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桂云

作品数:109 被引量:633H指数:17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9篇历史地理
  • 20篇农业科学
  • 17篇天文地球
  • 1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2篇遗址
  • 25篇遗存
  • 25篇植物
  • 25篇考古
  • 23篇农业
  • 13篇龙山文化
  • 13篇考古学
  • 13篇古学
  • 11篇石器
  • 10篇植物遗存
  • 9篇浮选
  • 8篇植硅体
  • 8篇植物利用
  • 7篇新石器
  • 7篇新石器时代
  • 7篇石器时代
  • 7篇史前
  • 7篇作物
  • 6篇土壤
  • 6篇出土

机构

  • 89篇山东大学
  • 17篇山东省文物考...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南京博物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地...
  • 4篇郑州师范学院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青岛市文物保...
  • 3篇甘肃省文物考...
  • 3篇济南市考古研...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九州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湖南省文物考...
  • 2篇辽宁省文物考...
  • 2篇河北省文物保...
  • 2篇上海博物馆
  • 2篇德国基尔大学

作者

  • 108篇靳桂云
  • 17篇郭荣臻
  • 12篇吴文婉
  • 6篇栾丰实
  • 5篇王芬
  • 5篇宋艳波
  • 5篇赵珍珍
  • 4篇杨晓燕
  • 3篇苑世领
  • 3篇王传明
  • 3篇马永超
  • 2篇陈国科
  • 2篇陈淳
  • 2篇王强
  • 2篇方辉
  • 2篇辛岩
  • 2篇于海广
  • 2篇吕厚远
  • 2篇樊榕
  • 2篇宫本一夫

传媒

  • 16篇东方考古
  • 12篇农业考古
  • 8篇中国农史
  • 6篇东南文化
  • 6篇南方文物
  • 5篇管子学刊
  • 4篇科学通报
  • 4篇考古
  • 4篇中原文物
  • 4篇第四纪研究
  • 4篇海岱考古
  • 3篇北方文物
  • 3篇人类学学报
  • 3篇华夏考古
  • 3篇考古与文物
  • 2篇文物世界
  • 2篇江汉考古
  • 1篇文博
  • 1篇四川文物
  • 1篇考古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阡遗址人和动物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青岛市即墨北阡遗址先后经过三次考古发掘,出土大量大汶口文化和周代两个时期的人和动物骨资料,对其进行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可望复原先民的食物结构,探讨动物、植物驯养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大汶口文化和周代先民的食物结构中粮食作物以C4类食物为主,肉类更多为海洋贝类和家畜;家猪的驯养则以C3植物为主,并受先民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推测,尽管北阡遗址地处海岸线附近,海洋渔业更多依赖贝类而不是海洋鱼类.总体而言,大汶口时期先民的食物资源包括粟类作物(C4植物)、贝类海洋食物和家畜,体现为农耕、驯养和渔业为主,而狩猎为辅的生活方式;周代与之相比,驯养和海洋渔业等肉食资源更丰富,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提高.
王芬宋艳波李宝硕樊榕靳桂云苑世领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周代稳定同位素分析食物结构
山东济南唐冶遗址(2014)西周时期炭化植物遗存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唐冶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唐冶村,在2014年度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掘者系统采集了浮选土样。浮选结果显示:206份土样共出土68508粒炭化种子和果实,其中农作物包括粟、黍、小麦、大豆、大麻和水稻六种。非农作物中以马唐数量最多,而且普遍性极高,我们推测马唐可能被专门采集用来作为饲料。同时,遗址还出土了大量豆科和藜科植物遗存。另有枣、葡萄属、桑葚、郁李等可食用果类遗存。唐冶先民的经济结构以农业经济为主,同时也利用一些野生植物和果类作为生存资源的补充。
安静平董文斌郭荣臻靳桂云
关键词:西周时期浮选法农业结构植物利用
邹平丁公遗址(2014)龙山文化植物大遗存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2014年秋季对丁公遗址的发掘过程中,系统采集了植物考古研究样品。文章报道龙山文化时期灰坑、地层等遗迹单位浮选到的炭化种子果实情况。植物组合包括农作物和非农作物,农作物包括粟、黍、稻、小麦和大豆,其中以粟、黍为代表的旱作农业为主,稻作农业占有相当比重,小麦比较少。非农作物类植物遗存数量比较多,包括农田杂草和野生植物。炭化植物遗存为了解丁公遗址龙山时期聚落的植物利用、生计模式、农业生产和环境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吴文婉姜仕炜许晶晶靳桂云
关键词:龙山文化农业
河南郑州汪沟遗址出土的植硅体
2022年
汪沟遗址是豫中地区仰韶文化晚期一处高等级的中心性聚落遗址。在2014-2016年三个季度的发掘中我们系统采集了植硅体土样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汪沟聚落仰韶文化晚期的农作物有粟、黍和水稻;黍粟比例较高,水稻的比例较低;稻作农业较旱作农业规模小,种植少,但水稻和粟黍的出土概率相差很小,说明水稻和粟黍一样都是汪沟先民日常食用的作物,是汪沟先民植物性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炭化植物遗存分析的结果推测,汪沟遗址的粟黍和水稻在不同的季节以连杆带穗的方式收割,然后在壕沟南部区域对谷物进行集中脱粒,脱粒后的粟黍和稻被共同储藏在房址周围,个体家庭需要食用的时候在房屋内或周围进行脱壳。大规模的谷物收割和在特定场所集中进行的脱粒加工活动说明,汪沟聚落有着较强的劳动组织能力,有较大型社会生产组织的存在,大家庭或家族公社是聚落生产与生活中的基本组成单位。
杨凡顾万发段绮梦郑晓蕖贾茵靳桂云
关键词:植硅体农业社会组织
有关环境考古学的一些方法被引量:1
1998年
有关环境考古学的一些方法ColinRenfrewandPaulBahn著靳桂云译(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环境考古是已经得到充分发展的一门学科,它将人类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并与生态系统中的其它物种相互影响。环境影响着人类生活:不同的纬度和海拔高度、地形和...
靳桂云
关键词:环境考古学氧同位素古气候考古学家海平面遗址
济宁玉皇顶遗址石器的淀粉粒分析及其揭示的植物利用情况
2021年
本研究通过对济宁玉皇顶遗址石器表面残留淀粉粒的分析,发现了数量较为丰富的淀粉粒。包括了来自禾本科的粟(Setaria italica L.)、小麦族(Triticeae)、壳斗科栎属(Quercus)、块根块茎类植物的淀粉粒,种属来源较为多样,显示了玉皇顶遗址先民利用植物性食物资源的多样性。栎属、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粒的发现,反映了当时人类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说明了先民们除了种植农业外,还靠采集一些坚果或块根块茎类植物作为食物的补充。本研究中新发现的壳斗科栎属、块根块茎类等植物,提供了玉皇顶先民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的新证据,同时也为石器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植物考古学的证据。
赵珍珍党浩靳桂云
关键词:石器植物利用
山东胶州周王庄遗址先民的生业经济
2022年
我们对周王庄遗址2016年发掘区商末周初、汉代、清代三个时期74份土样进行浮选,共发现262粒炭化植物种子果实,包括农作物、非农作物。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周王庄遗址先民在商末周初有较为稳定的农业经济,粟是最主要的农作物,其次是黍、大豆。同时,周王庄先民也充分利用聚落周围的野生植物资源作为生计的补充。
魏娜(文/图)杜义新(文/图)林玉海(文/图)靳桂云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植物种子农作物遗址
山东潍坊前埠下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沉积物微形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一、引言考古遗址沉积物微形态分析是获得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信息的一项重要手段[1],在欧美等国的古气候和环境考古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中国,这类研究还比较少,但要详细分析古遗址的形成过程,深入研究古文化发展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柏哲人王守功党浩靳桂云
关键词:铜器铭文后李文化春秋晚期春秋中期春秋中晚期
人类生存与环境演变被引量:18
1998年
人类进化与环境演变几乎同步发生,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大体经历了萌发、原始、冲击和协调四个时期。人类起源和生存与全球环境演变密切相关,他在环境剧变中产生,在适应环境变化中成长。当他向自然环境过分索取时,就要造成环境恶化;而恶化的环境又会给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灾难,促使人类迁移,引起民族战争和社会动荡,摧毁人类文明。人类只有协调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刘嘉麒吕厚远袁宝印靳桂云
关键词:环境演变
中国史前地学考古综述
2017年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地学考古越来越受到考古学家的重视。作为考古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地学考古为考古学家理解遗址的环境背景和地貌演化、遗址的形成过程和保存条件,甚至遗迹的功能和反映的人类活动,都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此同时,中国的地学考古并不如植物考古和动物考古等其他科技考古方向发展健全,在田野考古中也没有相应的操作标准。与欧美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地学考古的发展相比,中国考古在这方面也并不是一片空白。因此,本文对前人在史前阶段的地学考古工作进行梳理,以促进更多中国考古学家了解和认识地学考古。
宿凯靳桂云
关键词:沉积物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