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琮 作品数:55 被引量:170 H指数:9 供职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艺术 更多>>
世界秀头叶蝉亚科系统学研究(半翅目:头喙亚目:叶蝉科) 本文系世界范围秀头叶蝉亚科Stegelytrinae(叶蝉科Cicadellidae)的形态、分类、系统发育、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文中综述了有关该亚科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分类特征、材料及研究方法,以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 魏琮关键词:系统发育 新属 新异名 文献传递 一种昆虫干标本基因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昆虫干标本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为改进的饱和NaCl法,包括以下步骤:(1)昆虫干标本的预处理(2)研磨预处理的材料至粉状,将研磨产物转入1.5mlEP管,(3)加入溶液1溶解,除RNA,(4)加入消化液... 南小宁 伏正 魏琮 冯继广 周浪 赵雅琼 郭新荣文献传递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华蝉族系统发育地位研究(半翅目:蝉科)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无鼓膜发音器的华蝉族(Sinosenini)昆虫在蝉总科(Cicadoidea)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依据在陕西宁陕采集的合哑蝉Karenia caelatata成虫标本,对华蝉族的合哑蝉K.caelatata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注释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与蝉总科其他类群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比较,然后利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分别构建了蝉总科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合哑蝉线粒体基因组长14960 bp(GenBank登录号:MN922304),其基因组成、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组成和密码子使用等,与蝉总科其他类群具相似特征。核苷酸多样性分析表明,atp8,nad6和nad2为易变基因,而cox1比较保守。非同义替换率和同义替换率比表明,蝉总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进化处于高水平的纯化选择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支持蝉次目(Cicadomorpha)的单系性,该次目3个总科的关系为:角蝉总科Membraciodea+(蝉总科Cicadoidea+沫蝉总科Cercopodidea)。无鼓膜发音器的哑蝉属与蝉亚科(Cicadinae)的蜩蝉族(Dundubiini)相关类群聚在一起,且与寒蝉属Meimuna关系最近;黑蝉族(Cicadatrini)的草蝉属Mogannia和音蝉属Vagitanus则与姬蝉亚科(Cicadettinae)相关类群聚在一起;日宁蝉属Yezoterpnosia并非一个单系群。【结论】华蝉族应从姬蝉亚科转移至蝉亚科并与蜩蝉族(Dundubiini)合并,而黑蝉族应从蝉亚科转移至姬蝉亚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具有不同发声机制的蝉科昆虫系统演化提供了新信息。 袁飞敏 魏琮关键词:蝉总科 线粒体基因组 进化速率 日本弓背蚁颊下囊内含物中细菌的组成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颊下囊是蚂蚁口前腔中一个特殊的袋状结构,在蚂蚁取食过程中,固体食物和其它颗粒在进入食道前被过滤在颊下囊中,稍后被蚂蚁从口前腔排出,这种过滤机制保证了主要利用液体食物的蚂蚁整个消化道的畅通。本文旨在揭示蚂蚁颊下囊结构及其内含物中存在的细菌类群及其可能在蚂蚁的消化、清洁以及其它方面发挥的潜在作用。【方法】利用扫描电镜确定了日本弓背蚁颊下囊在蚂蚁头部的位置及其形状,然后采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与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颊下囊内含物以及蚁巢内土壤样品细菌的分离培养研究。【结果】(1)颊下囊位于蚂蚁口腔的后侧,呈袋状结构,内部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物质;(2)3个蚁巢工蚁颊下囊内含物每克样品中可培养细菌的菌落总数(cfu/g)数量差异较大,并且显著大于同巢土壤样品的细菌cfu/g数量;(3)从3个蚁巢的工蚁颊下囊内含物中共分离到11属的细菌,分别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三大类群,其中放线菌门细菌为优势类群;在属级水平上,巢1和巢2工蚁颊下囊内含物中的优势菌群为微杆菌属,分别占47.83%和49.73%,巢3优势菌群为不动杆菌属和微杆菌属,分别占37.27%和30%;3个蚁巢土壤样品优势菌均为芽孢杆菌属,分别占各自分离总菌落数的49.69%、56.22%和44.79%。(4)蚁巢土壤中所分离出的细菌均能在同巢工蚁的颊下囊内含物中分离得到,但同一蚁巢蚂蚁颊下囊内含物与其巢内土壤的细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蚁巢蚂蚁颊下囊内含物的细菌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蚂蚁的颊下囊中存在丰富的细菌种类,在蚁巢土壤中分离到的细菌均能在颊下囊中发现,而在颊下囊中分离到的部分细菌并没有在相应的蚁巢土壤样品中分离到。 张君 南小宁 魏琮 王云果 贺虹关键词:日本弓背蚁 可培养细菌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及邻近地区稀有种枯蝉分布的潜在影响(英文)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未来数十年的气候变化预计会是造成很多物种生境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适应能力相对脆弱的地方性物种,预测气候变化对其生境的影响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最大熵模型,对珍稀蝉科中国特有种枯蝉Subpsaltria yangi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生境适宜度进行了评估。【结果】结果表明,枯蝉主要局限分布于黄土高原及邻近地区。预计至2050年,即使在温和的气候变化情景下,枯蝉的生境面积也会明显减少。影响枯蝉栖息地分布的关键因素为年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最低气温、最冷季的平均气温和最潮湿月份的降水量。枯蝉现存种群栖息地应当受到保护,甘肃天水和陕西延安地区应作为枯蝉分布的核心区予以保护,以应对气候变化对其生境带来的影响。【结论】本研究获得的枯蝉适宜生境分布图可以为该稀有物种的新种群发现、现生种群分布地土地规划管理以及有效的自然保护区设立提供重要信息。 王振鹏 彭守璋 贺志强 魏琮关键词:气候变化 生态学 黄土高原 蝉总科昆虫的发声行为及相关系统学与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4年 蝉总科昆虫以其雄性能发出响亮而多样的鸣声著称。长期以来,不同学者相继对其发音机制及发音器官形态结构在系统学、生态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蝉总科昆虫的发音机制、鸣声类型及其行为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从蝉总科高级阶元分类系统的建立、鸣声的进化与物种形成、鸣声在种级单元分类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等角度,探讨发音器官形态结构及其鸣声在蝉总科昆虫系统学、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阐述鸣声比对及DNA条形码技术在蝉总科近缘物种和疑难物种区分、隐存物种发现、生物多样性评估及基因树冲突解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今后在解析蝉总科系统发育关系和演化历史研究中综合采用形态特征、鸣声特征和分子数据的必要性,以及蝉总科昆虫的声学、行为学研究结果在害虫声学诱集防治及仿生学领域可能具有的潜在价值。 魏琮 罗昌庆关键词:蝉总科 发声机制 声音信号 系统学 行为生态学 一种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组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组分及其提取、鉴定、合成方法,通过田间饲养条件提取核桃举肢蛾性兴奋期雌虫性腺体,从雌虫性腺体中提取性信息素物质,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鉴定,再通过催化偶联反应合成性信息素成分,该核桃举肢蛾性... 唐光辉 张涛 魏琮 张璟 蔡崇林文献传递 Study on the Oriental Leafhopper Genus Kunasia Distant (Homoptera: Cicadellidae) 被引量:2 2002年 In the present paper re descrip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 Oriental leafhopper genus Kunasia Distant and its type species, K. nivosa Distant. A new species, Kunasia carina sp. nov. from Malaysia is described and the genus is placed in Stegelytrinae, new placement. 张雅林 魏琮关键词:HOMOPTERA CICADELLIDAE REDESCRIPTION 太白山不同林带叶蝉多样性 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太白山4个不同林带的叶蝉进行了物种组成、多样性和丰富度的研究。应用香农-维纳(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物种均匀度指数(J)对太白山不同林带叶蝉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进行了分析。运用Jaccard指数计算了不同林带叶蝉组成的相似性,并利用SPSS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和林带的变化,叶蝉的分布受到很大影响。在低海拔地带,叶蝉种类、种群数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高,相反则偏低。太白山南坡的叶蝉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同海拔北坡相应林带。在高海拔地带,同坡向连续的林带叶蝉种类组成相似性较高;但在低海拔地带,同一林带的不同坡向上叶蝉种类组成相似性最大。太白山叶蝉以广布种比例最大,东洋种与古北种比例相近。 曹凤麟 王宏健 夏广东 魏琮关键词:林带 物种组成 多样性 太白山锐齿栎树干基部两种蚂蚁的筑巢生态学及其蚁巢、体表真菌组成研究(英文) 2011年 本文研究了太白山锐齿栎景观林带树干基部筑巢的两种蚂蚁的筑巢生态学及其巢内真菌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亮腹黑褐蚁Formica gagatoides Ruzsky是锐齿栎林中的优势蚁种,可在地表及树干上活动,主要取食栎树枝条上蚜虫所分泌的蜜露及其他昆虫和植物材料;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仅在蚁巢周围活动,捕食其他小型昆虫;亮腹黑褐蚁F.gagatoides蚁巢材料含水量非常高,而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的蚁巢较为干燥。锐齿栎林中树干的平均蚁栖率为20.3%,但蚁栖率随海拔差异而不同(海拔1800m的锐齿栎林带蚁栖率仅为6%,海拔1600m的锐齿栎林带蚁栖率高达38.5%)。两种蚂蚁的长期营巢活动造成树干基部腐朽、孔洞不断扩大,严重影响锐齿栎树干的水分、营养传输及生长,且极易倒伏和风折。两种蚂蚁巢内及其体表真菌的种类组成明显不同,从亮腹黑褐蚁F.gagatoides蚁巢材料中可分离出7种真菌,而从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巢中仅分离出2种;从亮腹黑褐蚁F.gagatoides体表可分离出4种真菌,而从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体表分离到3种真菌;其中Trichoderma sp.为优势真菌种类。这些真菌与相关蚂蚁的协同进化及其对蚂蚁筑巢和锐齿栎木材分解中的影响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贺虹 张雅林 王云果 高智辉 魏琮关键词:蚂蚁 锐齿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