于严重;对照组组织学结果显示,注射部位真皮内未见圆形或卵圆形空腔,见少量纤维组织增生,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5组小鼠炎症反应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65,P<0.001)。结论口腔科手机润滑油可引起小鼠局部炎症反应,其程度与润滑油含量有关。
黄敏霞徐平平黄泽明邱小芹
关键词:润滑油口腔科手机炎症反应小鼠
舌根异位涎腺致慢性咳嗽诊断延误一例被引量:5
2009年
患者男,34岁,因“反复咳嗽伴白色泡沫痰1年半”,于2008年9月22日来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就诊。患者2007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白色泡沫状痰,昼夜均咳。咳嗽与环境、体位、季节及进食无关,无腹胀、反酸、嗳气。无喘息、发热、盗汗、咯血、胸痛等症状。发病以来体重无减轻。
谭亚夏林玲赖克方黄泽明曾运祥莫明聪李时悦刘曙光张树标钟南山
关键词:慢性咳嗽涎腺舌根泡沫痰反复咳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