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英
- 作品数:62 被引量:60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环境的构建被引量:7
- 2006年
- 本文从和谐社会时代要求及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角度,探讨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开发新的德育资源,提高教师运用电子信息的能力,从而成功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和谐教育环境和进行有效教学应用。
- 顾晓英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环境
- 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 <正>所谓问题,就是现实生活中急需研究解决的各种矛盾。所谓"问题意识",就是人对自己周围的各种现象,尤其是在自己研究的领域里,不采取轻信的态度,而总是自觉地抱着一种怀疑的、思索的、弄清楚问题的积极态度。"问题意识"是一种...
- 顾晓英
- 文献传递
- 微时代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机理及治理路径被引量:4
- 2014年
- 民粹主义是当前较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之一。微时代为网络民粹主义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平台,"微媒体"降低了公众意见表达的门槛,"微用户"增强了"沉默的螺旋"作用,"微话语"综合了多媒体技术优势。针对微时代网络民粹主义的"双刃剑"效应,应善用微媒体,创建制度化参与监督的"微平台",提升网络意见领袖的"微权威",增强平衡话语对抗的"微力量",全面推进互联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顾晓英李林
-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
- 思想政治理论课随堂反馈考核方式的探索被引量:3
- 2010年
- 为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效果,上海大学进行了随堂反馈考核方式的试点,突破了以往"一卷定音"的模式。作为一种"质"的评价,随堂反馈注重提问、叙述和解释,不仅重视结果,更为注重过程。它有效地激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双方新的动机,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增进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和认同。
- 顾晓英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 基于师生随堂问答的“大国方略”教学话语研究
- 2016年
-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课堂教学实际作为研究起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课堂教学话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上海大学品牌课"大国方略"教学团队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赋权",激发学生尽情地"问",提升学生课堂话语能力。教师则注重对学生问题的当堂回应。在开放互动的语境下,"大国方略"课程实现了从教育者独霸话语权转向教与学双主体的共享。从问与答两个视角,考察第一季"大国方略"课堂师生随堂问答的教学话语,解析该课程取得实效的缘由。
- 顾晓英叶忞
- 关键词:教学话语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大学“形势与政策实践”课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质上是一项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上海大学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育教学之余,还利用夏季学期进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二位一体的系列载体。本研究以上海大学"形势与政策实践"课为例,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主题教育的事实状况,解读其理论意义与活动价值,提出解决"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实效的对策。
- 顾晓英
-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证研究
- 以“有组织实践”推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被引量:1
- 2023年
- 习近平总书记谈及“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时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这就启示我们,思考思政课的实践性问题和社会大课堂的实践属性尤显重要。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要求。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
- 顾晓英李林
- 关键词:思政课社会大课堂小课堂强化问题意识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考量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考量《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加强权威引导,锤炼个性化教学的“明星”师资队伍,聚焦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内容,搭建课堂实体及网络虚拟教学平台,努力建设和管理《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可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顾晓英
- 关键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的“微”变迁及其重塑——基于后喻文化理论的探索被引量:7
- 2015年
-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着制度安排和角色赋予的绝对话语权,但微时代话语传播权的弥散,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性话语权、知识性话语权和个体性话语权等主体话语权的变迁。教育双方话语圈子"代沟"的存在,将阻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一种凸显多维代际话语主体共存的后喻文化理论,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前喻""并喻"和"后喻"三喻主体形态,为应对"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李林顾晓英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后喻文化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有效传播——一项基于本科生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价值主流地位,必先推动其在高校的广泛传播与接受。文章在问卷调查和访谈基础上,归纳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传播的认知和认同情况。提出加强对受众的研究,着重发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者的作用,以有效占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主阵地。在学生中采取"朋辈教育",随意、贴近地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传播氛围。
- 顾晓英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