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艳秋

作品数:78 被引量:461H指数:1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营养
  • 23篇糖尿
  • 23篇糖尿病
  • 19篇老年
  • 16篇血糖
  • 10篇膳食
  • 10篇住院
  • 9篇糖尿病患者
  • 9篇病患
  • 8篇代谢
  • 8篇血糖指数
  • 8篇营养不良
  • 8篇尿酸
  • 8篇2型糖尿
  • 8篇2型糖尿病
  • 7篇营养状况
  • 7篇老年人
  • 7篇病人
  • 6篇贫血
  • 5篇脂代谢

机构

  • 76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上海市静安区...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华山医院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上海市闵行区...
  • 2篇上海市静安区...
  • 2篇上海市静安区...
  • 2篇上海市东海老...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南通医学院
  • 1篇上海汽轮机有...

作者

  • 77篇陈艳秋
  • 63篇孙建琴
  • 54篇宗敏
  • 26篇谢华
  • 25篇陈霞飞
  • 23篇陈敏
  • 18篇徐丹凤
  • 16篇李士捷
  • 15篇韩维嘉
  • 12篇华莉
  • 11篇张鑫毅
  • 10篇冯颖
  • 10篇林轶凡
  • 9篇姜菁静
  • 9篇肖菲
  • 8篇潘逸茹
  • 8篇易青
  • 7篇张美芳
  • 7篇汤丽新
  • 7篇王彦

传媒

  • 10篇老年医学与保...
  • 7篇肠外与肠内营...
  • 7篇中华内分泌代...
  • 5篇中国营养学会...
  • 3篇中国糖尿病杂...
  • 3篇营养学报
  • 2篇上海预防医学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国营养学会...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营养健康新观...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型营养评定法(MNA)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应用的探讨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采用MNA法调查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MNA在中国老年病人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结合主观全面评定法(SGA)来探讨MNA法在老年住院病人中的可靠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整群随机抽取年龄≥60岁,能够有效配合完成MNA、SGA问卷的老年住院病人371人。结果MNA法调查显示,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存在危险的患病率分别为14.3%和50.6%,35.1%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良好,MNA的敏感度77.5%,特异度52.9%,MNA与主要营养评价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SGA法调查显示,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6.5%,SGA的敏感度19.6%,特异度95.4%。结论MNA分值大小在评估老年人群营养状况与生化检测、人体测量、饮食调查结果在总体趋势上是一致的,MNA评分的分值高低能代表老年人群营养状况水平。与SGA相比,MNA在检测老年人营养不良及其高度危险的能力明显强于SGA。
陈艳秋孙建琴宗敏韩维嘉陈敏陈霞飞张美芳刘景芳汪毓诚
关键词:营养评价人体质量指数营养不良
膳食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调节受损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和血糖转归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膳食替代治疗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从社区招募IGR患者,随机分入干预组(n=46)和对照组(n=42)。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期12个月,基线时两组受试者均接受健康教育和糖尿病防治宣教。此外,干预组还接受两阶段的综合干预,在干预第1~3月,受试者接受膳食替代干预和生活方式干预;干预第4~12月,每月随访一次,了解受试者的血糖和饮食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受试者的体重减轻大于对照组[(-1.8±2.2)kg vs.(-0.6±2.5)kg,P<0.05],主要表现为体脂重量减少。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的LDL-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1c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基线水平相比,干预组受试者的SOD升高6.15 U/ml,而对照组降低16.71 U/ml(P<0.05)。干预前后各组之间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变化无显著改变(P>0.05)。但与基线水平相比,干预组受试者的钙、铁、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水平增高(P<0.05或P<0.01)。干预组有39.0%患者的血糖转归到正常水平,对照组的转归率仅有7.5%,两组的转归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的膳食替代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能改善IGR患者的体重、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有效地提高IGR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有利于IGR患者的血糖转归到正常水平,因此膳食替代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可作为促进糖调节受损转归的有效措施。
徐丹凤孙建琴陈敏陈艳秋孙玮唐倩如
关键词:糖调节受损氧化应激
糖尿病食谱的计算机实现
目的研制一种功能性强的营养软件,为需营养指导的特殊人群提供科学的配膳。方法按照营养素供给量,根据操作者所选食谱,对食谱中各食物原料进行定量计算。结果配制的食谱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本系统具有可扩充性、速度快、操作简单等特...
陈艳秋陈霞飞黄中文
文献传递
不同热能低蛋白饮食对CRF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热能的低蛋白饮食对CRF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经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氮质血症期病人26例(血肌酐<354ummol/L),随机分成A组:高热能、低蛋白饮食组(热能≥30-35Kcal/Kg.d...
韩维嘉宗敏陈艳秋沈雅英陈霞飞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将219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以HbA1c水平分为2组,HbA1c〈6.5%组108例、HbA1c≥6.5%组111例.分别比较两组的血压、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以及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 (1)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6.5%者占49.32%;(2)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49、0.20,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呈负相关(r=-0.16,P〈0.05);(3)营养素摄入量与HbA1c的关系表现为: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总脂肪是影响HbA1c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4)与≥6.5%组相比,HbA1c〈6.5%组摄入较多水果.≥6.5%组纯能量类食物摄入过多,且蛋白质、总脂肪和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多于HbA1c〈6.5%组(P〈0.05);(5)拟合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摄入较多粗粮杂豆、水果分别使HbA1c均值降低0.36%(P〈0.10)、0.46%(P〈0.01);适量减少畜肉、油脂摄入量平均使HbA1c降低0.42%(P〈0.05)、0.37%(P〈0.10).结论 目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6.5%者比例不高,HbA1c〈6.5%者与HbA1c〉≥6.5%者的营养状况差异明显,饮食对HbA1c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治疗,尽早实现糖尿病控制达标.
徐丹凤陈艳秋陈敏谢华唐倩如孙玮陈爱芳孙唯佳林轶凡姜菁静孙建琴
关键词:HBA1C血糖控制糖尿病营养状况膳食结构
小腿围在上海老年人肌肉减少症评估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上海老年人小腿围(Calf circumference,CC)和四肢骨骼肌指数(ASM/身高)、握力(HGS, handgrip strength)、步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CC与低骨骼肌肌量、力量和功能的诊断...
白慧婧孙建琴陈敏谢华陈艳秋
关键词:CC握力
文献传递
低GI膳食替代对2型糖尿病防治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GI)膳食替代对2型DM患者体重、糖脂代谢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 127名社区2型DM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每天509低GI膳食(GI值为42.13)替代受试者约200kca...
陈敏陈艳秋华莉宗敏肖菲易青姜菁静林轶凡徐丹凤孙建琴
补充铁剂对上海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改善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补充铁剂的效果,探讨维持育龄妇女正常铁营养状况的总铁摄入量。方法招募贫血的育龄妇女74名,年龄21~45岁,按血红蛋白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日分别口服一包铁营养包(主要成分为焦磷酸铁和富马酸亚铁,含铁元素8mg)和安慰剂,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效果。干预前、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均进行缺铁性贫血相关指标检查、膳食频率调查及24 h膳食回顾调查。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值达标人数分别为15人(44.1%)和5人(14.3%),P〈0.01;血清铁蛋白达标人数分别为11人(35.5%)和4人(12.1%),P〈0.05。膳食铁的平均摄入量为14.0mg/d。总铁摄入量(膳食铁加补充的铁)与血红蛋白值的改变呈正相关(r=0.57,P﹤0.01)。膳食纤维摄入多和月经量多则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连续6个月每日补充8mg铁能有效改善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每日摄入23.2mg铁可维持正常铁储存状况。
汪正园孙建琴王露宗敏陈艳秋林轶凡徐丹凤姜菁静潘逸茹朴建华黄振武杨晓光
关键词:铁剂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膳食营养
茶多酚和维生素C联合补充对高尿酸血症伴脂代谢异常者的改善效果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茶多酚(TP)和维生素C(VC)联合补充对高尿酸血症伴脂代谢异常的改善作用及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4名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伴脂代谢异常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TP 300mg/d+VC 250mg/d)及对照组(安慰剂),比较两组干预1年前后血清尿酸、血脂代谢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96名患者完成研究(失访率13.1%)。干预后两组血尿酸水平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vs对照组(0.437±0.071)mmol/L vs(0.465±0.059)mmol/L,P=0.037];试验组TC水平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下降[干预组vs对照组(5.32±0.85)mmol/L vs(5.68±0.80)mmol/L,P=0.036]。TG,LDL,HDL及FBG两组干预后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试验组血清MDA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下降[(2.58±1.17 nmmol/ml)vs(3.65±1.8 nmmol/ml),P=0.003],SOD,GSH两组干预结束时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MDA分别下降65.49%,31.99%;SOD分别升高56.02%,31.61%;GSH分别升高9.51%,3.36%。两组间MDA,SOD有统计学差异(P<0.05),GSH两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试验组CRP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下降[(1.34±1.26 mg/L)vs(2.22±2.03 mg/L),P=0.021]。结论茶多酚和VC的联合补充有助于降低高尿酸血症伴血脂代谢异常者的血尿酸及血脂水平,并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
谢华戢璐陈敏陈艳秋黄承钰孙建琴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抗氧化茶多酚维生素C
住院病人营养不良患病率调查与分析被引量:54
2006年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及其分布。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北京和上海7所三甲综合医院的4 549例住院病人病例进行调查。结果:低体重患病率,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分别为11.12%、12.22%和14.62%;低清蛋白血症患病率,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分别为20.27%、31.57%和19.75%;营养不良性贫血患病率,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分别为40.36%、53.12%和50.66%。结论: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病人入院时已有较高的营养不良患病率,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未获得改善,故出院时的营养指标均低于入院时。
陈艳秋孙建琴宗敏韩维嘉蔡东联于康刘景芳高健张美芳陈霞飞赵文华陈君石
关键词:低体重贫血营养不良住院病人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