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细胞
  • 18篇单克隆
  • 18篇抗体
  • 18篇克隆
  • 17篇单克隆抗体
  • 9篇免疫
  • 9篇抗原
  • 8篇淋巴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7篇淋巴细胞
  • 5篇表型
  • 4篇特异
  • 4篇特异性
  • 4篇白细胞
  • 3篇单抗
  • 3篇造血
  • 3篇生物学
  • 3篇偶合物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机构

  • 30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天津市儿童医...
  • 2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江西省中医药...
  • 1篇江西省医学科...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35篇陈璋
  • 15篇沈德诚
  • 14篇汤美华
  • 8篇杨希峰
  • 7篇张金香
  • 7篇陈辉树
  • 6篇白金芬
  • 5篇杨纯正
  • 5篇于爱新
  • 4篇孙同哲
  • 4篇佘鸣
  • 3篇段世利
  • 3篇苏月来
  • 3篇王志澄
  • 3篇麻柔
  • 3篇朱祯平
  • 3篇王琦
  • 2篇汤晓培
  • 2篇齐淑玲
  • 2篇薛向军

传媒

  • 7篇单克隆抗体通...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细胞生物学杂...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天津医药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白血病
  • 1篇第六次全国电...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5
  • 6篇1994
  • 3篇1993
  • 4篇1992
  • 5篇1991
  • 7篇1990
  • 5篇1989
  • 1篇198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个非系性抗原的单抗-CD45、CD45R和CD53的特性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
1991年
第四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协作组会议(1989.2)的两个主要特点之一是对于人类白细胞表面分子的研究重点已由严格的系统特异性抗原转移到非系统性抗原,即对于分布在多系统的白细胞共同抗原(LCA)研究开始受到广泛重视。1988年我们曾向第四届协作组提交了6个非系统单抗,都得到会议正式命名,它们分别为HI30、HI73(
沈德诚陈璋白金芬杨希峰汤美华张金香余鸣陈辉树杨纯正陈正秋
关键词:抗原单克隆抗体
尿毒症患者淋巴细胞产生IL-2能力及IL-2R表达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1994年
测定35例尿毒症患者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水平和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透析和未透析尿毒症患者的淋巴细胞产生IL-2的活性水平均明显下降,激活前淋巴细胞IL-2R表达增多。尿毒症患者经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后,淋巴细胞产生IL-2的活性水平有一定提高。研究结果为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供了实验依据。
于文慧马腾骧张璐仁陈璋杨希峰
关键词:尿毒症白细胞介素2
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胡国柱陈璋文珠张进聂荣庆江希照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T细胞亚群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的初步研究
1991年
本文用 APAAP 免疫组化方法对20例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7例(85%)急性白血病有特征性或相关性标志,其中非 T-ALL10例(Ⅰ、Ⅱ、Ⅲ型为3、2和5例),T-ALL 2、AML 1、AMMoL 及双表型各2例。不能确定表型1例(5%)及无标志者2例(10%),认为免疫组化有利于鉴别形态特殊的白血病。临床(瑞氏染色)诊断、细胞化学及免疫组化检测三项结果一致者9/16(56.25%),临床诊断与免疫组化两项一致者3例,临床诊断与细胞化学结果一致,而免疫表型不能确定及无标志者2例,三项结果均不一致者2例。1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免疫表型无相关性。
陈辉树张淑清甘芾崔文汤美华陈璋
关键词:白血病免疫组化免疫分型
第五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简介被引量:1
1994年
第五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简介陈璋,沈德诚,汤美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300020)第五届国际人类自细胞分化抗原协作组会议(5thIHLDAWSC)在Schlossman主持下,已于1993年11月3-7B在美国波士顿召开.100...
陈璋沈德诚汤美华
关键词:白细胞分化抗原淋巴细胞系白细胞共同抗原宫颈癌细胞系双月
10例巨核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被引量:2
1995年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_7)由于缺乏足够特异的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特征,不易诊断。80年代血小板过氧化酶反应(PPO)在电镜中的发展以及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McAb)的应用,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较易被识别出来。最近资料表明:M_7占成人ANLL的2~8%,儿童的14%,婴幼儿可高达20%。约占全部急性白血病的8~10%,成人M_7多见于二次性白血病,即实体瘤化疗后发生白血病,或慢粒急变后,或MDS、MF变为白血病者。本文检测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发现与证实10例M_7,发生率9.8%。其中3例为慢粒急变;7例为原发。10例患者均至少有一种抗血小板膜糖蛋白McAb阳性>30%。HLA-DR阳性率低者CD_(41)、CD_(12)阳性率高。免疫表型为HLA-DR3/10(+)、CD_5(—)、CD_9(+)、CD_(10)(—)、CD_(19)(—)、CD_(20)(—)、CD_(13)5/9(+)、CD_(33)2/2(+)、CD_(41a)8/8(+)、CD_(41b)9/9(+)、CD_(42b)5/5(+)。表明原始巨核细胞可同时表达早期髓系抗原CDs_(33),部分表达CD_(13)。CD_(4?
薛向军麻柔公殿广刘锋王忠芬李柳陈璋
关键词: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
单克隆抗体(HI_(30))-丝裂霉素免疫偶合物的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用Dextran T-40的氧化产物葡聚糖多聚醛(polyaldehyde,PAD)作为中间载体,将鼠抗人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HI_(30)与抗癌药丝裂霉素(mitomgcin C,MMC)形成共价连接,制备HI_(30)-PAD-MMC免疫偶合物。偶合物的特异性毒性依赖于单克隆抗体(单抗)和靶细胞表面抗原位点的结合。偶合物基本上保持原有的抗体结合活性及药物细胞毒,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朱祯平杨纯正陈璋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丝裂霉素免疫偶合物
单抗—药物偶合物对HL60细胞特异性结合与内化的研究
1990年
我们在电镜水平上用胶体金标记技术研究H198单抗与柔红霉素(DNR)偶合物(HI98-DNR-Au)对HI98抗元的特异性结合和内化作用。结果表明HI98-DNR-Au与HL60细胞在4℃孵育60分钟后,可见金颗粒与100%HL60细胞的表面膜结合;在上述条件孵育后,然后再在37℃中孵育15分钟,金颗粒可在30%的细胞胞浆内以及8%的核内出现;胞浆内的金颗粒可随孵育时间的延长(30’,60’,120’和240’)而明显增加,而表面膜上的金颗粒则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金颗粒通过吞饮泡的形成而内化。在吞饮泡内簇集的金颗粒可融合成金斑块或破碎成细粒,一些金颗粒通过吞饮泡的膜或胞膜进入胞浆以及通过核膜而进入核内。但作为对照。
刘杰文朱祯平刘津华褚雁齐淑玲杨纯正陈璋
关键词:偶合物血液细胞
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表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1989年
自从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应用于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的研究以来,人们对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功能性亚群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从而促进了对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肿瘤细胞来源、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发展。1984年以来,应用一套自制及进口的McAbS,我们对205例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表面标记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中国淋巴细胞白血病类型和免疫学表型的一些特点。
陈璋王志澄汤美华王琦沈德诚林泽嬉
关键词: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学表型细胞表面标记细胞表面抗原淋巴细胞分化巨核细胞白血病
HIP_2:一个新的刺激型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生物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
1989年
单克隆抗体(单抗)是研究血小板膜表面结构的重要分子探针。自从1980年第一个抗血小板单抗Tab问世以后,开始了血小板表面糖蛋白性质和生物学意义的研究,发现了一些与血小板激活有关的受体位点,为血小板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为探索血小板相关性疾患等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线索。根据单抗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可分为刺激型,抑制型和无作用型三大类。
陈璋包函鑫于爱新李家增武晓伟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血小板膜血小板激活相关性疾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