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骏
-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ADR多元调解模式在基层法院的适用及范式危机
- 2014年
- 基层法院引入域外ADR多元调解模式,将其与本土资源相结合,在解决群众纠纷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ADR模式中,要求法官具备利益衡量和释明法律的司法技艺,以及具备充分的说理艺术。
- 陈骏
- 关键词:说理艺术
- 微小违法行为及其社会纠正探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微小违法行为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行为,其发生频率远高于一般违法犯罪行为。该行为直接影响人们正常的衣食住行,降低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当前对于微小违法行为的纠正,存在执法难度大、执法难以跟进立法等困境。本文分析了微小违法行为的特性并基于法律文化视角,探讨了违法诱因。提出从守法中心立场出发,通过创新社会纠正机制来治理微小违法行为。
- 陈骏
- 论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动产物权的适用空间
- 2014年
- 物权争议可以分为双方物权争议和三方物权争议,双方物权争议可以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而三方物权争议一般应适用物之所在地法,但在例外情形时也可以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物权和债权是紧密相联的,当事人在动产物权选择的法律与在合同中选择的法律会发生不一致甚至冲突的情况,发生冲突时,法官应主动查清当事人选法的合意,而不可径行认定动产物权的法律选择无效。
- 陈骏
- 关键词:意思自治
- 自然习惯与环境治理的冲突与调和——以农村“烧秸秆”行为为分析对象
- 2016年
- '禁烧秸秆'和'烧秸秆'是一组基层政府环境治理与农村农业生产习惯之间矛盾的体现。随着'雾霾'问题从环境化向社会化转变,基层政府在处置'烧秸秆'行为引发环境污染问题上尽其所能,但是村民基于传统的自然习惯和农业生产的成本考量,仍无法完全放弃'烧秸秆'的行为。对此在治理手段上,基层政府对公权力的应用是否合宪以及正当,以及农民坚持烧秸秆行为是一种'公民冷漠'还是能够得到法律宽容,都值得深入探究证立。这种自然习惯与环境治理间冲突的调和路径可能在于降低村民守法的成本与保障执法的程序正义。
- 韩振文陈骏
- 关键词:环境治理守法成本程序正义
- 《民诉法》视域下农村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探析被引量:3
- 2014年
- 本文以新《民诉法》第55条为视角,针对当前农村环境公益诉讼的困境,根据立法确立的"基本法+单行法"制度模式,提出农村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启动主体,通过对司法路径、制度保障等方面论证,与农村环境保护和救济结合,探索农民环境权益保障的出路。
- 陈骏曾荣
- 关键词:农村环境公益诉讼
- 微小违法行为演化为习惯的可能——基于正义观的分析
- 2017年
- 微小违法行为是社会均衡状态下大量发生的行为,相比于犯罪或重大违法行为,其发生概率大并且纠正难度大,本文试图从正义观角度认识并解释微小违法行为。基于常识和传统法律文化基因所集聚而成的正义观支配着人们的守法和违法,而正义观的局限性致使人们内心衍生一种违法的正当性观念,在此观念的确信之下,人们做出的微小违法行为极易演变为生活习惯,要纠正这种习惯化的违法行为,本文讨论了法律道德主义的重罚化和依靠时空变迁的正义观的扩大化两种路径。
- 陈骏
- 关键词:常识正义观
- 法律道德主义适用于微小违法行为治理的可能与限度被引量:1
- 2017年
- 法与道德关系是法理学的元命题,关于微小违法行为的规制路径便镶嵌其中。此类行为是一种违反公共道德、侵犯公共利益的微小过错行为,在陌生人社会的具体场景里,当前过于柔和、松散的法规范难以有效因应。通过对法律道德主义的还原与激活,从治理1.0向2.0迭代,能够以法律形式对不道德行为进行强制,所体现的硬度与密度在规范性层面能够对微小违法行为的治理产生实效。在法治政府主导下的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背景之下,法律道德主义的适用还应当保持与法律父爱主义的距离,在私人道德与公共道德、公共利益与公民权利之间,保持必要的合理性限度。
- 陈骏苏晓宏
- 关键词:父爱主义规制路径
-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 2016年
- 从古典时期'公民美德'就作为城邦的集体主义体现,但在当下盛行的个体理性主义之中,很难再延续雅典时候的荣光。以时间叙述的脉络展开,从柏拉图《理想国》里对'公民美德'与善、城邦之间的关系,到卢梭将'公民美德'化为《爱弥儿》中内在的蕴意,最后到功利主义笼罩下的'公民冷漠',这种对'公民美德'的源流、培育以及所面临挑战的分析,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论题:唤醒'公民美德'并不是'回归古典',而是依赖于立法化拯救,进而实现善治的愿景。
- 陈骏韩振文
- 关键词:公民美德立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