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左文

作品数:58 被引量:29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9篇地磁
  • 20篇地震
  • 11篇地磁场
  • 8篇岩石
  • 6篇岩石圈
  • 5篇地震监测
  • 5篇震磁
  • 4篇地磁变化
  • 4篇地磁测量
  • 4篇地磁长期变化
  • 4篇地震预测
  • 3篇地磁场模型
  • 3篇短周期
  • 3篇短周期变化
  • 3篇震区
  • 3篇剖面
  • 3篇前兆
  • 3篇国际地磁参考...
  • 3篇磁异常
  • 2篇导电

机构

  • 57篇中国地震局地...
  • 15篇安徽省地震局
  • 6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国家地震局
  • 1篇安徽省煤田地...

作者

  • 58篇顾左文
  • 31篇陈斌
  • 27篇袁洁浩
  • 26篇高金田
  • 17篇狄传芝
  • 14篇姚同起
  • 11篇徐如刚
  • 11篇张毅
  • 11篇王雷
  • 10篇王粲
  • 10篇范国华
  • 8篇顾春雷
  • 8篇詹志佳
  • 7篇韩炜
  • 7篇朱克佳
  • 6篇倪喆
  • 5篇朱志春
  • 5篇王振东
  • 4篇安振昌
  • 4篇冯丽丽

传媒

  • 9篇地球物理学报
  • 8篇地震研究
  • 8篇地震学报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西北地震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震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民航科技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1998
  • 2篇1997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前后震区及其周边岩石圈磁场变化
地磁场由内源场和外源场构成。内源场是由地球液体外核的磁流体动力过程所产生的主磁场与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磁性所产生的岩石圈磁场的总和,又被称为地磁基本场。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及其分布结构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地磁基本...
狄传芝顾左文陈斌
文献传递
2016年EMSEV学术研讨会与震磁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2016年8月25—29日,国际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EMSEV)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兰州召开。简要介绍了这次学术研讨会及地震与火山磁效应研究的新进展,讨论并展望了震磁研究的前景。新进展主要展示了地震发生前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和火山爆发前的地磁异常特征,特别是岩石圈磁场变化对地震的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袁洁浩顾左文陈斌王粲狄传芝王振东
关键词:震磁效应
可移动磁通门台阵建设
1.可移动磁通门台阵建设的意义地震地磁监测与相关研究的基础是获取一定区域内具有足够分辨力的地球磁场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过程。目前比较完善的固定地磁台站监测观测网络和流动地磁观测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可移动磁通门台阵观测是兼有地...
袁洁浩顾左文陈斌狄传芝高金田
文献传递
华北地震区岩石圈磁异常场零值线与中强震震中分布关系被引量:27
2012年
通过对华北地震区岩石圈磁异常场各分量的零值线分布以30km为缓冲半径建立缓冲区,并对缓冲区内1900年以来MS4.0及以上大陆地震进行统计,探讨华北地区岩石圈磁异常场零值线分布与中强震震中位置关系,发现7.0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与岩石圈磁异常场磁偏角、N向分量、E向分量以及垂直分量零值线的分布位置关系密切,其中震中分布与磁偏角的相关性最高,达83.3%。
顾春雷张毅顾左文王行舟王雷徐如刚朱志春
关键词:缓冲区华北地震区
陕西地磁短周期变化分布特征被引量:6
1998年
为研究陕西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1996年9月从陕西南部石泉至甘肃宁县布设临时测线一条,在测线上进行地磁短周期变化三分量同步观测.在3min至2h周期范围内,统计计算了各测点各周期成分的地磁垂直转换函数、水平转换函数及谱成分关系.在数据处理中参考应用了随机数据理论,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指出,该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受武功、乾陵之间地下近东西向异常感应电流集中的区域性影响及测点附近局部感应电流影响.其主要分布特征为,垂直分量变化在武功和乾陵之间存在一反向轴,频率响应显示出转换函数在周期约20min时有最大值.
范国华姚同起韩克礼朱克佳顾左文
关键词:地磁短周期变化地磁变化
2009~2010年大华北岩石圈磁异常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被引量:21
2011年
使用曲面样条和球冠谐和方法,对2009年和2010年所测量的2期大华北地区218个地磁场测点的数据所描述的岩石圈磁场F,D,I3个要素进行分析.2期测量所得到的F,D,I3要素的宏观分布类似.D要素的值在华北东北部负值增强、正值减弱,在华北的中西部负值减弱、正值增强;在整个华北的大部分地区,F要素的负异常减弱,正异常增强,江苏滨海和辽冀附近的正异常减弱,负异常增强;I要素在华北大部分地区正值增强负值减弱,在辽宁东北部,山西东边界至晋豫交界附近的区域正值减弱负值增强.
陈斌顾左文狄传芝高金田袁洁浩
关键词:岩石圈磁场
海南省澄迈县小区域地磁变化观测及解释被引量:1
1997年
1991年12月下旬,在海南省澄迈县的一条短测线上进行了小测点距地磁短周期变化的三分量观测.在20~500s的观测周期范围内,测线上地磁变化的垂直变化主要和北向水平分量相关.地磁复数转换函数实部的剖面图显示出,该地区存在一短波长的不对称局部异常变化,叠加于区域性的单调趋势性变化之上.用基于二维导电率结构电磁感应的有限元正演计算的广义逆矩阵反演方法,对该小测线上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反演,以探讨测线地下介质的导电率结构.讨论指出。
范国华姚同起顾左文朱克佳陈伯舫冯戬云
关键词:地磁地磁变化地磁观测
地震地磁监测试验区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主要从中国地震地磁监测试验区的现况、数据观测与处理、模型计算方法以及监测成果等方面介绍了研究进展。通过对地震地磁试验区的探索性研究,分析了开展监测试验区研究的重要意义,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张毅顾左文顾春雷朱志春王雷徐如刚陈斌
关键词:地震地磁试验区
九江—瑞昌M_S5.7地震地磁异常的观测与分析被引量:45
2006年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地震发生前,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地磁基本场测量和相应的“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显示,震中周围100km范围内存在显著的“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而该异常在“1970.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中并不存在.2005年12月在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21个测点上进行了地磁重复测量,并建立了“局部修订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该模型显示,震后“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明显减弱.因此认为,“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是地震地磁前兆异常现象.
顾左文张毅姚同起高金田刘欣陈斌詹志佳顾春雷
关键词:地磁测量地磁异常
蒙古国苏赫巴托尔—乌兰巴托—达兰扎达嘎德剖面岩石物性基本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摘要:为了深入认识与理解南北地震带北段和蒙古中部大陆强震孕育与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在南北纵贯蒙古国全境的苏赫巴托尔-乌兰巴托-达兰扎达嘎德剖面上开展了大规模重磁测量及岩石样品采集。笔者系统地分析与总结了剖面上585块岩石样品的密度、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等物性参数。结果表明。整个剖面以火成岩为主,沉积岩为辅,仅有少量变质岩出露,且各岩石大类、类和亚类以及各年代地层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密度与磁性差异。火成岩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分别具有3~5个数量级差异,密度变化范围较大;而沉积岩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相对较弱。一方面,物性差异为利用重磁测量开展剖面地壳结构的反演与研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这些物性参数为相关地球物理测量数据的反演与解释提供了重要约束。
杨涛高金田顾左文Baatarkhuu DagvaBatsaihan Tserenpil
关键词:岩石物理性质磁化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