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汉洋

作品数:266 被引量:274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106篇专利
  • 3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6篇核科学技术
  • 35篇动力工程及工...
  • 25篇理学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机械工程
  • 8篇文化科学
  • 5篇电气工程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电子电信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2篇传热
  • 43篇棒束
  • 27篇数值模拟
  • 27篇值模拟
  • 26篇流动传热
  • 23篇两相流
  • 20篇超临界
  • 19篇感器
  • 19篇传感
  • 19篇传感器
  • 18篇丝网
  • 16篇超临界水
  • 15篇流体
  • 13篇蒸汽
  • 13篇湍流
  • 12篇燃料组件
  • 12篇反应堆
  • 11篇控制棒
  • 9篇
  • 8篇

机构

  • 24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7篇上海核工程研...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上海核工程研...
  • 8篇中国核动力研...
  • 8篇中科华核电技...
  • 7篇中广核研究院...
  • 4篇哈尔滨工程大...
  • 4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俄勒冈州立大...
  • 3篇技术公司
  • 2篇武汉第二船舶...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生态环境部核...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国家核电技术...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中国核科技信...

作者

  • 266篇顾汉洋
  • 41篇刘莉
  • 39篇肖瑶
  • 27篇程旭
  • 26篇肖瑶
  • 24篇郭烈锦
  • 21篇刘帅
  • 19篇杨燕华
  • 16篇熊珍琴
  • 15篇陈硕
  • 14篇张琦
  • 13篇龚圣捷
  • 11篇鄢炳火
  • 10篇赵萌
  • 10篇于雷
  • 10篇梅勇
  • 9篇郭辉
  • 9篇李俊龙
  • 8篇于意奇
  • 8篇王驰

传媒

  • 53篇原子能科学技...
  • 35篇核动力工程
  • 9篇工程热物理学...
  • 6篇第十五届全国...
  • 5篇核技术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动力工程学报
  • 3篇化工学报
  • 3篇核科学与工程
  • 2篇2007多相...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第八届(20...
  • 2篇中国核学会2...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节能技术
  • 1篇压力容器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热力发电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测试技术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24篇2023
  • 38篇2022
  • 28篇2021
  • 29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16篇2017
  • 7篇2016
  • 23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13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2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浮升力对棒束内低雷诺数工况流动传热影响的研究
以水为工质,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浮升力在低雷诺数工况下棒束通道中对流动传热的影响。实验段为长约3米的5×5正方形排列的棒束通道,实验运行压力为6MPa,流量范围为25-150kg/m2s,雷诺数范围约为1000-3000...
刘达顾汉洋
关键词:浮升力低雷诺数传热棒束
方截面鼓泡床气液两相瞬态数值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在双流体模型中引入界面浓度输运方程,利用界面浓度和气泡平均Sauter直径模化各相间作用力。引入一附加 湍动能输运方程模化气泡诱导引起的液相湍流。利用该模型对方截面鼓泡床内气液两相流进行三维瞬态数值模拟。计算结 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得模拟方截面鼓泡床内气液两相流时均和瞬态流动特征。
顾汉洋郭烈锦
关键词:鼓泡床双流体模型
基于丝网探针的螺旋管内气液两相流气泡行为研究
2022年
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的传热面由螺旋管束组成。螺旋管的三维螺旋结构使得泡状流和塞状流等气液两相流中的气泡在重力、离心力和浮力等作用下在管道内部呈现不对称的相分布状态,两相滑移速度增大,显著影响换热性能并导致DNB型传热恶化难以预测。实验介质为空气-水,结合自主开发的电导式丝网探针技术并发展先进的数据后处理算法,实现了复杂流场的三维时空重构和离散气泡粒径的精细测量,获得了螺旋管内泡状流和塞状流的截面空泡分布规律。基于研究结果,可根据气泡分布规律对螺旋管道的几何结构进行调整以避免传热恶化,为螺旋管式蒸发器的安全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和优化思路。
戴军涛刘莉刘帅顾汉洋王科
关键词:螺旋管气液两相流气泡粒度分布
一种基于蒸汽闭式循环的汽水分离性能热态试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蒸汽闭式循环的汽水分离性能热态试验系统,通过设置包括压力容器、电加热器、汽水混合器等元件的试验容器本体系统,包括第一管道、主循环泵、主管道电动调节阀、第一流量计的饱和水循环回路,包括第二管道、蒸汽压缩...
顾汉洋刘莉
文献传递
一种先进聚合物可燃毒物慢化兆瓦级热管反应堆堆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先进聚合物可燃毒物慢化兆瓦级热管反应堆堆芯,所述先进聚合物可燃毒物慢化兆瓦级热管反应堆堆芯包括堆芯活性区、设于所述堆芯活性区外的反射层、及设于反射层外的屏蔽层;所述堆芯活性区呈1/6对称结构,每个1/6堆...
郭辉冯快源胡霁璞丛腾龙顾汉洋刘莉
棒束通道中格架对传热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针对格架下游传热问题,开展了格架对5×5棒束通道中传热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Re约为1 000~30 000,浮升力参数Bo~*为2×10^(-7)~3×10^(-3)。观察实验结果发现,格架下游传热与浮升力参数存在较强关联,当浮升力参数较大时,格架下游传热较复杂,且不同于人们以往对格架下游传热的认识。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提出了新的预测格架下游传热的经验关系式,此关系式考虑了浮升力对格架下游传热的影响,且能较好地对格架下游传热进行预测。
干富军刘达顾汉洋顾汉洋
关键词:格架棒束传热浮升力
交混因子对CHF关系式开发及安全裕量影响研究
2024年
采用最小偏离泡核沸腾比(MDNBR)点法开发了与子通道分析程序FLICA-ⅢF匹配的临界热流密度(CHF)关系式,利用Owen准则确定了其DNBR限值并进行统计评估。在掌握了一套完整的CHF关系式开发方法后,对比分析了不同交混因子其对应关系式的预测效果、DNBR限值以及实际最大功率。结果表明:基于实验获得的精确交混因子开发的CHF关系式具有更高的精确度与经济性。因此考虑格架交混效应的精细化子通道的工作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刘晨伟肖瑶张伟张伟陈硕
关键词:燃料组件
用于探测液态金属-气体的DLC涂层式丝网探针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
2024年
液态金属-气体两相流是铅冷快堆在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下的物理现象之一,考虑到液态金属的不透明性、腐蚀性及高温性,本文提出一种类金刚石(DLC)涂层式丝网探针(WMS)对液态金属-气体两相流相态分布进行探测。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涂层式WMS的数值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电场模拟阐明了该新型探针应用于含液态金属气液两相流的可行性。进一步地,通过改变丝网电极的间距与直径、涂层的厚度,研究了结构参数对涂层式WMS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丝横向间距为2~3 mm、垂直间距为1.5~2 mm时,WMS测量精度较高,而涂层厚度和电极丝直径的影响较小。本研究可指导DLC涂层式WMS在液态金属-气体两相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并为分析SGTR事故后的多相分布提供技术基础。
包睿祺刘莉刘帅袁俊杰刘茂龙顾汉洋
关键词:类金刚石涂层空泡份额数值模拟
双孔对直接接触冷凝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1年
本文对双孔直接接触冷凝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的蒸汽质量流速范围为50~500 kg/(m 2·s),水箱温度范围为35~85℃。实验获得了压力脉动和高速摄像机的同步数据,重点研究分析了双孔对冷凝流型和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孔和双孔冷凝相图不同,孔数的变化导致冷凝相图流型界线的改变,且双孔造成冷凝的压力脉动强度和频率随热工参数变化的转折点提前发生。
叶亚楠肖瑶丛腾龙张伟顾汉洋
关键词:压力脉动
一种抑制直接接触冷凝压力脉动的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直接接触冷凝压力脉动的装置,包括鼓泡器和引射器;其中,所述引射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吸入室、混合室、扩压室,所述吸入室设有喷嘴和引射入口,所述喷嘴为高压蒸汽入口,所述引射入口设置在所述吸入室的周侧;所述扩压...
顾汉洋肖瑶叶亚楠张伟胡晨俞胜之蒋朝飞王晓雁龚自力贾臻
文献传递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