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艳妮

作品数:6 被引量:11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生态系统
  • 2篇碳通量
  • 2篇通量
  • 2篇陆地生态
  • 2篇陆地生态系统
  • 2篇初级生产力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模型
  • 1篇有机碳
  • 1篇中国陆地生态...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系统呼吸
  • 1篇碳循环
  • 1篇土壤
  • 1篇土壤侵蚀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涡度
  • 1篇涡度相关
  • 1篇净初级生产力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作者

  • 6篇高艳妮
  • 5篇于贵瑞
  • 4篇王秋凤
  • 3篇朱先进
  • 2篇闫慧敏
  • 2篇黄玫
  • 2篇王绍强
  • 1篇张法伟
  • 1篇赵新全
  • 1篇方华军
  • 1篇闫俊华
  • 1篇张黎
  • 1篇石培礼
  • 1篇韩士杰
  • 1篇王军邦
  • 1篇李英年
  • 1篇刘敏
  • 1篇刘敏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VPM遥感模型估算被引量:27
2014年
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简称GPP)时空格局及其变化动态的准确监测是区域碳收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遥感模型正在为区域碳通量监测提供更为实时、准确的模拟数据.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简称MODIS)遥感数据和涡度相关碳通量观测数据发展而来的VPM模型经过10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在全球涵盖十类生态系统的21个站点上开展模型的校验与验证研究,为区域GPP的准确估算与监测奠定了方法基础.本研究构建了评估GPP区域格局的VPM模型区域模式,以空间分辨率500m、时间步长8天的MODIS卫星影像数据以及相同时空分辨率的温度与光合有效辐射数据为模型输入数据,模拟估算我国2006~2008年GPP及其空间分布格局.VPM模型模拟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GPP年总量平均值为5.0Pg C/a,其中森林、草地、农田和灌丛生态系统分别占34%,17%,37%和12%.本研究模拟的全国GPP总量与多模型模拟的平均结果(5.40 Pg C/a)相当,但不同模型估算的各类生态系统GPP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利用遥感数据对VPM模型中的关键参数(最大光能利用率)进行参数空间化,表达同一土地覆被类型内部光能利用率的空间异质性;应用目前我国准确性最为可靠的土地利用与植被数据提取土地覆被数据,首次将农业多熟种植作为单独的植被类型引入模型中,模型参数与输入数据的精度保障了模型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陈静清闫慧敏王绍强高艳妮黄玫王军邦肖向明
关键词:MODIS
典型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呼吸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被引量:21
2013年
生态系统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其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对理解生态系统呼吸过程和精确评价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碳循环研究工作的一大难点。利用ChinaFLUX的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CBS),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HS)和海北灌丛草甸(HBGC)3个典型生态系统的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经验统计方法在中国典型生态系统中的适用性及敏感性,揭示了生态系统呼吸各组分的动态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呼吸组分拆分方法所获结果与理论推测及实测数据大致相同,拆分结果对净初级生产力与总初级生产力比值(NPP/GPP)的变化较为敏感,NPP/GPP变化0.1时,自养呼吸在生态系统呼吸中的比例(Ra/RE)改变0.05。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呼吸及其组分在年内均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型变化特征,在夏季生长旺盛的时节达到最大值。异养呼吸与生态系统呼吸的比值(Rh/RE)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在生态系统间表现出明显差异,CBS和HBGC分别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和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DHS则相对稳定,在0.5附近波动,Ra/RE的季节动态与Rh/RE相反。在年总量上,HBGC主要通过异养呼吸向大气排放CO2,异养呼吸占生态系统呼吸的60%,而CBS和DHS的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所占比重大致相似,异养呼吸占生态系统呼吸的49%。这说明,经验统计学模型可以用来进行生态系统呼吸组分的拆分,进而可以为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精细研究提供参考数据,但今后应加强NPP/GPP的测定,以提高生态系统呼吸拆分的精度。
朱先进于贵瑞王秋凤高艳妮赵新全韩士杰闫俊华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呼吸涡度相关碳通量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Soil Carbon Removal Caused by Water Erosion in China被引量:2
2011年
Using water erosion data from three national soil erosion remote-sensing surveys (the first:1985-1986; the second:1995-1996; the third: 2000-2001) and carbon density data from the second national soil survey (1979-1992), we computed soil carbon removal caused by water erosion, and analyze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dynamics in China.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otal removal of soil carbon caused by water erosion was about 74.61 Tg C y^-1 , of which 51.49 Tg C y^-1 was organic carbon, and 23.12 Tg C y^-1 was inorganic carbon. The main erosion level of the whole is moderate erosion. Among the seven erosion regions, the Southwest Karst Region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removal of soil organic carbon, which was 26.48% of the total and mainly due to its moderate erosion. In contrast, about 67.62% of the soil inorganic carbon removal occurred in the Loess Plateau Region, which mainly due to its highly intense and intense erosion. As a whole, the removals of soil carbon caused by water erosion represented a decreasing trend among the three national soil erosion remote-sensing surveys.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urvey, soil carbon removal decreased by 11.66 Tg C y^-1 , of which 81.93% was organic carbon.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econd survey, soil carbon removal decreased by 1.65 Tg C y^-1 in the third survey, of which 1.514 Tg C y^-1 was organic carbon, and 0.134 Tg C y^-1 was inorganic carbon.
高艳妮方华军于贵瑞王绍强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基于过程模型和遥感模型的评估结果被引量:48
2012年
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的基础,是区域和全球尺度碳循环和碳收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域和全球尺度的净初级生产力主要依靠模型手段实现,过程和遥感模型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种模型形式。本文搜集并整理了基于过程模型和遥感模型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结果,分析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时间变化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旨在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平均为(2.828±0.827)PgC.a-1。1982-1998年的年际变化特征上,NPP平均每年增加0.027 PgC,年增长率为1.07%,总体上呈现在波动中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同植被类型的单位面积NPP总体表现为常绿阔叶林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但不同研究结果间变化范围很大;落叶针叶林、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相差较小;农作物低于阔叶林,但高于针叶林;草地和荒漠均位于低值区,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不同植被类型的NPP总量总体表现为农作物和草地位居前两位,两者之和高达各植被类型NPP总量之和的58.34%;除灌丛和常绿针叶林外,其余植被类型均不足总量的10%。在未来气候情景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总体上可能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高艳妮于贵瑞张黎刘敏刘敏黄玫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遥感模型陆地生态系统
中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及其变化特征被引量:19
2012年
河流是连接海洋和陆地两大碳库的纽带,其碳通量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的数据为基础,就中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5-2005年,中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平均为29.57 TgC.yr-1,占河流入海碳通量的42%,其中有机碳占36.02%,无机碳占63.98%,长江、黄河和珠江的颗粒态碳通量占全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的96.25%。从2003年开始,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但颗粒态有机碳通量在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中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2009年,全国通过河流泥沙输送到海洋中的碳仅为6.59 TgC,为1965-2005年平均输碳量的22.3%。由此可见,颗粒态碳通量在河流碳通量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了准确评估中国河流及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应对颗粒态碳通量进行细致研究。
朱先进于贵瑞高艳妮王秋凤
关键词:颗粒态有机碳通量碳循环土壤侵蚀
青藏高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遥感评估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区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定量估算这一区域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有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构建了一个模拟该地区NEE动态变化的净碳收支模型(NCBM)。该模型由来源于MODIS影像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陆地表面水分指数(LSWI)以及来源于地面观测的空气温度和短波辐射共同驱动,并利用青藏高原地区的3种植被类型(包括高寒灌丛、高寒湿地和高寒草甸)的碳通量长期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在模型校准站点年,NCBM模型可以模拟NEE观测值81%的变化,均方根误差(RMSE)为0.03mol C/m^2/d,模型效率(EF)为0.81。在模型验证站点年,NCBM模型可以预测NEE观测值84%的变化,RMSE为0.03mol C/m^2/d,EF为0.81。在大多数情况下,NCBM模型可以清晰地模拟各植被类型的NEE季节和年际变化。此外,NCBM模型因为结构简单,模型驱动变量易于获取等优势,具有在区域尺度上模拟NEE时空变化的潜力。但是该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特别需要提高对植被非常稀疏地区NEE变化的模拟能力。
高艳妮于贵瑞闫慧敏王秋凤朱先进李英年张法伟石培礼
关键词:青藏高原MODIS数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