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长河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4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胫骨
  • 3篇接骨
  • 3篇接骨板
  • 3篇骨板
  • 3篇关节
  • 2篇胸骨
  • 2篇胸骨骨折
  • 2篇中下段
  • 2篇胫骨中下段
  • 2篇内固定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固定术
  • 2篇负压
  • 1篇右大腿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机构

  • 1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唐山市第二医...

作者

  • 11篇陈长河
  • 10篇李冀
  • 6篇梁伟
  • 4篇黄星会
  • 2篇陈杰
  • 2篇赵红宾
  • 1篇刘丹
  • 1篇焦翔
  • 1篇孙博
  • 1篇关鹏飞
  • 1篇张志刚
  • 1篇张保亮
  • 1篇焦祥
  • 1篇赵亮
  • 1篇陈德生
  • 1篇梁洪杰
  • 1篇曹海涛

传媒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吸收线加掌骨钉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疗效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12例可吸收线加掌骨钉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5例,3例非手术治疗,12例采取可吸收线加掌骨钉治疗。结果1例因去除克氏针后患者没有积极有效功能锻炼恢复较差,其余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可吸收线加掌骨钉治疗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起到坚强内固定,维持肘关节稳定性,加上后期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其功能恢复良好。
尹向超焦翔陈长河李冀陈杰梁伟张保亮刘丹
关键词:肘关节并发症桡骨骨折并发症尺骨骨折并发症
负压吸引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负压吸引治疗方法(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NPT)最初只是对复杂创伤的一种辅助疗法[1,2],国外将其发展并称为负压辅助封闭治疗方法(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
梁伟陈长河李冀黄星会
关键词:负压
胫骨中下段骨折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胫骨远端骨折在下肢骨折中仅占1%。胫骨中下段因其有限的软组织包裹,和此部位相对较差的血液供应,术后具有相对较高的骨不愈合并发症,如感染和不愈合。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包括内固定治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和外固定架治疗。
梁伟黄星会陈长河李冀
关键词:胫骨骨折内固定外固定手术治疗
负压封闭辅助引流技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外用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2年
背景:目前在国内锁定接骨板常作为内固定器材使用,国外仅有少数病例报道将其作为外固定器材使用,而负压封闭辅助引流技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外用治疗开放骨折的病例,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负压封闭辅助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联合锁定板外用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负压封闭辅助引流技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外用技术,B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常规换药治疗。结果:80例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A组软组织恢复时间(13.70±1.89)d,B组(18.00±2.82)d;A组肉芽生长时间(4.90±1.10)d,B组(13.40±1.89)d,外固定架持续时间A组(14.30±1.88)d,B组(40.40±5.64)d;A组骨折愈合时间(16.10±1.85)周,B组(29.40±2.91)周;A组总住院天数(4.90±1.10)周,B组(10.90±3.28)周;A组踝关节活动度为34.40°±0.69°,B组20.20°±6.07°。数据对比分析后,A组均优于B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辅助引流技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外用技术简单,可靠,创伤小,功能恢复快,是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的合理方法。
梁伟陈长河李冀黄星会
关键词:负压锁定接骨板开放骨折胫骨中下段
肩关节功能评估的历史与现状被引量:16
2014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肩关节损伤修复后的功能要求愈发提高,因此其功能评估方法一直是广大医疗工作者争论的热点。目前大体可分为主观评分系统:⑴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⑵牛津大学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⑶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⑷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⑸L'Insalata 肩关节问卷。主客观综合评分系统:⑴Constant-Murley评分;⑵Neer评分系统;⑶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专门针对肩关节不稳而设计的特殊评分系统:⑴Rowe评分;⑵牛津大学肩关节不稳评分;⑶西安大略肩关节不稳指数。近些年,又开展了3D深度测绘相机实时计算肩关节活动度和便携式肌力测试,从两方面讨论肩关节运动和肩部肌肉的功能状态,为肩关节的评分方法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这些评估系统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但由于肩关节解剖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复杂性,评估的项目很难全面涵括,所以迄今为止在国际上没有一种能被广泛认可的标准。现将肩关节评分方法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做一综述,以期对现有评分系统进行改进与升级。
赵红宾陈长河李冀尹向超殷利川
关键词: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分系统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新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骨折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术后容易导致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和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和日常工作生活。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最大程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一直是困扰关节科医师一个较为棘手的难题。
赵亮张志刚陈长河陈德生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
经皮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胸骨骨折1例被引量:1
2013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1岁,因高处坠落,胸部先着地,致胸郎肿痛伴呼吸困难1h 30min,于2011年9月27日入院。急诊摄x线片检查:侧位片见胸骨体中下部骨小梁连续性中断。诊断为“单纯胸骨骨折,多发软组织挫伤”。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于2011年10月3日行经皮双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术。采用全身麻醉。分别于骨折两端距离约10cm处,
梁伟陈长河李冀黄星会
关键词:胸骨骨折外科手术微创性骨折固定术
肋骨骨折治疗进展被引量:10
2010年
孙博李冀陈长河
关键词:肋骨骨折
重建接骨板治疗胸骨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胸骨骨折重建接骨板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5例外伤导致移位明显的胸骨骨折患者进行胸骨骨折切开复位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术,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6~55岁,平均46岁。结果15例患者X线检查提示胸骨骨折愈合良好,临床效果满意。无远、近期切口感染及前胸活动受限及局部皮肤明显不适,无再骨折、内固定物松动、脱位。结论采用重建接骨板治疗胸骨骨折有简便易行、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经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梁洪杰陈长河李冀焦祥
关键词:胸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中保护锁骨上神经重要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认识锁骨上神经的解剖分布及其功能,同时注意在锁骨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对锁骨上神经的游离和保护.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共15例锁骨骨折患者,术中均行锁骨上神经分离保护,术后随访3.0 ~8.0个月,平均(6.5±0.3)个月.结果 14例未出现锁骨上神经损伤的症状体征(锁骨上神经损伤的症状有:胸壁有不同程度皮肤的感觉过敏或是感觉迟钝,同时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角化).1例术后1个月内皮肤感觉迟钝麻木,3个月后胸前皮肤感觉逐渐正常,考虑术中可能有过度牵拉造成的神经挫伤.结论 锁骨上神经从胸锁乳突肌中点处穿出筋膜,支配颈部皮肤.锁骨上神经斜行穿越锁骨,位于颈阔肌的浅面,手术暴露时应注意辨别和保护,防止发生上胸壁的感觉过敏或感觉迟钝等并发症.
殷利川陈长河李冀陈杰曹海涛尹向超赵红宾梁伟贺银川
关键词:锁骨骨折手术治疗锁骨上神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