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国栋

作品数:638 被引量:2,291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3篇期刊文章
  • 81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6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10篇文化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28篇手术
  • 86篇帕金森
  • 84篇血管
  • 84篇帕金森病
  • 67篇外科
  • 64篇颅内
  • 58篇毁损
  • 53篇缺血
  • 48篇癫痫
  • 48篇隔核
  • 48篇伏隔核
  • 45篇脑缺血
  • 43篇细胞
  • 41篇毁损术
  • 41篇灌注
  • 40篇电刺激
  • 40篇动脉瘤
  • 40篇栓塞
  • 38篇动脉
  • 38篇颅脑

机构

  • 601篇第四军医大学...
  • 51篇第四军医大学
  • 3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0篇西北核技术研...
  • 7篇广州军区武汉...
  • 4篇武警安徽省总...
  • 4篇延安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3篇解放军153...
  • 3篇解放军第三医...
  • 3篇西安医学院
  • 3篇稷山县人民医...
  • 2篇吉林大学
  • 2篇武警医学院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武警陕西总队...
  • 2篇解放军第89...
  • 2篇延安市人民医...

作者

  • 625篇高国栋
  • 157篇赵振伟
  • 154篇王学廉
  • 94篇贺世明
  • 85篇秦怀洲
  • 73篇曲友直
  • 64篇张华
  • 61篇梁秦川
  • 58篇邓剑平
  • 54篇李立宏
  • 50篇王举磊
  • 48篇贾栋
  • 44篇李维新
  • 42篇李永林
  • 39篇衡立君
  • 39篇高立
  • 37篇赵继培
  • 35篇王樑
  • 35篇井晓荣
  • 35篇王超

传媒

  • 57篇第四军医大学...
  • 47篇立体定向和功...
  • 4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9篇中华神经外科...
  • 26篇中国临床康复
  • 25篇中华神经外科...
  • 2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8篇现代生物医学...
  • 14篇中国微侵袭神...
  • 14篇中华神经医学...
  • 12篇中风与神经疾...
  • 1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1篇中华医学会神...
  • 10篇卒中与神经疾...
  • 8篇陕西医学杂志
  • 8篇中国实用神经...
  • 7篇中国药物依赖...
  • 7篇临床神经病学...
  • 7篇神经解剖学杂...

年份

  • 1篇2018
  • 17篇2017
  • 27篇2016
  • 17篇2015
  • 19篇2014
  • 23篇2013
  • 33篇2012
  • 41篇2011
  • 42篇2010
  • 50篇2009
  • 36篇2008
  • 52篇2007
  • 49篇2006
  • 52篇2005
  • 33篇2004
  • 26篇2003
  • 14篇2002
  • 30篇2001
  • 21篇2000
  • 13篇1999
6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鞍结节脑膜瘤的鉴别诊断及显微手术技巧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鉴别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3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肿瘤大小2-6 cm,所有患者均有视力障碍,其中25例为非对称。手术均采用翼点经侧裂入路。结果25例获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术后视力改善16例,无变化10例,视力减退6例。CT、MR增强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与鞍上其他肿瘤的鉴别。结论诊断和治疗鞍结节脑膜瘤仍较困难,肿瘤与正常神经组织之间的蛛网膜屏障是手术的关键,严格地在其间分离使全切除肿瘤成为可能。
李健高国栋赵振伟
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视力
患抑郁症成瘾者静息态脑功能变化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静息态下患抑郁症的成瘾者相对于非抑郁症成瘾者脑功能的进一步变化。方法:25例符合阿片类物质成瘾标准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重性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抑郁症成瘾者与20例非抑郁症成瘾者对照完成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比较抑郁症成瘾者相对于非抑郁症成瘾者的脑区功能变化。结果:与非抑郁症对照组比较,患抑郁症成瘾者双侧前额中部,双侧扣带回,楔前叶脑功能减低(p<0.05)。结论:静息态下患抑郁症成瘾者特定脑区功能进一步减低,这可能在成瘾者患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巍王学廉常崇旺杨兰英高国栋
关键词:抑郁症成瘾静息态脑功能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与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微创神经外科中心自2006年5月至2011年9月共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在MRI上有特征性的表现,可见“桑椹状”或“网格状”结构,肿瘤周边可见低信号环,以T2WI像更为明显,提示有含铁血黄素沉积的陈旧性出血。本组肿瘤全切14例,1例次全切。术后1周。12例较术前症状有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l例延髓病变者出现饮水呛咳加重。术后3月,随访13例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改善。术后12月,随访12例,11例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MRI及其增强显影可准确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大小位置,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
王樑冯富强冀培刚李宝福李毅贺世明秦怀洲赵继培高国栋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脑干显微神经外科
大鼠实验性短暂脑缺血血浆中cAMP相对浓度与血脑屏障变化之关系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观察短暂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血浆中环腺苷酸(cAMP)相对浓度的变化。方法用改良pulsineli法造成短暂脑缺血再灌流模型。用H3-cAMP放免分析药盒测定血浆中cAMP相对浓度,并观察血脑屏障中紧密连接的变化。结果在短暂缺血及再灌流早期,血浆中cAMP相对浓度及紧密连接紧密程度(闭锁小带长度、凸嵴数目)无明显变化,血管内皮中胞饮小泡数目明显增多。再灌注中期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松弛,闭锁小带长度及凸嵴数目均减少。血浆中cAMP浓度亦降低。结论短暂脑缺血及再灌流早期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内皮细胞中胞饮小泡数增多所致。血浆中cAMP相对浓度可以反映血脑屏障的开放程度。
贾栋高国栋
关键词:脑缺血环腺苷酸血脑屏障再灌注损伤
尼莫司汀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附7例经验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与目的:多项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及研究显示,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即便后续综合治疗,其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仍然较低。因此,探索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新的治疗策略十分必要。本文总结我们应用尼莫司汀(nimustine.ACNU)联合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y)治疗7例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经验.探讨其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7例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均行ACNU联合Bev治疗。化疗方案的选择基于肿瘤组织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以及甲基化特异PCR(MSP-PCR)检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程度。MGMT阴性表达或MGMT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高者,给予ACNU,80-100mg/(m2·d),d1,静脉输注,四周方案;Bey用法:5mg,kg,静脉输注,每两周一次。结果:7例患者共接受ACNU联合Bev治疗28次,中位3次(3-6次)。患者均可评价客观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2例(28.6%),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3例(42.9%),微效(minimal remission,MR)1例(14-3%),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例(14.3%)。疾病控制率(CR+PR+MR)办85.7%。中位PFS为4.2月(95%CI:3-7月).6个月的PFS为41.6%。最严重不良反应是Ⅳ度粒细胞减少症与白细胞减少症.各1例次(3.6%),Ⅲ度粒细胞减少症与白细胞减少症各2例次(7.1%)。最常见的轻至中度不良反应包括Ⅱ度脱发10例次(35.7%)、Ⅱ度粒细胞减少症与白细胞减少症各4例次(14.3%)、腹泻3例次(10.7%)、Ⅱ度疲乏2例次(7.1%)、高血压2例次(7.1%)。结论:ACNU联合Bev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是安全的.疗效也令人较满意。
李刚贺世明金天博崔光彬高立梁娜王梁李宝福冯富强冀培刚高国栋
关键词:胶质瘤尼莫司汀化疗
罂粟碱明胶微球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尽管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方法有扩容、升压、血液稀释以及罂粟碱扩血管,但有些患者难以耐受或无效。需要较少副作用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局部靶向用药。文中在术中将罂粟碱明胶微球植入痉挛的脑血管周围,明确罂粟碱控释系统对脑血管壁的保护机制。方法:制备兔的2次注血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使用罂粟碱明胶微球注入兔的自体枕大池注血模型,以7 d时在DSA造影下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变化和透射电镜下血管壁病理改变为观察指标,判断治疗效果。结果:A组(对照组)、B组(SAH模型组)、C组(空白明胶微球组)及D组(治疗组)。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分别为(1.06±0.11)、(0.52±0.24)、(0.46±0.16)和(0.92±0.25)mm。D与B、C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透射电镜下,A、D组血管壁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在蛛网膜下腔早期鞘内注入罂粟碱缓释明胶微球即对实验性血管痉挛有治疗效果又对血管壁有保护作用。
李健赵振伟高立于耀宇高国栋
关键词:微球罂粟碱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102例被引量:2
2006年
张玉龙高国栋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脑血管造影
高浓度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编码基因表达影响途径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根据高浓度外源ATP对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编码基因表达具有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应用可能作用途径的拮抗剂对其作用途径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颈动脉分流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缺血时间设置为5分钟,再灌注时间为2小时。采用Fernandez-Silva的细胞器体外3H-UTP掺入法建立标准脑线粒体体外RNA转录体系(腺苷1mmol/L)。体系分为标准体系腺苷浓度lmmol/L,腺苷2mmol/L,腺苷2mmol/L+腺苷受体拮抗剂CGSl5943,腺苷2mmol/L+腺苷脱氨酶抑制剂Deoxyoformymine。用PCR仪对RNA转录体系产物进行PCR扩增及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腺苷浓度2mmol/L的情况下线粒体编码基因-Coxl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腺苷浓度1mmol/L时的相对表达量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在实验腺苷浓度2mmol/L+Deoxyoformymin1umol/L的情况下线粒体编码基因-Coxl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腺苷浓度2mmol/L再灌注相对表达量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别,前者高于后者(P>0.05)。在腺苷浓度2mmol/L+CGSl5943lumol/L时再灌Coxl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腺苷浓度2mmol/L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别(P>0.05)。在实验腺苷浓度2mmol/L的情况下线粒体再灌注编码基因-CoxⅡ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腺苷浓度lmmol/L时的相对表达量相比有降低(P>0.05)。实验腺苷浓度2mmol/L+Deoxyoformyminlumol/L的情况下线粒体编码基因-CoxII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腺苷浓度2mmol/L的相对表达量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别,前者高于后者(P>0.05)。在腺苷浓度2mmol/L+CGS159431umol/L时,Cox-Ⅱ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实验腺苷浓度2mmol/L的情况下CoxⅡ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别(P>0.05)。线粒体编码基因-CoxⅢmRNA缺血再灌注后腺苷浓度1mmol/L时相对表达量为1.05。腺苷浓度2mmol/L时相对表达量为1.00。腺苷浓度2mmol/L+Deoxyoformymin1umol/L时相对表达量为1.04。腺苷浓度2mmol/L+CGSl59431umol/L时相对表达量为1.03。四者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线粒体编码基因-A
贾栋高国栋赵振伟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腺苷基因表达
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方法 将16 9例重型颅脑外伤随机分为4组:无药物预防组、抑酸剂预防组、生长抑素预防组、联合预防组。比较各组对出血预防的效果,然后将各组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利用胃肠张力管检测不同时间pHi值,同时测定不同时段胃液pH值,研究其变化规律及与出血的关系。结果 联合用药对预防重型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出血效果更加显著(P <0 .0 1)。联合用药处理未显示更强的抑酸效果。发生出血的患者入院时的pHi均值与未发生溃疡出血者无显著差异;入院后第12、2 4小时、第3、5、7天2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监测pHi值对于重型颅脑外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具有预警作用,可指导临床治疗。
秦怀洲高国栋唐红卫赵振伟王樑曲友直邓剑平
关键词: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胃粘膜
胰岛素对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8例,除了是否应用胰岛素治疗外,其它治疗措施、原则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组良好36(67.9%),差11(20.8%),死亡 6(11.3%);对照组良好25(43.9%),差26(45.6%),死亡6(10.5%)。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组良好3(15.0%),差7(35.0%),死亡 10(50.0%);对照组良好2(11.1%),差6(33.3%),死亡10(55.6%)。重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提高(P<0.05),特重型组无差异,结论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提高良好率,降低致残率,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无明显效果。
杨海贵张小锋高国栋
关键词:胰岛素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
共6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