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玲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喜旱莲子草次生代谢物对莲草直胸跳甲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为明确喜旱莲子草的次生代谢物对其专食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成虫解毒酶和消化酶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橙花叔醇、齐墩果酸和甜菜碱浸叶处理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连续饲喂莲草直胸跳甲1~3 d后,测定莲草直胸跳甲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淀粉酶(AMS)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橙花叔醇、齐墩果酸和甜菜碱均能抑制莲草直胸跳甲的GSTs活性,0.1%橙花叔醇和20%甜菜碱处理24 h时的GSTs活性最低,分别为45.67 U/mg和53.95 U/mg,0.2%齐墩果处理72 h时的GSTs活性最低,为98.77 U/mg,且莲草直胸跳甲对橙花叔醇的刺激存在着一种适应机制;0.5%橙花叔醇和0.1%齐墩果酸处理24 h后的GSTs活性最高,分别为243.10 U/mg和250.22 U/mg,是对照的1.55倍和1.59倍,存在诱导激活现象。甜菜碱对莲草直胸跳甲的AMS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甜菜碱处理72 h后AMS活性最低,为1.01 U/mg,是对照的55.92%。表明喜旱莲子草3种次生代谢物均能抑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其中橙花叔醇和齐墩果酸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有诱导激活作用,而甜菜碱对淀粉酶抑制作用较强。
- 杨永昌柴艳萍马瑞燕李鑫郭艳琼高玲玲
- 关键词:喜旱莲子草莲草直胸跳甲谷胱甘肽S-转移酶淀粉酶
- 莲草直胸跳甲羧酸酯酶基因AhCesB1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征被引量:3
- 2017年
- 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是入侵杂草喜旱莲子草的专食性天敌。为进一步明确莲草直胸跳甲寄主专一性的分子机制,通过分析其转录组数据克隆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ar Es)基因,采用RT-PCR技术从其体内获得1个羧酸酯酶B簇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在不同身体部位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特性,并对饥饿处理、取食靶标植物喜旱莲子草和非靶标植物莙荙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克隆得到1条莲草直胸跳甲羧酸酯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长度为1 851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647 bp,编码548个氨基酸,以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CarEs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此基因为羧酸酯酶B簇家族成员,命名为AhCesB1(GenBank登录号KT032151)。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AhCesB1基因在莲草直胸跳甲3龄期表达量最高,成虫期和蛹期表达量次之,卵、1龄和2龄期表达量相对较低。AhCesB1基因在头和中肠的表达量较低,在其余身体部分表达量较高。取食莙荙后AhCesB1表达量显著增高,为饥饿处理的13.7倍,而取食喜旱莲子草与饥饿处理并无显著差异。表明莲草直胸跳甲AhCesB1在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身体部位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而非寄主植物莙荙可以诱导该基因的表达,推测羧酸酯酶在莲草直胸跳甲代谢次生物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郭艳琼柴艳萍张建宇郝炯马瑞燕高玲玲
- 关键词:莲草直胸跳甲羧酸酯酶基因克隆
- 3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梨小食心虫的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8
- 2019年
-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进行梨小食心虫卵和成虫的室内触杀试验,测定3种不同类型杀虫剂马拉硫磷、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菊酯对梨小食心虫卵和成虫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马拉硫磷和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最能显著降低梨小食心虫卵的孵化率,致死中浓度(LC50)为16.81μg/mL,马拉硫磷和氯虫苯甲酰胺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218.17,561.52μg/mL;马拉硫磷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致死效果最好,致死中浓度(LC50)为3.08μg/mL,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菊酯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30.78,23.52μg/mL。在梨小食心虫的化学防治中,卵期可以采用溴氰菊酯防治,成虫期可以采用马拉硫磷进行防治。
- 韩慧毛瑞卿赵志国张利军高玲玲郭艳琼
-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马拉硫磷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生物测定
- 玉米自交系同源四倍体诱变技术及其杂优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本文对玉米同源四倍体的诱变技术及其同源四倍体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诱变采用脱脂棉包细芽生长点,滴秋水仙碱液于脱脂棉的技术处理,这一技术的特点是只处理幼芽生长点,不处理根部,4个自交系的各种处理中发现幼芽在2~3mm、秋水仙碱浓度在02%、温度在16~20℃、处理24小时效果最好,平均诱变率达483%。处理后的幼芽变粗、芽长变短,经根尖细胞染色体鉴定,2n=40,同源四倍体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同功酶的测定,与二倍体均有明显差异,证明加倍成功,同源四倍体自交系杂交后,F1幼苗生长优势明显,籽粒产量亦有优势,但不同组合间差异很大。
- 高玲玲兰彦平刘克治徐桂玲张俊卿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四倍体诱变杂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