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伟 作品数:14 被引量:67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窄带成像及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形态改变对胃黏膜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及放大内镜(narrow-band imaging system with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下胃小凹形态改变对诊断胃黏膜病变及早期胃癌的价值。方法对112例常规胃镜检查发现有局部胃黏膜病变(糜烂、颜色异常、隆起、浅凹陷、粗糙等)的患者,NBI-ME模式观察胃小凹形态,参照Tanaka分型对病变进行判断,同时病变区域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窄带成像及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形态改变诊断癌前病变(中-重度肠化、轻-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39.2%(44/112),诊断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42.3%(11/26);胃黏膜病变NBI-ME诊断癌前病变(中-重度肠化、轻-中度异型增生)的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77.9%,符合率为75.8%;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96.0%,符合率为94.6%。结论窄带成像及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形态能够提高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李亚俊 陶伟 杨力关键词:窄带成像 放大胃镜 胃小凹 早期胃癌 内镜下不同方式治疗难治性腐蚀性食管狭窄的临床研究(附3例报告) 2022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方式治疗难治性腐蚀性食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分别行内镜探条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及内镜下推进式放射状切开术(EPRD)治疗难治性腐蚀性食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反复内镜治疗后,3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并且随着治疗次数增多,狭窄缓解时间越长,吞咽困难改善也越明显。3种治疗方式中,支架植入术对吞咽困难的改善效果最明显。结论内镜探条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及EPRD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均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王海霞 陶伟 司岑关键词:食管狭窄 内镜 支架植入 肝硬化并重度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 2016年 患者男,52岁,确诊乙肝肝硬化2年,因呕血、黑便多次于我科住院治疗,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患者首次出现呕血、黑便症状,出血量大。2015年12月21日收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查乙肝五项提示"小三阳"。腹部CT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少量腹水(图1)。结合病史考虑乙肝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能性大,完善相关检查后评估肝功能分级在Child B级, 张艳婷 陶伟 何芳 苏厚强 杨少奇关键词:肝功能分级 胃底 脾大 曲张静脉 溃疡出血 静脉曲张破裂 胃癌高危人群评分模型的建立和伺机筛查方案的研究 背景和目的: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生率、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与进展期胃癌相比,早期胃癌具有非常高的治疗价值和较好的预后。胃癌普查和胃癌癌前疾病患者的定期随访是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但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胃癌普查很... 陶伟关键词:胃癌 文献传递 多发息肉样病变为表现的胃神经内分泌瘤1例报告 2017年 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虽大多数为良性,但均有潜在恶性可能[1]。原发性胃NET无典型临床症状,镜下可表现为隆起性、溃疡性等多种无特异性的病变,这就造成其诊断困难。近年来,随着内镜及病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诊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故目前胃NET在全国并不少见,但表现为多发息肉样病变者鲜有报道,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治疗多发息肉样病变为表现的胃NET1例。现报道如下: 孙昊 张艳婷 陶伟 胡建平 杨少奇关键词:根治性手术 用GLIM标准评估炎症性肠病营养不良及其影响因素 2022年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GLIM标准评估宁夏地区IBD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并了解影响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IBD病人9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及血常规、生化检查,用GLIM标准评估所有病人营养不良的情况,获取相关因素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因素,ROC曲线确定界值。结果:IBD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3.88%,其中UC为39.68%,CD为51.43%。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在UC病人中有ESR、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内镜学评分、疾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P <0.05),而在CD病人中有ESR、白蛋白、血红蛋白、并发症、疾病严重程度、内镜学评分及病变部位(P <0.05)。通过ROC曲线确定对于内镜学评分≥2、淋巴细胞≤1.23×10^9/L、血红蛋白≤121 g/L、白蛋白≤34.97 g/L或ESR≥13 mm/L的UC病人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对于内镜学评分≥2、血红蛋白≤120.5 g/L、白蛋白≤36.39 g/L或ESR≥37 mm/L的CD病人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结论:ESR、白蛋白、血红蛋白、疾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是IBD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对于内镜学评分≥2、白蛋白≤34.97g/L或ESR≥13mm/L的UC病人可能存在营养不良,而对于白蛋白≤36.39g/L的CD病人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并且均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王海霞 王睿 魏文英 余世文 陶伟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营养不良 影响因素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对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价值探讨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的265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NLR、FIB及二者联合对GIST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以出现复发或转移为结局绘制ROC曲线显示,当NLR=1.86、FIB=2.71 g/L时,NLR、FIB预测GIST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NLR组(NLR≥1.86)GIST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FS)及总生存期(OS)低于低NLR组(NLR<1.86,P<0.05),高FIB组(FIB≥2.71 g/L)GIST患者的RFS及OS低于低FIB组(FIB<2.71 g/L,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肿瘤直径、NLR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术前NLR、FIB升高的GIST患者预后较差,NLR与FIB联合检测是一种简单、低成本的预后指标,可用于临床上辅助判断术后GIST患者的预后。 应建芬 陶伟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纤维蛋白原浓度 预后 慢性胃病及胃癌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对慢性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亚群(PGⅠ、PGⅡ)水平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10月-2011年4月就诊的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263例(胃癌6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04例,消化性溃疡92例)及正常对照88例,采用快速尿激酶实验、病理吉姆萨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H.pylori检测及PGⅠ、PGⅡ含量测定。结果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阳性率为71.7%,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和正常对照分别为63.5%、56.7%和55.6%,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Ⅰ/PGⅡ下降,PGⅡ上升,消化性溃疡患者PGⅠ/PGⅡ下降,PGⅠ、PGⅡ上升(P<0.05或P<0.01)。胃癌患者PGⅠ、PGⅠ/PGⅡ较正常对照降低,但PGⅡ升高(P<0.01)。正常对照、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中HP+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与相应HP—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伴肠化及萎缩伴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Ⅰ/PGⅡ比值与单纯萎缩性胃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其PGⅠ/PGⅡ比值均明显高于胃癌患者(P<0.01)。单纯萎缩性胃炎、萎缩伴肠化、萎缩伴不典型增生患者中,HP+者血清PGⅠ、PGⅡ及PGⅠ/PGⅡ比值与相应HP—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和胃癌患者中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变化关系不大。 陶伟 张宁 杨力关键词:胃蛋白酶原类 胃疾病 胃肿瘤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术中辅助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弹性成像(endoscopic ultrasound elastography,EUS-E)辅助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诊断上消化道周围恶性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成功完成EUS-FNA的54例患者(57个病灶)的临床资料,依据完成FNA时是否辅助使用EUS-E分为EUS-E组和非EUS-E组,其中2020年5月—2021年2月完成FNA的30例患者(31个病灶)在行FNA时均辅助使用EUS-E,为EUS-E组,其余24例患者(26个病灶)在行FNA时未辅助使用EUS-E,进行常规EUS-FNA,为非EUS-E组。评估EUS-FNA诊断效能,比较EUS-E组和非EUS-E组的诊断效能。分析EUS-E组中患者的EUS-E评分。结果EUS-FNA诊断消化道周围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0.5%(33/41)、100.0%(16/16)、100.0%(33/33)、66.7%(16/24)和86.0%(49/57)。EUS-FNA在胰腺和其他部位(纵隔和腹腔)恶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78.6%(22/28)比84.6%(11/13),P=0.232]和准确率[83.8%(31/37)比90.0%(18/20),P=0.1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例(1.85%,1/54)患者出现并发症。EUS-E组中EUS-FNA诊断消化道周围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84.0%(21/25)比81.3%(13/16),P=0.186]和准确率[87.1%(27/31)比88.5%(23/26),P=0.186]与非EUS-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US-E组EUS-E评分≥3分预测恶性占位与最终诊断一致性较强(Kappa=0.63)。结论EUS-FN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细胞组织病理诊断手段,在诊断上消化道周围占位性病变中起重要作用。EUS-E评分能很好地预测占位病变良恶性,但EUS弹性靶向FNA在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上未表现出优势。 杨小荣 郭玉峰 张宁妹 黄睿 陶伟关键词:弹性成像技术 占位病变 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检测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2年7月-2013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32人,经胃镜检查及或手术组织病理检测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33例、早期胃癌组(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24例,进展期胃癌的患者41例,使用ELISA实验法测定所有患者外周血清的MIC-1的浓度,并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外周血清CEA、CA199的浓度。结果血清MIC-1浓度在胃癌(包括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明显升高,与慢性胃炎组(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间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MIC-1、CEA、CA199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9.2%、20.8%、25.0%,特异度分别为82.1%、97.0%、95.5%,准确度分别为81.3%、76.9%、76.9%;血清MIC-1、CEA、CA199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2.9%、41.5%、43.9%,特异度分别为82.1%、97.0%、95.5%,准确度分别为82.4%、75.9%、76.9%。联合MIC-1、CEA、CA199在早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0.6%,准确度为83.5%;联合MIC-1、CEA、CA199在进展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80.6%、准确度为85.2%。结论血清MIC-1有望成为筛查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肿瘤标记物。 吴佳 杨力 陶伟 黄李雅关键词: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胃癌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