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
-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项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iRNA干预CTGF和TIMP-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胶原分泌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factor,CTGF)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MP-1)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 cell,HSC)CTGF和TIMP-1基因表达以及对Ⅰ、Ⅲ型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根据已筛选出的对CTGF和TIMP-1基因最有效的RNA干扰靶位,将化学合成siRNA CTGF和siRNA TIMP-1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瞬时转染HSC-T6细胞,分别设siRNA CTGF组、siRNA TIMP-1组、siRNA CTGF和siRNA TIMP-1联合组、脂质体组及非特异性(negative control,NC)siRNA组,抽提转染24、48h细胞mRNA和蛋白,并收集细胞上清液。应用RT-PCR鉴定CTGF和TIMP-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Ⅰ、Ⅲ型胶原的分泌。结果各干预组转染24、48h后分别与脂质体组和NC siRNA组比较,HSC-T6细胞CTGF及TIMP-1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且干预组HSC-T6培养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减少(均P<0.05)。siRNA联合组分别与siRNA CTGF组和siRNA TIMP-1组比较,于转染48hsiRNA联合组较siRNA TIMP-1组抑制率高,细胞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量比siRNA TIMP-1组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siRNA CTGF组比较,其CTGF mR-NA和蛋白抑制率增高,细胞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量较siRNA联合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HSC-T6CTGF mRNA基因全长943位点和TIMP-1mRNA 304位点化学合成的siRNA,对靶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有较好的抑制效果,CTGF和TIMP-1沉默可显著减少细胞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CTGF和TIMP-1两种基因同时沉默,有增强抗肝纤维化效果的可能。
- 黄加权焦云桃李兰徐蕾陶然范翔雪马科郭威宁琴
- 关键词:小干扰RNA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肝星状细胞
- 扶正化瘀胶囊抑制BALB/C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机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鼠早期肝纤维化的疗效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治疗组3组,每组各15只小鼠,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20±1)条/只,经腹部皮肤感染BALB/C小鼠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给予扶正化瘀方4.6 g.(kg.d)-1,灌胃,qd,疗程8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肝组织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检测TGF-β1、α-SMA和AT1R的mRNA水平。结果:与感染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损害减轻,肝脏的胶原面积、虫卵肉芽肿结节面积分别为(0.15±0.02)mm2和(0.12±0.04)mm2,比感染组小鼠肝脏的胶原面积(0.29±0.03)mm2和虫卵肉芽肿结节面积(0.23±0.06)mm2均明显减小(P<0.05),免疫组化及RT-PCR均显示治疗组小鼠肝脏α-SMA、TGF-β1、AT1R表达显著低于感染组(P均<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可抑制小鼠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AT1R表达,抑制TGF-β1、α-SMA的转录,减少胶原沉积有关。
- 马科徐蕾陶然李兰艾国范翔雪黄加权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扶正化瘀
-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临床观察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基础护肝治疗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和对照组(基础护肝治疗),每组24例,患者均在护肝及抗纤维化治疗前1个月给予吡喹酮驱虫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复常以及影像学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尤其肝区不适症状的缓解,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在治疗12周、24周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含量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患者肝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的改变,试验组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肝脏功能恢复,有效地减轻肝脏纤维化。
- 黄加权李兰焦云桃肖非马科徐蕾陶然宁琴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 热休克蛋白47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程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在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08—2012年期间同济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肝穿标本7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47表达;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增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P47、Ⅰ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及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 RNA水平的表达。构建实验性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分别于感染后第6、8、12周取小鼠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47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SP47的m 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及Ⅰ型胶原纤维增生情况。结果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的HSP47主要表达在肝脏间质细胞及虫卵结节周围,并随纤维化程度进展显著增多(P均<0.01),与Ⅰ型胶原增生趋势平行。各纤维化分期患者肝组织胶原及纤维化相关因子CTGF及TGF-β1 m RNA表达均明显高于S0期无纤维化患者(P均<0.01)。在肝纤维化模型小鼠中HSP47随纤维化进展其表达亦显著升高,感染后第6、8、12周,HSP47及Ⅰ型胶原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小鼠(P均<0.01),同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的表达趋势一致。结论 HSP47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和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肝组织中表达均上调,且随Ⅰ型胶原、CTGF、TGF-β1增多呈相同趋势,其有望成为肝纤维化新的诊断标志和治疗靶点。
- 邓菊红陶然焦云桃李兰范翔雪黄加权
- 关键词:HSP47肝纤维化日本血吸虫病CTGF
- 热休克蛋白47(HSP47)-短发夹RNA的构建及其细胞水平对HSP4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针对肝纤维化发病关键基因热休克蛋白47(HSP47)基因构建HSP47-shRNA,初步验证其在NIH/3T3细胞系干预HSP47基因的表达,影响HSP47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并观察该细胞功能学变化。方法设计HSP47-shRNA模板,并将其分别设计于U6启动子的下游引物,将U6启动子及其下游HSP47-shRNA的模板双链DNA连接入载体,构建HSP47-pGCsi-U6-shRNA重组质粒(HSP47-1-pGCsi-U6-shRNA、HSP47-2-pGCsi-U6-shRNA和HSP47-3-pGCsi-U6-shRNA)。以非相关干扰质粒作为对照,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HSP47-shRNA至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中,分别于12、24、48和72h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效率和荧光表达强度;同时于转染后0、24和48h收集细胞,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HSP47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观察干预后该细胞分泌胶原功能和小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HSP47-shRNA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NIH/3T3细胞,各干扰质粒转染效率均约为60.0%,各干扰质粒转染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12 h,可见少量绿色荧光细胞,随转染时间的延长,细胞荧光表达量逐渐增加,各干扰质粒于转染72h荧光表达最强。shRNA干扰显著抑制HSP47蛋白的表达,以转染HSP47-1-shRNA 24h后对蛋白表达抑制效果最佳,对HSP47 mRNA的相对沉默效率为(25.83±1.79)%,与空白组及非相关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47-1-shRNA转染24 h,I、III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下调为(56.52±1.64)%和(53.48±2.54)%,转染48 h分别下调为(54.17±2.63)%和(50.21±2.34)%,明显低于空白组和非相关对照组(P<0.05),但各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SP47-shRNA干扰质粒对TGF-β1 mRNA的抑制效率以转染24 h效果最佳,相对表达分别为(63.23±2.18)%、(64.53±3.17)%和(75.19±4.20)%,均低于空白组和非相关对照组(P<0.01),但干预组间对TGF-β1的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范翔雪陶然黄加权邓菊红李兰马科徐蕾宁琴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47NIH3T3细胞III型胶原
- 热休克蛋白47-短发夹RNA对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的体内干预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47-短发夹 RNA (HSP47-shRNA)干预对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抗纤维化作用,探讨 HSP47在血吸虫肝纤维化中的相关机制。方法雌性 SPF 级 BALB/c J小鼠72只,60只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6±1)条/只,建立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另12只小鼠为未感染对照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经造模的小鼠均分成1 mg/kg HSP47-shRNA 质粒干预组、2 mg /kg HSP47-shRNA 质粒干预组、4 mg/kg HSP47-shRNA 质粒干预组、非相关对照shRNA 质粒干预组和感染对照组,每组12只。 HSP47-shRNA 干预组小鼠按浓度梯度,于感染第6~14周,每周1次经尾静脉高压注射;非相关对照 shRNA 质粒干预组于相同时间点注射2 mg/kg 非相关shRNA 质粒。以感染第14周为干预终点,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率、肝脏和脾脏大体形态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 PCR 和 Western 印迹法检测 HSP47 mRNA 和蛋白表达。实时荧光 PCR 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IL-13、IL-17 mRNA 的变化。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Student-t 检验。结果 HSP47-shRNA 体内干预主要定位于小鼠肝星状细胞。1、2、4 mg/kg HSP47-shRNA 质粒干预组小鼠至第14周分别存活4、3、3只,其中4 mg/kg HSP47-shRNA质粒干预组与感染对照组(存活2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8,P =0.043)。4 mg/kg HSP47-shRNA 干预组和感染对照组小鼠肝组织 HE 染色均可见慢性肉芽肿改变,虫卵周围包绕梭形胶原纤维,并有炎性细胞浸润;Masson 和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提示4 mg/kg HSP47-shRNA 干预组肝内胶原沉积较感染对照组减轻(t=3.191,P =0.039)。干预组 HSP47 mRNA 和蛋白水平下调的同时,Ⅰ型胶原、�
- 陶然黄加权李小丹李兰马科范翔雪焦云桃艾国宁琴
- 关键词:短发卡RNA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类
-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表达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小鼠血吸虫肝纤维化中的表达状况。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小鼠以腹部贴片法经皮肤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0±1)条,分别于感染后第4、6、8、10和12周两组各取3只小鼠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采血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常规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后观察肝组织胶原显微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TGF-β1、CTGF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感染后6~12周,模型组的ALT和AST水平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12周时,模型组的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73.53±31.12)U/L和(301.00±34.87)U/L均高于对照组的[(42.00±3.53)U/L和(96.58±11.26)U/L]。肝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发现,模型组的肝组织有虫卵肉芽肿沉积.汇管区的纤维化特别明显,呈干线性纤维化改变,切面上见门静脉分支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树枝状分布;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的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面积于感染后8周明显增加,感染后12周为(23.83±1.68)%,与对照组[(1.23±0.14)%]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10和12周,模型组的TGF-β1[(22.34±2.58)%和(25.82±3.01)%]和CTGF[(11.32±2.44)%和(14.51±2.05)%]的蛋白阳性区域面积与对照组[(2.56±0.87)%和(1.09±0.73)%]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6、8、10和12周,模型组的TGF-β1和CTGF mRNA相对转录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同时段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感染后10周时,TGF-β1 mRNA相对转录水平最高,为0.0721±0.0187,对照组的则为0.0089±0.0037;在感染后12周时,CTGF mRNA相对转录水平最高,为0.1136±0.0365,对照组的则为0.0293±0.0184;CTGF mRNA相对�
- 黄加权朱俊李兰焦云桃徐蕾陶然范翔雪马科郭威宁琴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肝纤维化血吸虫病BALB/C小鼠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Fas/FasL的表达及凋亡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Experimental autoimmune hepatitis,EAH),观察Fas/FasLigand(Fas L)的表达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肝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同种系肝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后两次经腹腔注入到C57BL/6小鼠体内建立EAH,观察其血清ALT、AST水平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检查血清中自身抗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Fas与FasL基因转录与蛋白的表达,TUNEL(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小鼠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建模后第28天的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肝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的Fas和FasL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强(P<0.05);光镜观察见正常小鼠肝脏组织无异常改变,而模型组小鼠可见散在或局灶性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于炎性区域中心及周围出现TUNEL阳性的肝细胞和淋巴细胞,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内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明显升高。结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肝组织炎症浸润与细胞凋亡共存,通过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与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生发展有关。
- 艾国肖芳李兰陶然黄加权严伟明宁琴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FASFASL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