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欢欢

作品数:21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乳酸
  • 15篇乳酸菌
  • 10篇拮抗
  • 8篇肠道
  • 7篇水鱼
  • 5篇淡水
  • 5篇淡水鱼
  • 5篇弧菌
  • 4篇发酵
  • 3篇单胞菌
  • 3篇抑菌
  • 3篇拮抗作用
  • 3篇副溶血弧菌
  • 2篇抑菌作用
  • 2篇荧光假单胞菌
  • 2篇有机酸
  • 2篇乳杆菌
  • 2篇食品
  • 2篇虾酱
  • 2篇哈维氏弧菌

机构

  • 21篇渤海大学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大连东霖食品...
  • 2篇锦州笔架山食...

作者

  • 21篇马欢欢
  • 20篇白凤翎
  • 19篇励建荣
  • 18篇吕欣然
  • 9篇李莹
  • 7篇林洋
  • 2篇仪淑敏
  • 2篇李春
  • 1篇徐永霞
  • 1篇葛永红
  • 1篇曲玲童
  • 1篇孙征
  • 1篇刘邑娥
  • 1篇牛文静
  • 1篇马驰

传媒

  • 9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酿造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中国食品科学...

年份

  • 9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96孔板法筛选抗黑曲霉性乳酸菌及抑菌机理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筛选对黑曲霉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方法:采用96孔板法进行乳酸菌优良菌株的筛选。研究p H和温度等因素对抗菌特性的影响,利用气相测定菌株DL3无细胞上清液(CFS)中有机酸含量,研究抑菌活性物质;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孢子细胞的完整性,研究抑菌机理。结果:从传统东北酸菜分离的乳酸菌中筛选对黑曲霉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植物乳杆菌DL3,其抑菌率为92.28%。在p H2.5~6.5对黑曲霉具有抑菌活性,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21℃处理30 min后抑菌率仅降低5.71%。经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菌株DL3 CFS中乳酸、乙酸、丙酸和苯乳酸含量分别为5.743、1.635、0.033、0.085μg/m L,乳酸和乙酸对黑曲霉的抑菌率分别为91.69%和92.04%,丙酸和苯乳酸均无抑菌作用,初步判断菌株DL3的抑菌活性物质为有机酸类。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菌株DL3 CFS破坏了黑曲霉孢子的完整性,导致细胞膜溶解,胞内物质外泄。结论:菌株DL3 CFS中对黑曲霉的抑菌活性主要来自于乙酸和乳酸,可作为米面制品的乳酸菌生物防霉剂的出发菌株。
马欢欢林洋吕欣然孙梦桐白凤翎励建荣宋强
关键词:乳酸菌黑曲霉有机酸
复合鱼源乳酸菌抑制哈维氏弧菌协同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优化抗哈维氏弧菌鱼源复合乳酸菌的组合。方法:应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获得无交叉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对哈维氏弧菌具有较强协同抑制作用的乳酸菌组合。结果:获得4株对哈维氏弧菌有抑制效果且无交叉拮抗作用的乳酸菌,优化出菌株清酒乳杆菌YP4-5、清酒乳杆菌YP1-6和植物乳杆菌DY4-2组合以2∶3∶3的比例混合培养,复合发酵液在培养24 h时对哈维氏弧菌的抑菌直径为25.87 mm,分别比YP4-5、YP1-6和DY4-2单菌株的抑菌直径提升27.06%、37.10%和36.73%,表明三株乳酸菌具有协同作用。结论:植物乳杆菌DY4-2、清酒乳杆菌YP4-5和清酒乳杆菌YP1-6具有协同抑制哈维氏弧菌作用,三者以2∶3∶3组合对哈维氏弧菌的抑菌作用较强,可作为水产品养殖过程中控制哈维氏弧菌的乳酸菌复合制剂。
林洋孙梦桐吕欣然马欢欢白凤翎励建荣沈琳
关键词:哈维氏弧菌
鲈鱼肠道LactobacillussakeiLY1-6对荧光假单胞菌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从海鱼肠道中筛选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乳酸菌。方法: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RNA测序进行菌株生物学鉴定,利用蛋白酶、pH和温度等因素对抑菌活性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FS)对荧光假单胞菌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影响。结果:从鲈鱼肠道中筛选出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菌株LY1—6,经生理生化和16SrRNA测序鉴定为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菌株LY1—6CFS经胃蛋白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经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分别丧失了38.22%、38.00%、22.48%和18.46%。在pH2.5—5.0具有抑菌活性,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初步结果表明LY1—6CFS中抑菌活性物质可能为细菌素。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LY1—6CFS处理使荧光假单胞菌细胞结构被破坏并溶解。结论:来自鲈鱼肠道的清酒乳杆菌LY1—6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物质为细菌素类,作用机制为破坏细胞的完整性,可作为控制水产品中荧光假单胞菌腐败生物保鲜的出发菌株。
马欢欢吕欣然林洋孙梦桐白凤翎励建荣
关键词:荧光假单胞菌水产品保鲜
海鱼肠道中拮抗性乳酸菌筛选及在大菱鲆保鲜中的应用
乳酸菌广泛分布在传统发酵食品、动物肠道、饲料和淤泥等生态环境中,可产生乳酸链球菌素、罗伊氏菌素和有机酸等代谢产物,能有效抑制食品中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本文从鲈鱼、刀鱼、牙鲆和大菱鲆肠道中分离筛选对荧光假单胞菌和哈维...
马欢欢
关键词:拮抗
文献传递
淡水鱼肠道中拮抗副溶血弧菌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乳酸菌广泛分布于传统发酵食品和动物肠道等自然环境中,是拮抗性生物保护剂的重要菌株来源。本文从淡水鱼肠道中分离出44株对副溶血弧菌具有拮抗活性的乳酸菌菌株,分别从鲤鱼和鲫鱼肠道获得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LY-19和JY-22,...
杜静芳缪璐欢马欢欢吕欣然李莹白凤翎励建荣
关键词:乳酸菌副溶血弧菌拮抗作用
辽西传统发酵食品中抗单增李斯特菌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从传统辽西发酵食品中筛选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乳酸菌优良菌株。采用酸性实验、热处理实验、蛋白酶敏感性实验分析拮抗特性,利用生长曲线分析拮抗物质形成过程,扫描电镜分析细胞结构完整性。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从1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抗单增李斯特菌活性较强的菌株DL3,抗菌物质存在于无细胞上清液中。经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了27.50%,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可使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经121℃处理15 min后,抑菌活性仍保留96.88%,在p H2.5~6.5时具有抑菌活性,表明菌株DL3产生的抑菌物质可能为细菌素。添加菌株DL3无细胞上清液可使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曲线延迟期和稳定期延长4 h,显著地缩短了其生长期。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菌株DL3无细胞上清液处理的单增李斯特菌菌体变小且边缘模糊不清,其中一端细胞原生质发生泄漏。经鉴定菌株DL3为植物乳杆菌。结论:获得1株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植物乳杆菌DL3,该菌的拮抗活性物质可能为细菌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潜在的应用菌株。
吕欣然李莹马欢欢缪璐欢杜静芳白凤翎李春励建荣
关键词:传统发酵食品乳酸菌拮抗单增李斯特菌
淡水鱼肠道中抗大肠杆菌O157:H7乳酸菌的筛选及抑菌作用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乳酸菌广泛存在于传统发酵食品和动物肠道等天然环境中,对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该文采用牛津杯打孔法从淡水鱼肠道分离的乳酸菌中筛选出对大肠杆菌O157:H7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LY-19和LY-21,抑菌直径分别为15.98mm和16.32mm,其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无细胞上清液中。菌株在培养24h时的抑菌活性达到最大值,无细胞上清液中的酸性物质对大肠杆菌O157:H7没有抑菌作用。经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丧失,对α-淀粉酶不敏感。在40~121℃处理30min后,菌株无细胞上清液的拮抗活性保持不变,初步确定菌株LY-19和LY-21的抑菌物质为非糖基化细菌素类。经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LY-19为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LY-21为植物乳杆菌(Lb.plantarum)。
缪璐欢杜静芳马欢欢吕欣然李莹白凤翎仪淑敏励建荣
关键词:拮抗乳酸菌大肠杆菌O157:H7
传统发酵蔬菜中拮抗温和气单胞菌的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从传统发酵蔬菜中筛选对温和气单胞菌具有拮抗作用的乳酸菌。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研究蛋白酶、p H和温度等因素对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FS)抑菌活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对温和气单胞菌细胞结构完整性的影响。结果:从腌渍酸黄瓜中筛选出对温和气单胞菌(10~6CFU/m L)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菌株LZH2-5,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ZH2-5无细胞上清液经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分别丧失29.38%、23.93%、22.30%、19.47%和14.59%;经40、60、80℃处理30 min后其拮抗活性基本不变,在100℃和121℃处理30 min后活性分别下降了16.66%和25.40%,在p H3.0~4.0范围内保持其抑菌活性,粗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12.0 mg/m L。扫描电镜表明经LZH2-5 CFS处理使温和气单胞菌的细胞结构破坏并溶解。结论:从腌渍酸黄瓜中筛选的植物乳杆菌LZH2-5对温和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初步分析抑菌活性物质为细菌素类,可作为水产品养殖过程中控制温和气单胞菌的拮抗制剂出发菌株。
林洋马欢欢吕欣然孙梦桐白凤翎励建荣
关键词:乳酸菌拮抗温和气单胞菌
传统东北酸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与营养物质同步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通过对传统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与基质中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成分变化进行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在5~15℃条件下发酵35 d进入成熟期,乳酸菌数为6.61 lg CFU/m L,比细菌数量高出1个数量级,成为优势菌群;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至0.135%和0.073 6 mg/g,大部分营养成分被转化为小分子风味物质,其主体风味物质为含硫化合物,与乳酸等酸性成分构成东北酸菜独有的品质;亚硝酸盐含量3.21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要求。乳酸菌菌群对传统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产品品质形成和安全性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
马欢欢吕欣然林洋孙梦桐白凤翎励建荣
关键词:自然发酵乳酸菌营养物
淡水鱼肠道中拮抗副溶血弧菌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6
2017年
乳酸菌广泛分布于传统发酵食品和动物肠道等自然环境中,是拮抗性生物保护剂的重要菌株来源。从淡水鱼肠道中分离出44株对副溶血弧菌具有拮抗活性的乳酸菌菌株。从鲤鱼和鲫鱼肠道获得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LY-19和JY-22,二者对副溶血弧菌标准菌株ATCC33847和ATCC17802的抑菌直径分别达到19.87 mm和20.53 mm,抑菌活性主要来自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FS)。24 h乳酸菌培养CFS的抑菌作用最强,在p H 3.0~4.5范围保持抑菌活性。经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处理后,菌株丧失部分抑菌活性。经40℃至121℃处理30 min后,菌株CFS的拮抗活性保持不变。菌株LY-19对α-淀粉酶不敏感,而菌株JY-22对α-淀粉酶敏感。初步判定菌株LY-19和JY-22的抑菌物质分别为II型非糖基化类和糖基化型细菌素。经生理生化和16S r DNA鉴定菌株LY-19为清酒乳杆菌,菌株JY-22为植物乳杆菌。
杜静芳缪璐欢马欢欢吕欣然李莹白凤翎励建荣
关键词:乳酸菌副溶血弧菌拮抗作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