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豌豆
  • 2篇AF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氧化
  • 1篇多酚氧化酶
  • 1篇选育
  • 1篇育种
  • 1篇育种利用
  • 1篇穗发芽
  • 1篇突变体
  • 1篇突变体基因
  • 1篇品种选育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种质资源创新
  • 1篇资源创新
  • 1篇枸杞
  • 1篇小麦

机构

  • 4篇河北科技师范...

作者

  • 4篇董立峰
  • 4篇马理
  • 4篇王凤宝
  • 4篇付金锋
  • 1篇刘绍军
  • 1篇杨雪
  • 1篇郑立红
  • 1篇于治国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职业技术...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低酚酶活性选择对小麦穗发芽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为探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新方法,本研究对10个小麦品种(系)连续3代进行了低PPO活性选择,对40份后代品系的整籽粒PPO活性、酚含量、吸水率、穗发芽率以及种皮、胚、胚乳的PPO活性和酚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个小麦品种(系)的PPO活性随定向选择世代的增加逐渐降低,穗发芽率也逐渐降低,证明了酚酶活性与小麦穗发芽抗性密切相关。选择代数与整籽粒PPO活性、吸水率、穗发芽率、种皮PPO活性、胚PPO活性、胚乳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整籽粒PPO活性、吸水率、穗发芽率、种皮PPO活性、胚PPO活性、胚乳PPO活性相互之间呈正相关;选择代数与整籽粒酚含量、种皮酚含量、胚酚含量、胚乳酚含量无相关性。本研究可为培育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提供依据。
王凤宝杨雪付金锋董立峰马理
关键词:小麦多酚氧化酶穗发芽
枸杞种质资源创新及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宝杞1号选育
王凤宝董立峰付金锋王仲勇马理郑立红刘绍军于治国祖秀颖
该项目利用秋水仙素化学诱变方法,创制筛选出了北方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var.potaninii (Pojark.) A. M. Lu)单簇多果型、耐热型、耐涝型、大果型、抗病型(瘿螨病、根腐...
关键词:
关键词:枸杞品种选育
豌豆小叶突变体基因(af)的定位
2003年
以半无叶类型、普通类型豌豆为试验材料,对小叶突变体基因位置与子叶颜色基因、初花节位基因的遗传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叶突变体性状是受单基因控制的,呈完全隐性,小叶突变体基因af、子叶颜色基因i、初花前节位lf表现连锁遗传,且位于第一染色体,测得小叶突变体基因af和子叶颜色基因i之间的遗传距离为6.71个遗传单位,小叶突变体af基因和初花节位基因lf的遗传距离为37.73个遗传单位,三对基因之间的顺序为lf,af,i。
董立峰王凤宝付金锋马理
关键词:豌豆AFLF
豌豆小叶突变基因(af)的遗传及其育种利用被引量:2
2003年
以半无叶类型、普通类型豌豆为试验材料 ,对小叶突变基因、子叶颜色基因和初花节位基因的遗传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叶突变体性状受单基因控制 ,呈完全隐性 ;小叶突变体基因af、子叶颜色基因i、初花节位基因lf表现为连锁遗传 ,且位于第一染色体 ;测得小叶突变体af基因和子叶颜色基因i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6 .71个遗传单位 ,小叶突变体af基因和初花节位基因lf的遗传距离为 44 .44个遗传单位 ,3对基因之间的顺序为lf、i、af。af基因在育种上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利用af基因已培育出超高产、优质豌豆新品种宝峰 3号。
王凤宝董立峰付金锋马理
关键词:豌豆AF育种染色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