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彦生
- 作品数:71 被引量:33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门冬氨酸钾镁抗心律失常及抗氧化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氧化应激态及脂质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对心律失常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原则将98例冠心病心绞痛和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在心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而对照组仅用心血管疾病常规治疗。两组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1周时检测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丙二醛(MDA)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含量,并连续监测24h心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用药后1周GSH含量及GSH/GSSG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GSSG、MDA及ox-LDL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均〈0.01)。试验组期前收缩总数减少86.5%,对照组期前收缩总数只减少了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氧化应激态指标(GSH/GSSG比值、MDA、ox-LDL)的改善与期前收缩总数的减少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P均〈0.01)。连续应用门冬氨酸钾镁1周未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和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态,降低脂质氧化损伤程度,并对频发期前收缩有良好的治疗效应。门冬氨酸钾镁对频发期前收缩的治疗效果与其抗氧化损伤效应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氧化应激可能是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之一。
- 智艳芳黄彦生许波实王树人
-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谷胱甘肽丙二醛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 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调脂、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的基础治疗,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地高辛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2次/d,左卡尼汀2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ml静脉注射,1次/d,疗程均为2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径缩短率(LVFS)、每搏量(SV)及心排出量(CO);查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FS、SV、CO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FS、SV、CO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短期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卢建敏孙琳吴彧黄彦生段红艳
-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左卡尼汀
- 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雌激素受体基因的甲基化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改变,及其与血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的关系。方法82例研究对象分为AS组(54例),对照组(28例),所有入选对象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法检测研究对象ER-α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荧光生化法检测血tHcy水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甲基化程度与tHcy的相关关系。结果54例AS患者中有38例ER-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甲基化率为70.4%;28例健康对照者中有8例ER-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甲基化率为28.6%;两组甲基化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AS组t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与tHcy相关系数为r=0.809(P<0.05)。且随tHcy升高,AS病损程度亦递次加重。结论AS患者ER-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度甲基化,且甲基化程度与血tHcy浓度呈正相关,提示高Hcy血症很可能通过干扰ER-α基因的甲基化而促进AS的发生、发展。
- 智艳芳黄彦生李著华张瑞明王树人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Α甲基化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粥样硬化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可能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CSF者38例(CSF组),CAG显示无管腔狭窄且无慢血流者25例为对照组,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两组均测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做静息心电图。CAG术后3d行心脏运动负荷试验。住院期间行发作时心电图。结果:(1)CSF组患者体重、腰围、FIB、HCY、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显著高于对照组。(2)CSF组患者心脏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发作时异常心电图例数高于对照组。(3)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MPV、FIB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SF与冠心病、心绞痛有关,高纤维蛋白原血症、MPV增大者为CSF的危险因素,应给予重视和积极干预。
- 段红艳王丽霞王光公李永强卢建敏王留义黄彦生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平均血小板体积纤维蛋白原
- 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将144例拟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9例,冠心病前期组53例,冠状动脉正常组32例。测定所有患者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和丙二醛(MDA)浓度。根据Nernst方程计算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对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与oxLDL—C、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冠状动脉正常组、冠心病期纽、冠心病组),GSH、GSH/GSSG渐次减低[分别为(321.27±56.80)、(309.52±44.97)、(285.71±38.38)μmol/L;10.56±1.70,9.86±1.58,8.65±1.18;F值分别为29.49和26.18,P均〈0.05]。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渐次升高[(-142.23±1.35)、(-140.41±1.13)、(-136.61±1.21)mV;F=20.69,P〈0.05],向氧化方向偏移;氧化应激损伤产物oxLDL.C、MDA亦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明显增加[分另4为(417.24±126.64)、(557.45±171.85)、(691.96±203.56)μg/L;(2.39±1.24)、(3.25±1.37)、(4.39±1.52)μmol/L;F值分别为26.28和25.39,P均〈0.05];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与oxLDL—C成显著正相关(r=0.798,P〈0.05)。结论氧化还原态失衡、向氧化方向偏移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有某种紧密的内在联系。
- 王丽霞王光公黄彦生崔维智艳芳孔沈燕
- 关键词:冠心病氧化还原态谷胱甘肽
- 复方丹参浓缩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浓缩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疗程均为4周。观察组使用复方丹参浓缩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缺血型心电图改善、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胸痛、胸闷、四肢欠温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8.3%,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60.0%,对照组分别为71.7%、4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浓缩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在改善心绞痛症状、缺血型心电图表现等方面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
- 黄彦生
- 关键词:单硝酸异山梨酯冠心病心绞痛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与优化管理被引量:3
- 2021年
- 导管射频消融(RFCA)目前已成为心房颤动(AF)防治的重要策略,而术后复发则是临床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近年研究表明优化及综合管理高血压、呼吸睡眠暂停(OSA)、糖尿病、肥胖等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可改善心房结构重构、电重构和自主神经重构,从而可减低RFCA术后AF的复发。RFCA不应仅单独作为AF的治疗方法,而应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方式。
- 陈居刚黄彦生董淑娟楚英杰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射频消融心房颤动复发
- 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CD62p的影响被引量:3
- 2002年
- 王宇航张培荣黄彦生
- 关键词:高脂血症血小板活化因子降血脂药辛伐他汀
- 氧化型谷胱甘肽和辅酶Ⅱ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探讨氧化还原态失衡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膜增厚度,将167例住院患者分为斑块形成组(A组)79例,内膜中层增厚组(B组)52例,内膜中层正常组(C组)36例。取静脉血,测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型辅酶Ⅱ(NADP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丙二醛(MDA)浓度。计算GSH/GSSG,NADP+/NADPH的氧化还原电位,该电位与ox-LDL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内膜增厚(从C组到A组),GSH、GSH/GSSG渐次减低,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渐次升高(P<0.05);NADPH、NADPH/NADP+氧化还原态亦显示出与GSH、GSH/GSSG类似,但较弱的变化,氧化应激损伤产物ox-LDL、MDA随内膜增厚明显增加(P<0.05);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与ox-LDL明显正相关(P<0.05)。随着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血浆GSH/GSSG氧化还原态向氧化方向明显偏移。结论氧化还原态失衡、向氧化方向偏移与脂质的氧化损伤、内膜增厚相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某种紧密的内在联系。
- 黄彦生王树人智艳芳许波实孙琳吴彧卢建敏戴付敏
- 关键词:动脉硬化谷胱甘肽
- 非洛地平和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和伊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EH)的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 :将 10 4例EH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非洛地平组和伊贝沙坦组 ,于服药前及服药后 6个月、12个月、2 4个月分别测定血压、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高峰射血率 (LPER)、左室高峰射血率时间 (LTPER)、左室高峰充盈率 (LPFR)和左室高峰充盈率时间(LTPFR)。结果 :治疗后 ,两组血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或P <0 .0 1)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LVEF、LPER和LTPER均无变化 (P >0 .0 5 ) ,而LPFR升高和LTPFR则明显降低 (P <0 .0 5 ,或P <0 .0 1) ;左室重量指数 (LVMI)、LVDd、IVST、LVPDWT在伊贝沙坦组明显下降 (P <0 .0 5 ,或P <0 .0 1) ,而在非洛地平组则无变化 (P >0 .0 5 )。结论 :非洛地平和伊贝沙坦均能有效控制血压 。
- 黄彦生魏海东
- 关键词:非洛地平伊贝沙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