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德栗

作品数:36 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0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气候
  • 9篇气象
  • 5篇气候变化
  • 5篇气温
  • 4篇气候特征
  • 4篇气温变化
  • 4篇污染
  • 4篇城市
  • 3篇气象要素
  • 3篇污染物
  • 3篇雾霾
  • 2篇动态统计
  • 2篇日数
  • 2篇身体
  • 2篇身体健康
  • 2篇生育
  • 2篇生育期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双季稻
  • 2篇气温变化特征

机构

  • 33篇武汉区域气候...
  • 16篇中国气象局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天门市气象局
  • 2篇湖北省气象局
  • 2篇重庆市气候中...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湖北省气象科...
  • 1篇安徽省气候中...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淮南市气象局
  • 1篇山西省气候中...

作者

  • 36篇马德栗
  • 14篇鞠英芹
  • 7篇陈正洪
  • 4篇缪启龙
  • 4篇刘敏
  • 3篇李兰
  • 2篇郭渠
  • 2篇罗蒋梅
  • 2篇向华
  • 1篇严明良
  • 1篇段春锋
  • 1篇刘绍民
  • 1篇曹雯
  • 1篇邓环
  • 1篇王苗
  • 1篇杨霏云
  • 1篇柳草
  • 1篇王佳
  • 1篇程炳岩
  • 1篇余武安

传媒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气象科技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科技信息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淮地区油菜渍害的时空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利用江淮地区43个气象台站1960—2010年10月—翌年5月的降水量和日照资料,构建了江淮地区全生育期油菜涝渍综合指标,并对其进行了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涝渍在播种期至冬前苗期、越冬期至抽薹期、开花期至灌浆期的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呈全区一致型,第二模态显示前两个发育期阶段呈现"东西分布型"而开花期至灌浆期呈现"南北分布型",第三模态都呈现"南北分布型"。越冬期至抽薹期在第一模态时间系数有略微上升趋势,其余发育期均呈下降趋势。对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进行小波分析发现,江淮地区油菜涝渍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而且播种期至冬前苗期最显著的周期是准3年,越冬期至抽薹期和开花期至灌浆期最显著的周期均为准4年,从而为油菜涝渍的监测、评估、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鞠英芹杨霏云马德栗朱晓炜罗蒋梅李文科
关键词:油菜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小波分析
合肥市53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利用1953—2005年安徽省合肥市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合肥市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53a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均具有明显冷期和暖期交替的阶段性特点,而且冷期持续时间比暖期持续时间长;春季、秋季和冬季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同,冬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而夏季气温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年极端最低气温则呈强烈的上升趋势;年热积温呈下降趋势,年冷积温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均存在30a左右的大尺度周期振荡,而中小尺度周期振荡则不相同。
马德栗缪启龙朱公群
关键词:气温变化MORLET小波分析周期
武汉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利用质量控制后1990—2014年酸雨逐日观测数据,分析武汉市酸雨变化特征,并研究酸雨与降水强度、风、气团来源及污染源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站年均pH值为4. 86,属弱酸雨等级,酸雨强度整体呈增加趋势但2007年后趋于减弱;年均电导率为39.1μS·cm^(-1),呈8. 8μS·cm·(10 a)^(-1)的增加趋势。酸雨强度冬强夏弱,发生频率冬多夏少,电导率冬高夏低。武汉市强酸雨pH值和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非酸雨呈显著正相关。降水强度在酸雨强弱、发生频率演变过程中作用显著,但不同季节各有差异。1500 m高度处风速增大,武汉市酸雨强度减弱、发生频率减少,西南风向下酸雨发生频率高。强酸雨主要受来自南方酸雨重污染区气团影响,外来污染源经大气输送对武汉市强酸雨贡献大。武汉市SO_2浓度趋于减少,NO_2浓度趋于增加,两者浓度之和自2000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王苗吕桅桅王凯马德栗方思达
关键词:酸雨PH值电导率降水
三峡气候梯度观测塔气候要素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根据2010年12月~2012年5月三峡气候梯度塔气温、风速、风向、相对湿度和气压的观测数据,分析其月、季、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气候梯度塔10~100m各层平均风速逐月变化基本一致,呈“W”型,且各层年平均风速相差不大;各层年平均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变化趋势相一致,7月最大,11月最小;各层全年及各个季节ESE为主导风向,全年及各个季节无正南风;各层年平均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各层气温逐月变化呈单峰值,1月气温最低,7月最高,就季节而言,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层年平均相对湿度8.5~50.0m随高度升高而降低,50~100m则随高度升高而上升;8.5m高度气压曲线逐月变化呈“u”型变化,1月最高、7月最低,冬季最高、夏季最小。
马德栗刘敏鞠英芹
关键词:气象要素
利用分离综合法定量分析城市雾霾危害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雾霾影响十分广泛,尤其是对交通、健康、出行等有着重要影响,通过调查方式,利用分离综合法定量分析城市雾霾的危害,为城市居民防御雾霾危害、交通部门减轻雾霾灾害提供依据。
鞠英芹马德栗
关键词:交通安全身体健康
文献传递
天门市大气污染物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文章利用2017年1月1日-2020年6月9日天门市6种主要大气污染物(PM2.5、PM10、O3、SO2、NO2、CO)质量浓度逐时监测数据,分析了天门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月间、日内变化特征及影响。月间PM2.5、PM10、NO2、SO2、CO浓度均为单峰特征,夏季浓度最低,冬季浓度最高;而O3的浓度月变化呈现出双峰型特征。PM2.5、PM10、NO2、SO2、CO日内呈现双峰型,2个峰值都分别出现在上午及晚上;O3浓度的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特点,峰值出现在下午。降水对PM2.5、PM10等颗粒物清除效果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日降水量级在小雨以下,PM2.5、PM10污染物日浓度有所上升;研究发现最高气温≥38℃,日相对湿度≥80%和总云量≥8成,O3浓度超标出现概率降至30%以下。
马德栗马德栗鞠英芹史瑞琴曾静
关键词:大气污染气象要素
1961~2009年湖北省柑橘冻害等级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湖北省70个气象站点1961~2009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湖北省区域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越冬期极端低温、低温最长持续时间、降水最长持续时间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柑橘综合冻害指数和冻害等级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湖北省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以每10年0.62℃的速率升高,全省一致上升,且鄂东南高于鄂西北;柑橘越冬期间低温最长持续时间每10年下降0.8 d,20世纪80年代后减少明显,但2008年出现历史次高值,属于反常年份;柑橘越冬期降水量每10年增加4.6 mm,而降水最长持续时间变化不大。49年来湖北省柑橘的综合冻害指数呈下降趋势,每10年缩短0.36;以20世纪60年代的综合冻害指数最高,至21世纪的头9年,综合冻害指数下降至最低值。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柑橘发生重度冻害以上的几率明显下降,但轻度、中度冻害的几率增加。
马德栗李兰鞠英芹
关键词:RETICULATA冻害指数
湖北省1961-2008年冷冬时空变化特征
2004/2005年冬季以来,特别是2008年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我省农业、交通、电力、通讯以及日常生活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冬季冷事件甚至极端冷事件频繁出现。有关研究和现有的气象业务对于冷冬没有恰当定义和统一标准,...
陈正洪马德栗
关键词:气候特征
文献传递
沪宁高速公路一次冬季浓雾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由多个美国研究部门及大学的共同参与研发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和同化系统——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对2006年12月24—27日沪宁高速公路及其周边地区出现的一次罕见的持续性大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雾过程属于较典型的平流雾,其生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层结稳定、系统的下沉运动、充足的水汽;同时也有辐射作用,地面的大气长波辐射冷却是雾维持的重要因素。大范围下沉运动使中低层大气增温与地面辐射降温配合,形成深厚的逆温层,对大雾长时间维持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这是一次以平流雾为主伴随辐射雾的过程。27日14时后干冷空气南下才使大雾消散。
王佳缪启龙严明良马德栗
关键词:应用气象学WRF模式沪宁高速公路
以高山站为背景研究城市化对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被引量:26
2012年
本文基于1957~200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中国东部7组高山气象站和山下附近的城市气象站年与四季气温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山站作为气候变化背景场来分析城市化对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及其对气温变化非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城市站多比高山站大,而最高气温变化趋势高山站多比城市站大;城市站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均大于最高气温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现象,而高山站这种表现十分微弱。城市站气温变化受到明显的城市化影响,对于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以正影响为主,而对于最高气温为负影响为主,说明城市化对气温变化的影响也存在非对称性。城市化影响的非对称性是气温变化非对称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段春锋缪启龙曹雯马德栗
关键词:气温气候变化城市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