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淑田

作品数:16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5篇地震
  • 11篇震源
  • 10篇震源机制
  • 5篇地幔波
  • 5篇小地震
  • 4篇中小地震
  • 4篇反演
  • 4篇P波
  • 4篇P波初动
  • 4篇初动
  • 4篇M
  • 3篇地震波
  • 3篇震波
  • 3篇震源机制解
  • 2篇地震震源
  • 2篇断层
  • 2篇断层面
  • 2篇断层面解
  • 2篇资料反演
  • 2篇波形反演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国家地震局
  • 1篇加拿大卡尔顿...

作者

  • 16篇马淑田
  • 6篇姚振兴
  • 4篇纪晨
  • 2篇王碧泉
  • 2篇陈祖荫
  • 1篇郝建国
  • 1篇陈会忠
  • 1篇赵薇
  • 1篇范洪顺
  • 1篇徐永林
  • 1篇张德存
  • 1篇郑斯华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学报
  • 2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地震科技情报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0
  • 2篇1999
  • 4篇1998
  • 7篇1997
  • 1篇1992
  • 1篇198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6年3月19日新疆伽师M_s6.9地震的震源机制以及相关问题研究被引量:23
1997年
利用最早到达地震台的地幔Rayleigh波包(R1)的波形拟合方法估计了1996年3月19日新疆伽师Ms6.9地震的震源机制,其结果是:地震形成左旋压性逆冲断裂,据震源机制解的P轴(-4.15×10(18)Nm,181°,19°)和各向同性分量推测震源区受到近南北向压应力的作用,且有体积压缩效应.据宽频P波列波形随台站方位角的变化估计,破裂从下方开始向上偏东的方向进行.此次地震可能是印度板块与西伯利亚地块相互挤压的表现,标志着伽师及其邻区,或者说兴都库什弧以北地区进入了一次新的地震活动期.这个活动期可能与缅甸弧以北地区,即中缅边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期相对应,是较大地球动力过程在不同时空点的表现.用本文方法可对Ms6.4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快速估计.
马淑田姚振兴纪晨
关键词:地震震源机制地幔波
用模拟区域深度震相sPg、sPmP和sPn确定中小地震的震源深度被引量:20
2010年
有3种有用的区域深度震相sPg、sPmP和sPn以及与之相应的参考震相Pg、PmP和Pn。每种深度震相和它的参考震相间的到时差可以用来估计震源深度。我们开发了一种利用区域深度震相模拟(RDPM)的方法来估计中小地震的震源深度。对所有地震我们使用同一个震源机制来产生到时差。通过比较发现,用区域深度震相模拟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与用其他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是一致的。由于区域深度震相模拟方法得到的深度依赖于地壳模型,我们审查了这种依赖性并发现10%的地壳模型误差可引起大约10%~15%的深度误差。深度的绝对误差依赖于地壳模型的误差和震源深度本身。震中位置误差对所得的深度影响很小。通过分析理论的和观测的地震图发现,sPmP和PmP震相在某一距离窗中发育较好。在此震中距窗中,它们也较容易识别。我们证实了对sPmP和PmP的假定是正确的,以及区域深度震相在某些地区是不发育的,或不能分辨的。我们也展示了可用于识别区域深度震相的一些特征。
马淑田郑斯华
关键词:震源深度中小地震SPN震相地壳模型
聚类方法及逐次特征筛选法在地震活动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主要应用了“对分移动窗口法”和“特征的逐次筛选法”。所得分类结果基本上与实际地震活动情况一致,后验预测检验也符合实际。在使用筛选后的特征分类时发现聚类方法对其所使用的特征有某种程度的依赖性。
马淑田王碧泉陈祖荫
关键词:聚类方法地震活动性
用面波波形和P波初动资料反演中小地震的断层面解
<正>利用波形资料测定中小地震断层面解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从天然地震的记录图上可以看到,面波振幅相对体波较大。对于中小地震由于体波振幅较弱,很难利用体波波形反演方法求解地震震源机制,为此我们提出采用面波波形和P波初动...
马淑田姚振兴纪晨
文献传递
用长周期面波、地幔波数字化波形记录和P波初动估计大、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
马淑田
关键词:地震震源
1998年5月4日台湾东南海域M_S7.7强震震源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1方法和资料简介本文用的方法涉及内容较多,马淑田等(1997)曾作过简单介绍。从一系列文献中(Gilbert和Masters(1989),Gilbert和Dziewonski(1975),姚振兴等(1991),纪晨等(1994),Pres等(1992...
马淑田徐永林
关键词:强震震源机制多普勒效应
用长周期面波波形拟合及P波初动方向估计中等地震的震源机制被引量:16
1999年
提出利用周期范围45—100s间的面波波形拟合与P波初动符号相结合,估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方法.给出两个倾滑为主和三个走滑为主的震例.其中最小的是1996年12月16日北京顺义ML4.5级地震.比较了1996年2月5日云南丽江Ms6.0级余震的机制解与美国哈佛大学CMT结果的相似程度,各震例记录图与理论图的相似程度,以及初动分布与主压力轴P和主动力轴T分布区的一致程度.从比较结果看,得到的震源机制解有参考价值,开发的软件有可用性.
马淑田姚振兴纪晨
关键词:中小地震波形反演震源机制地震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尚义M_S6.2地震震源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1998年
1998年1月10日在河北省张北—尚义地区发生Ms6.2级地震,研究本次地震的霞源机制对于研究震源区和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构造运动和地球动力过程都有重要意义,我们用地幔波波形拟合及P波初动符号估计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提供了若干条P波列宽频垂直向(BHZ)波形图,认为以逆冲为主的断裂引起本次地震.
马淑田陈会忠王松赵薇罗建明
关键词:地震震源机制地震波震级
地震预报专家系统(一)——总体设计及主要结构被引量:6
1992年
本文概述了地震预报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ESEP 包括3个子系统:中长期预报系统、年度预报系统和中短期预报系统.每一子系统均由7个模块组成:控制模块、数据库、专家知识库、方法库、事实准备模块、推理和决策模块、绘图显示模块.ESEP 中建立了推理模型 ESEP/R 和知识表示模型 ESEP/K,并提出了限制(CON)、加权(W)和综合(SYN)等3种新的证据组合方式.ESEP 的特点有:(1)体系化;(2)能综合多种专家知识;(3)拥有大量数据和专家经验;(4)采用4种推理模型并作综合决策;(5)采用多种软件环境;(6)模块化;(7)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
王碧泉陈祖荫马淑田范洪顺
关键词:地震专家系统
1996年12月16日北京顺义县M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1998年
马淑田
关键词:地震震源机制地震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