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彤

作品数:133 被引量:486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3篇成像
  • 36篇磁共振
  • 32篇肿瘤
  • 26篇细胞
  • 22篇细胞瘤
  • 21篇影像
  • 19篇磁共振成像
  • 15篇颅内
  • 12篇星形
  • 12篇星形细胞
  • 12篇血管
  • 12篇神经系
  • 12篇神经系统
  • 12篇中枢神经
  • 11篇小脑
  • 10篇影像学
  • 9篇胶质
  • 9篇大脑
  • 8篇星形细胞瘤
  • 8篇脑血

机构

  • 129篇天津市环湖医...
  • 17篇天津医科大学
  • 14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河间市人民医...
  • 1篇昆山市第一人...
  • 1篇天津市精神卫...

作者

  • 132篇韩彤
  • 36篇刘梅丽
  • 34篇崔世民
  • 33篇刘力
  • 20篇雷静
  • 20篇靳松
  • 16篇郭军
  • 13篇纪勇
  • 12篇石志鸿
  • 11篇刘卉
  • 10篇刘帅
  • 10篇李涛
  • 8篇张蕾莉
  • 8篇刘钢
  • 8篇郝妮娜
  • 8篇刘淑玲
  • 8篇周玉颖
  • 8篇杭伟
  • 7篇田超
  • 7篇郭迎

传媒

  • 56篇中国现代神经...
  • 10篇中华放射学杂...
  • 6篇中华耳鼻咽喉...
  • 6篇国际医学放射...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现代神经疾病...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眼科新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4篇2018
  • 13篇2017
  • 7篇2016
  • 17篇2015
  • 9篇2014
  • 13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脱髓鞘性假瘤被引量:4
2012年
脱髓鞘性假瘤(demyelinating pseudumor)是一种表现为占位效心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临床较为少见.影像学榆杏常以局灶、孤立的肿块存往.故易被误诊为肿增。
韩彤
关键词:脱髓鞘性假瘤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影像学
成人MELAS综合征9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成人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MELAS综合征患者9例,对其临床表现、MRI图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以卒中样发作起病,发作时伴有发热、各种形式的癫痫、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5例急诊时诊断为脑炎或脑膜脑炎;2例在卒中样发作前有癫痫病史。MRI图像表现为易变的颞顶枕叶的异常信号,早期DWI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信号不等,后期ADC呈高信号、T1WI可出现沿皮层高信号(提示层状坏死);1H-MRS显示病变部位N-二酰胆碱天门冬氨酸(NAA)峰下降和乳酸峰出现。6例肌肉病理改良Gomori染色可见破碎红纤维(其中5例超过5%),3例未发现破碎红纤维;8例在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可见到深染的小血管,均为COX染色阳性。结论成人MELAS综合征发病形式多样,易误诊为脑炎或脑膜脑炎;MRI图像上易变的颞顶枕叶异常信号可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帮助;COX阳性SDH深染的小血管是具有特异性的肌肉病理特点。
石志鸿韩彤张莹刘梅丽张雅静纪勇
关键词:线粒体病肌肉活检
位于脑桥小脑角的听神经鞘瘤
2016年
听神经鞘瘤是发生于脑桥小脑角(CPA)和(或)内耳道(IAC)的最常见肿瘤,约占该区域肿瘤的80%。肿瘤来源于包绕前庭神经的胶质神经细胞-施万细胞鞘交界区(近内耳门处),可仅位于内耳道,呈圆柱形;可向内侧脑桥小脑角池生长,形成内耳道-脑桥小脑角占位效应;可仅位于脑桥小脑角而不侵犯内耳道。前两种类型早期即出现听力障碍,第3种类型症状出现较晚,多为耳鸣、眩晕。
韩彤
关键词:脑桥小脑角内耳道听神经鞘瘤内耳门占位效应囊性变
巨大占位型颅内夹层动脉瘤
2018年
颅内动脉夹层外壁向外突起形成瘤样扩张,称为颅内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为头痛、缺血性或出血性症状,体积较大者压迫邻近脑组织或脑神经而引起相应症状。影像学须同时关注管腔和管壁两方面变化,MRI是重要诊断手段,其他常用方法还包括DSA、CTA和MRA等。DSA可以动态观察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血流方式和管腔构型,典型征象包括"串珠征",即动脉瘤腔不规则或梭形扩张伴或不伴瘤腔近端和(或)远端狭窄;"双腔征",即不规则狭窄和(或)迂曲扩张的管腔(图1a),静脉期可见假腔内对比剂滞留。
韩彤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DSAMRA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MRI征象、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及波谱成像结果。结果: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39例,其中35例位于颅脑,4例在脊髓。大多数呈分叶状且病灶大,有血管流空信号,易发生囊变坏死,水肿及占位征象明显;MRI显示不均匀稍长、等或混杂T1WI,均匀等或稍长和T2WI信号,累及静脉窦及硬脑膜常见,典型病例显示增强明显且极不均匀或中度不均一增强。弥散加权成像表现混杂或略低信号,其实性部分信号略高,病灶内ADC值为(12.68±4.01)10-4mm2/s,病灶侧ADC值大于对侧正常脑组织。13例行灌注成像的病变显示病灶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明显升高,呈不均质高灌注。时间-信号曲线显示负性增强显著,下降支与上升支分别显示不对称。7例行MRS检查的病变显示NAA降低,Cho升高。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MRI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弥散加权成像与灌注成像及MRS检查有助于对该肿瘤的诊断。
刘梅丽韩彤刘力崔世民
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灌注成像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颅内肿瘤3740例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总结颅内肿瘤发病规律,探索其流行病学特点,以期增加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从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等方面,对1988~2000年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740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颅内肿瘤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肿瘤发生部位以幕上最为多见,约占总病例数的79.87%(2987/3740)。组织病理学类型依次为神经上皮肿瘤(32.01%)、脑膜瘤(22.06%)、垂体腺瘤(18.40%)、转移瘤(6.63%)及其他各类肿瘤,其中垂体腺瘤和蛛网膜囊肿的发病率高于文献报道。结论 颅内肿瘤在发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病理分型、部位等方面均有规律性可循。随着影像学和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颅内肿瘤的病理学分类统计资料有所不同。
崔世民张蕾莉刘梅丽靳松闫世鑫韩彤刘力李涛戴伟英高满雷静
关键词:脑肿瘤病理学住院病人流行病学术前诊断
行走缓慢2年 双下肢无力1年被引量:1
2019年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0岁。因行走缓慢2年、双下肢无力1年,于2019年3月4日至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2017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缓慢,家人诉其走路“声音大”,因无明显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未予重视;1年前(2018年2月)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易跌倒,当地医院实验室检查(2018年3月29日)血清肌酸激酶(CK)728 U/L(24~200 U/L).
吴昊石志鸿韩彤阎晓玲纪勇
关键词:包涵体肌疾病下肢病例报告
颅咽管瘤
2012年
颅咽管瘤(CP)为先天性颅内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儿童鞍区肿瘤首位,在成人鞍区肿瘤中仅次于垂体瘤.颅咽管瘤多为囊实性、囊性分叶状,少数为实性。囊实性者囊性部分多位于鞍上,实质部分他于囊性部分下方邻近蝶鞍处;
韩彤
关键词:肿瘤发病率
Rathke裂囊肿被引量:1
2012年
Rathke裂囊肿(RCC)为起源于Rathke囊袋残余组织的先天性上皮性囊肿,好发于成年人,以60岁居多,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病变压迫周围神经结构引起的头痛、内分泌障碍及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等。
韩彤
关键词:RATHKE裂囊肿上皮性囊肿内分泌障碍神经结构视野缺损视力减退
黑色素瘤
2015年
黑色素瘤为颅内少见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黑色素瘤的组织来源为软脑膜、蛛网膜和硬脑膜黑色素细胞,不伴颅外黑色素瘤或内脏转移;主要位于颅底、脑干底面、视交叉和大脑沟裂,可沿蛛网膜下隙呈小结节播散,引起受累区域脑膜粘连,甚至脑积水,亦可侵犯脑表面血管致蛛网膜下隙出血,少数累及颅骨。继发性黑色素瘤临床十分常见,其发生率在脑转移癌中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以灰质或灰白质交界区好发,常呈多发。
韩彤
关键词:黑色素瘤蛛网膜下隙小结节视交叉交界区软脑膜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