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亚
- 作品数:15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 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新兴服务业具有人力资本投入高、科学技术含量高、产业附加价值高和成长性高等特征。新兴服务业发展面临着缺乏明确的服务标准、融资渠道不畅通、价格机制有待健全、总量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为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应当建立健全准入标准、规范行业发展;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行业发展投入机制;完善生产要素和产品的定价机制;协调新兴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的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兴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
- 马晓亚马颖
- 关键词:新兴服务业
- 基于文化基因的郑州市文化基因谱系构建及城市形态结构演进被引量:3
- 2022年
- 为实现在地化城市更新发展,基于文化基因,将郑州城市发展演变分为四个节点,筛选各个时期产生的文化基因类型,将其划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并进行文化基因谱系构建。文章研究各类文化基因对郑州城市形态结构演变的影响,为城市更新过程中郑州市彰显文化魅力提供新思路,实现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的共赢。
- 倪晓露马晓亚
- 关键词:文化基因
- 广州保障性住区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 “保障性住房”和“保障性住区”一直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术研究热点,更是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和学术界热切关注的城市议题。该主题的相关研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相当成熟,研究切入点细腻,含盖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研究内容丰富充实,覆盖...
- 马晓亚
- 关键词:城市规划保障性住区社会生态
- 文献传递
- 以中心体系构建推动大城市边缘区空间融合——以南京市江宁区东山新市区中心体系规划为例被引量:11
- 2012年
- 大城市边缘区在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地域空间、社会空间、公共设施空间、职住空间分割等问题。基于此,为达到融合边缘区的各类地域和社会空间的目的,南京市江宁区东山新市区中心体系规划通过完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中心体系,选择多核的空间模式,选择区位中心型,明确对内、对外的职能关系等多种规划手段,有效促进边缘区各类地域的空间融合,完善各类功能区的有效配套,以期为大城市边缘区的产业升级、空间融合和功能提升提供有益的规划建议。
- 袁媛杨廉马晓亚袁奇峰
- 关键词:大城市边缘区
- 城市边缘区社区生活服务设施供给问题及规划建议
- 2019年
- 城市边缘区社区生活服务设施的供给,在规划建设时依据居住区生活服务设施分级标准进行配建,并未将当地居民实际需求纳入考虑,致使其设施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错位。文中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边缘区杨岗社区的实地调研,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对城市边缘区社区生活服务设施供给模式进行反思,对其设施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划建议。
- 杨卉卉马晓亚
- 关键词:包容性
- 保障性住房制度与城市空间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1年
- 从制度与空间的视角出发,在两个层次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在住房制度与城市空间层面,国内外的研究均较为充实;在保障性住房制度与城市空间层面,国外的研究无论是涉及面、方法还是研究深度,与国内的研究相比均走在前列。微观空间下涵盖多内容层面的我国保障性住区的实体案例研究亟待加强。
- 马晓亚袁奇峰
- 关键词:住房制度保障性住房制度
- 基于城市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关系探讨被引量:16
- 2009年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城市规划既需要从城市战略角度引导城市开发,也需要运用政策、管理、技术手段对房地产开发进行干预;而因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城市规划又往往失效于房地产开发。市场是城市开发的主体,城市规划需要为提高市场效率而克服市场开发所带来的外部性,降低交易成本,弥补市场公平性的缺失;市场的发育状况和活跃程度也促使规划的干预效力不断得到实践的检验,不断改进和创新,使之更具弹性和前瞻性。
- 马晓亚袁奇峰
- 关键词: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
- 住房新政推动城镇住房体制改革——对“国六条”引发的中国城镇住房体制建设大讨论的评述被引量:8
- 2007年
- 通过梳理报刊、新闻、文献资料等,归纳出住房新政的争论点主要集中在住房供应结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住房价格等方面。认为住房新政意在通过健全保障性公共住房体制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增加小户型住宅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是国家理性的显现,但是选择"房价"作为宏观调控指标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的博弈点,或许"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会是一个聪明的办法。
- 袁奇峰马晓亚
-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商品房
- 广州保障性住区的社会空间特征被引量:18
- 2012年
- 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直接塑造了保障性住区,这一"国家化"的社会空间在不同的城市呈现出迥异的类型。通过梳理城镇保障房制度的演变及在广州的实施,将广州的保障性住区分为四类:1986~1998年建成的承接单位体制内住房困难户的住区、1999~2005年建成的承载党政机关和教医系统住房困难家庭的住区、2006年后新建的主要承载具有城市户籍的社会双困群体的住区、建设历程跨越多制度阶段的承载多类保障群体的综合住区;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各类保障住区的现状社会空间可归纳为:"类西方‘社会型’公共住区的极度贫困均质空间"、"介于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贫困集聚区的‘贫困混杂空间’和西方混合社区的‘有序混合空间’之间但混杂性高的贫困空间"、"介于两者之间但有序性强的混合空间"、"类商品房住区"的均质非贫困空间。
- 马晓亚袁奇峰赵静
- 关键词:保障性住区
- 城市保障性住房问题观察
- 2014年
- 我国自着手建立并逐步推行保障性住房制度以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行动就伴生着诸多的问题。尽管中央政府基于这些问题不断地对相关政策进行调试和修补,以防微杜渐。但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环节、保障性住区后续形成的社会生态、后续的管理层面及它的空间落实和保障性住区的内部设施补给,仍然充斥着各种矛盾和纠纷。
- 马晓亚马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