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中对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试验组给乌司他丁2万U/k(g麻醉诱导后CPB前静脉推注一半,另一半预充体外循环机内),对照组不给药。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m(inT2),CPB结束后1(hT3)、24(hT4)、36(hT5)取桡动脉血标本,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10(IL-10);麻醉诱导前(T1),CPB结束后1(hT3)、24(hT4)和36(hT5)测定动脉血气,对比观察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及呼吸指数(RI)。术后1h、12h、36h常规拍胸片,以胸片中有明显斑片状阴影、肺不张为阳性,对比观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PB开始后,两组桡动脉血TNF-a、IL-10进行性增高。TNF-a于CPB结束后1h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P<0.01)。IL-10于CPB结束后24h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试验组增高更显著(P<0.05)。③对照组T3、T4、T5的A-aDo2及RI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及RI低(P<0.01)。④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斑片状阴影2例,没有肺不张发生;对照组:明显斑片状阴影4例,肺不张1例。结论在体外循环过程中,乌司他丁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a的产生,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 陈聪李伦明曹民娟林华赋
- 关键词:乌司他汀体外循环
- 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中对磷酯酶A2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 观察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及磷酯酶A2(PLA2)的影响,探讨肺动脉灌注对减轻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30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在体外循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T3)、手术结束(T4)和术后6 h(T5)各时间点取桡动脉血标本,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磷脂酶A2;在T1、T3、T4、T5对比观察血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结果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B开始后,两组的PLA2进行性增高,手术结束时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麻醉诱导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肺保护组T2、T3、T4、T5分别为(68.4±15.2)mg/ml、(86.9±25.6)mg/ml、(132.6±37.2)mg/ml、(96.53±6.1)mg/ml;对照组分别为(88.5±13.3)mg/ml、(107.3±25.6)mg/ml、(157.6±35.7)mg/ml、(113.6±39.5)mg/ml].肺保护组T3、T4、T5氧合指数分别为368±41、338±35、325±65,高于对照组(327±31、309±29、299±63);肺保护组T3、T4、T5肺静态顺应性分别为(28.3±2.9)ml/cm H2O、(25.1±2.8)ml/cm H2O、(22.5±3.8)ml/cm H2O,高于对照组[(25.1±3.2)ml/cm H2O、(21.6±2.4)ml/cm H2O、(19.3±4.2)ml/cm H2O].结论 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不仅可以改善氧合,同时抑制磷酯酶A2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 陈聪曹民娟李伦明马丽芳闵振兴周新明
- 关键词: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磷酯酶A2
- 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12周为1疗程。于人组时、1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试验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3.91±7.39)分,(38.67±6.59)分比(44.89±8.59)分](P〈0.01);12周末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比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5.68±7.92)分,(38.67±6.59)分比(46.81±9.68)分](P〈0.01)。12周末生活质量总指数试验组为(8.88±1.63)分,对照组为(7.94±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曹民娟彭美娟庞彩兰李伦明陈聪
- 关键词:心理干预高血压生命质量
- 原发性肺动脉平滑肌肉瘤一例
- 2006年
- 曹嘉正李伦明林华赋陈聪周新明
- 关键词:原发性肺血栓栓塞症肿瘤临床死亡率手术中
- 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中对血氧合指数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氧合指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肺动脉灌注对减轻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3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结束(T2)、手术结束(T3)和术后6h(T4)测算氧合指数(PaO2/FiO2)。收集手术结束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d(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组患者体外循环结束、手术结柬、术后6h的氧合指数分别为(421±31)、(382±41)和(370±39)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0±33)、(321±38)和(315±41)mmHg(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TNF—α和IL-6水平肺保护组分别为(0.985±0.378)、(156.736±52.485)μg/L,低于对照组的(15.589±6.385)、(735.967±83.485)μg/L(P〈0.01)。结论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不仅可以改善氧合,同时抑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和IL-6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 陈聪曹民娟李伦明马丽芳关柏锐闵振兴周新明张志刚王广阔
- 关键词:肺动脉灌注支气管灌洗细胞因子
-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和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体外循环下采用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2例。结果死亡3例,无术后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综合评价病情、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和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外科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 周新明黄杰李伦明陈聪林华赋曹嘉正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
- 28例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体会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总结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我们收治的缩窄性心包炎28例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全麻下行心包剥脱术28例,治愈25例(89.3%),好转2例(7.1%),死亡1例(3.6%)。结论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是最有效的手段,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加强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本病疗效、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周新明黄杰李伦明陈聪林华赋曹嘉正
- 关键词: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手术
- 心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治疗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心理干预。12周为1疗程。于人组时、1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AS、B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试验组与对照组SAS、BDI评分比较显著降低[分别为(32.51±8.74)分比(41.84±8.03)分;(13.5±7.24)分比(21.5±5.2)分](P〈0.01);12周末试验组SAS和BDI评分比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2.51±8.74)分比(47.43±8.16)分;(13.5±7.24)分比(28.75±5.32)分](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各分量表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表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曹民娟彭美娟庞彩兰李伦明陈聪
- 关键词:心理干预生命质量
- 乌司他丁复合血凝酶对体外循环中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复合血凝酶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乌司他丁复合血凝酶组(A组)、乌司他丁组(B组)、血凝酶组(C组)及对照组(D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全身肝素化前(T1)、肝素中和后10min(T2)、术后12h(T3)取颈内静脉血测定血小板数(PLT)和凝血三项(PT、aPTT、Fb),观察术后6h、24h胸腔引流量及总量。结果各组一般资料及肝素化前的PLT、凝血三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T2、T3时PLT和Fb较T1时减少,PT、aPTT较T1时延长;A、B、C三组在T2、T3时的PLT及Fb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T]时A组PLT为(145.7±51.3)×10^9/L,Fb为(3.97±1.1)g/L;B组PLT为(131.4±46.7)×10^9/L,Fb为(3.21±0.13)g/L;C组PLT为(133.1±41.7)×10^9/L,Fb为(3.17±0.15)g/L;对照组PLT为(105.4±65.8)×10^9/L,Fb为(22.58±0.17)g/L],A组增高更明显(P〈0.05);A、B、C三组在T2、T3时PT及aPT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T3时A组PT为(17.7±1.4)s,aPTT为(41±6)s;B组PT为(22.1±1.5)s,aPTT为(48±8)s;C组PT为(23.3±0.8)S,aPTT为(47±3)s;对照组PT为(26.9±1.6)s,aPTT为(57±8)s],A组缩短更明显(P〈0.05);A、B、C组术后6h、24h引流量及总量少于对照组(JP〈0.05)[A组术后引流总量为(573±89)ml,B组为(784±87)ml,C组为(796±89)ml,对照组术后引流总量为(1256±114)ml]。A组引流量及总量少于B、C两组,B组与C组术后6h、24h引流量及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凝血酶对凝血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两者复合使用对凝血功能有更好地保护作用,可减轻术后非外科性出血,减少输血量。
- 陈聪曹民娟李伦明林华赋闵振兴周新明马伦超
- 关键词:体外循环乌司他丁凝血酶凝血功能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房缺封堵术的快通道麻醉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右胸小切口房缺封堵术快通道麻醉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22例患者,ASAI-Ⅱ级,择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以瑞芬太尼及丙泊酚诱导和维持,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于(50±10)。分别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分别于各个时点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各时点的肾上腺素(E)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在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2)、切皮时(T4)比麻醉诱导前(T1)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1min(T3)比麻醉诱导前(T1)明显增高(P<0.05)。术后恢复好,无术中知晓。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右胸小切口房缺封堵术的麻醉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平稳,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术后能早期拔管,适用心脏快通道麻醉。
- 闵振兴陈聪林华赋李伦明周新明
- 关键词:瑞芬太尼房间隔缺损快通道心脏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