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有媛

作品数:30 被引量:379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甲状腺
  • 7篇前列腺
  • 6篇胰岛
  • 6篇胰岛素
  • 6篇特异
  • 6篇抗原
  • 5篇妊娠
  • 5篇糖尿病
  • 5篇前列腺特异
  • 4篇蛋白
  • 4篇增生
  • 4篇糖尿
  • 4篇特异抗原
  • 4篇前列腺癌
  • 4篇前列腺特异抗...
  • 4篇腺癌
  • 4篇结石
  • 4篇激素
  • 3篇血清
  • 3篇胰岛素抵抗

机构

  • 23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2篇江西医学院第...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科学院合...
  • 2篇北京大学首钢...
  • 2篇中国高血压联...
  • 2篇北京市大兴区...
  • 2篇甘李药业股份...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丰台医院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 1篇联仁健康医疗...

作者

  • 30篇黄有媛
  • 11篇冯陶
  • 10篇高莹
  • 7篇魏今
  • 7篇张俊清
  • 7篇窦长琪
  • 6篇郭应禄
  • 6篇郭晓蕙
  • 5篇杨慧霞
  • 5篇孙伟杰
  • 4篇常连胜
  • 4篇那彦群
  • 3篇周利群
  • 3篇聂庆东
  • 3篇张婷婷
  • 3篇顾方六
  • 3篇祁瑞环
  • 3篇董爱梅
  • 3篇刘林
  • 2篇薛兆英

传媒

  • 7篇中华泌尿外科...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卫生法制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皮肤自发荧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多用超声评价,但超声检查对设备、人员、经费要求较高。皮肤自发荧光(SAF)能够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等,操作简便、迅速、无创,因此探讨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对于颈动脉病变的预测有一定意义。目的探讨在我国社区人群中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9-12月对北京某社区年龄>40岁的6055例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所有受访者进行SAF检测、临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测及颈动脉B超检查。根据B超结果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因变量,以标准化性别、年龄、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传统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及SAF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AF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6055例调查对象B超提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953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3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为77.2(70.8,85.1)AU,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73.4(68.0,80.1)AU(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F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OR=1.006,95%CI(1.000,1.012),P=0.043〕。以SAF值的第25、50、75百分位值69.2、75.1、82.4 AU为界,分为SAF低、中、高、明显升高4组,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200倍〔OR=1.200,95%CI(1.012,1.423),P=0.036〕。亚组分析显示,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年龄<60岁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751倍〔OR=1.751,95%CI(1.270,2.415),P=0.001〕;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903倍〔OR=1.903,95%CI(1.297,2.792),P=0.001�
刘林张健刘薇黄有媛贾佳王淑玉张洋王贻坤东黎光王安平司莫奎高莹张俊清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年龄增长
睾酮和雌二醇对大鼠草酸钙肾结石的影响被引量:12
1999年
常连胜冯陶姜学军郭应禄窦长琪黄有媛
关键词:肾结石睾酮雌二醇草酸钙
全文增补中
中老年人群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甲状腺激素(TH)在调节能量平衡、葡萄糖及脂类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然而TH能拮抗胰岛素功能、刺激肝脏糖元异生及糖原分解,且上调相关基因的表达如葡萄糖转运体4(GLUT-4)及磷酸激酶等,从而参与葡萄糖的转运和糖酵解,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祁瑞环黄有媛聂庆东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胰岛素抵抗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与年龄变化的关系被引量:47
2002年
目的 建立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各年龄段特异性的参考范围。 方法 对 913例年龄 30~ 89岁、初诊为BPH或可疑为前列腺癌 (PCa)的患者行血清T PSA及游离PSA(F PSA)检查。患者均行B超检查 ,对可疑PCa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及动态序列分析方法分析患者T PSA、F PSA及F/T比值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结果  10 3例患者经活检诊断为PCa ,检出率 11.3%。 810例BPH患者血T PSA及F PSA与年龄呈正相关 (r=0 .2 2 ,P <0 .0 0 1;r =0 .17,P <0 .0 0 1) ,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r = 0 .16 ,P <0 .0 0 1)。T PSA及F PSA每年分别增加约 4 .4 %和 2 .7% ,F/T比值每年下降约1.3%。BPH患者年龄特异性T PSA值 4 0岁~为 0~ 1.5ng/ml;5 0岁~为 0~ 3.0ng/ml;6 0岁~为0~ 4 .5ng/ml;70岁~为 0~ 5 .5ng/ml;80岁~为 0~ 8.0ng/ml。  结论 BPH患者血清T PSA和F PS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 ,而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建立年龄特异性的T
周利群陈为民那彦群黄有媛冯陶郝金瑞潘柏年薛兆英顾方六郭应禄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特异抗原年龄因素
前列腺疾病诊断中血清游离态PSA指标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2
1999年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态PSA(FPSA)和总PSA(TPSA)及游离态/总(F/T)PSA比值作为前列腺疾病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测定56例未经治疗的BPH病人和39例前列腺癌病人血清FPSA和TPSA,并计算F/T比值。结果TPSA及F/T可有效区分BPH和前列腺癌(P<0.005),尤其在诊断灰区(TPSA为4.0~10.0μg/L)中效果更明显。以TPSA≤10.0μg/L,F/T≥0.16为界值时,前列腺癌筛选的临床概率敏感度为94.7%。结论FPSA和F/T比值的引入,使血清PSA测定更为精细,保持了实验的高敏感度。
冯陶黄有媛窦长琪华道宥魏今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抗原
Graves病、Graves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桥本甲状腺毒症患者血清中TgAb及TPOAbIgG亚型的分布及意义被引量:37
2014年
目的探讨Graves病(GD)、GD合并桥本甲状腺炎(GH)及桥本甲状腺毒症(HT)患者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瞻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IgG亚型的分布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民航总医院内分泌科通过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的GD(33例)、GH(31例)及HT(18例)患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TgAb、TPOAb总lgG和各IgG亚型的百分结合率,比较各亚型的阳性率及阳性亚型的相对含量。结果TRAb的水平在GD、GH、HT组依次为21.80(7.53,40.00)U/L、7.30(3.10,25.40)U/L、4.90(1.69,16.43)U/L,GD组明显高于GH组(P=0.000)和FIT组(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三组的TRAb水平有重叠。三组间TgAb和TPOAb总IgG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gAbIgG3亚型在HT组的阳性率(66.7%)有高于GH组(35.5%)和GD组(36.4%)的趋势(P=0.066)。GD、GH、HT组TgAbIgG2阳性患者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59(0.34,0.94)、0.31(0.23,0.34)、0.32(0.24,0.83),GD组高于GH组(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组高于HT组(P:0.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GH、HT组TgAblgG4阳性患者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57(0.28,0.97)、0.26(0.09,0.48)、0.33(0.10,0.65),GD组高于GH组和HT组(P=0.005、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OAb各IgG亚型的阳性率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GH、HT组TPOAbIgG2阳性患者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39±0.04、0.29±0.13、0.26±0.02,GD组高于HT组(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组高于GH组(P=0.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TgAb和TPOAbIgG2或TgAblgG4亚型相对含量高提示Graves病的可能性大,利用TgAb和TPOAbIgG亚型相对含量的差异可能为临�
苑姗姗于楠高莹黄薇何一凡董斌卢桂芝李茂蓉蔡晓频彭定琼王韫宏李挺黄有媛高燕明郭晓蕙施秉银
关键词:甲状腺毒症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1小时血糖升高的意义研究进展
2022年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升高可能伴随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有关。本文综述了OGTT 1 h血糖升高的意义,相关研究显示10%~40%的糖耐量正常人群出现1 h血糖升高,在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中比例更高。因此,临床应关注OGTT 1 h血糖,并在中国人群中明确用于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诊断的可能切点,将有助于早期诊断与干预。
黄雨澄董爱梅黄有媛黄有媛
关键词:糖尿病葡糖耐量试验葡糖耐受不良糖尿病前期
早孕期甲状腺疾病筛查模式探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早孕期孕妇甲状腺疾病的适宜筛查模式。方法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建档并分娩,且早期在我院筛查甲状腺功能的4044例孕妇,孕期均采用一步法[同时筛查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L)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本研究将这4044例孕妇的筛查结果按照两步法(先筛查TSH,异常者再检测FT4和TPOAb)进行模拟分析,以不同的界值[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推荐的和本单位特异的参考范围(0.23~4.08mU/L)],比较2种筛查模式(一步法和两步法)诊断的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漏治率、漏诊者的妊娠结局、筛查费用等。根据TSH水平将4044例孕妇分为3组:TSH≥0.1-〈2.5mU/L组、TSH≥2.5~〈4.08mU/L组和TSH≥4.08mU/L组,比较3组TPOAb阳性率。采用埔金验、z。检验或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步法筛查结果:采用A]脯推荐的参考范围时,需要治疗者占7.9%(320/4044),显著高于以本单位特异的参考范围时的3.2%(128/4044)。TSH≥0.1~〈2.5mU/L组、TSH≥2.5~〈4.08mU/L组和TSH≥4.08mU/L组的TPOAb阳性率分别为7.2%(214/2976)、13.9%(103/777)和28.6%(55/192)。以TSH≥0.1~〈2.5mU/L组TPoAb阳性的OR值设为1时,TSH≥2.5~〈4.08mU/L组和TSH≥4.08mU/L组的OR值分别为1.972(95%CI:1.537~2.532)和5.181(95%CI:3.679~7.297)。(2)模拟两步法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采用ATA推荐的参考范围时,漏治率为O.7%(27/4044),较一步法节约费用312480元,人均节约77.27元;采用本单位特异的参考范围时的漏治率为1.1%(45/4044),较一步法节约费用384720元,人均
张莉孙伟杰高莹朱赛楠黄有媛张杨杨慧霞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医师诊疗模式妊娠初期
建立用于胰岛素类制剂药物评价的正常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建立使用生长抑素的正常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为胰岛素类制剂药物研究搭建平台。方法 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参加试验,首先以150μg·h-1的速度输注生长抑素抑制内源性胰岛素,5 min后以0. 15 mU·kg^(-1)·min^(-1)的速度输注人胰岛素搭建胰岛素平台;估算并调整葡萄糖输注率,使血糖维持在目标范围(4. 5~5. 0 mmol·L^(-1))。稳态期后60 min,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0. 2U·kg^(-1),并继续维持稳态至注射后480 min。期间观察血清胰岛素、C肽及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 7名健康受试者完成试验。试验开始后25~30 min进入稳态期,稳态期后30 min的C肽水平为(0. 41±0. 10)μg·L^(-1),钳夹结束时降至(0. 05±0. 04)μg·L^(-1)。稳态期间血清胰岛素水平维持在(10. 1±2. 6)mU·L^(-1)。稳态期间血糖水平(4. 67±0. 23) mmol·L^(-1),变异系数5. 1%。结论小剂量输注生长抑素可以建立稳定的正常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平台,用于胰岛素类制剂的药物研究。
董爱梅李昂王虹贾冰黄有媛解晨颖辛玲郭晓蕙
关键词:生长抑素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电解质及尿酸影响的病例观察被引量:30
2020年
目的对T2DM患者服用达格列净(Dap)前后血、尿电解质及UA水平进行比较,评价其对T2DM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治疗的T2DM患者11例,在原治疗基础上每日加服Dap 10 mg,观察24周,比较用药前及用药4、12、24周时的血、尿电解质及UA变化。结果与加服Dap前比较,口服Dap 4、24周时体重[(86.5±8.8)vs(84.4±8.9)vs(85.1±13.0)kg]、24周时DBP[(82.0±5.0)vs(76.0±5.0)mmHg]、4、12、24周时血钾(K)[(4.4±0.3)vs(4.0±0.4)vs(4.0±0.4)vs(4.0±0.4)mmol/L]及4周时SUA[(380.5±70.8)vs(326.5±36.0)μmol/L]降低(P<0.05);口服Dap 12、24周时血色素[(142.0±13.0)vs(150.0±13.0)vs(152.0±15.0)g/L]及红细胞比容[(42.24±4.19)%vs(44.96±4.14)%vs(46.02±4.53)%]、12周时24 h尿镁(UMg)定量[(5.3±1.8)vs(6.4±1.8)mmol]、4周时的UA清除率[(18.7±9.4)vs(27.0±12.6)ml/min]及UA排泄分数[(7.05±1.62)%vs(9.12±1.96)%]均升高(P<0.05)。结论T2DM患者加服Dap治疗24周,体重、DBP、K、SUA降低,红细胞比容增加,UMg增多,UA清除率和排泄分数增加。
刘林王薇张婷婷黄有媛陶静高莹张俊清
关键词:尿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