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有超
作品数:
5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合作作者
柴惠芬
西安交通大学
方其先
西安交通大学
范群成
西安交通大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1篇
会议论文
领域
4篇
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5篇
共渗
4篇
氮碳共渗
4篇
碳氮共渗
4篇
奥氏体
3篇
奥氏体氮碳共...
1篇
渗层
1篇
生长动力学
1篇
疏松
1篇
热力学分析
1篇
相组织
1篇
金相
1篇
金相组织
1篇
机械零件
1篇
淬火
机构
5篇
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5篇
陈有超
3篇
柴惠芬
2篇
方其先
1篇
范群成
传媒
2篇
金属热处理学...
1篇
国外金属热处...
1篇
中国机械工程...
年份
1篇
1994
1篇
1993
1篇
1992
1篇
1991
1篇
1990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奥氏体氮碳共渗的组织形成和热力学分析
陈有超
700℃氮碳共渗和表层淬火的研究
1993年
序言在850~875℃和560~580℃温度下实现的氮碳共渗过程.强化了机械零件,在工业上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一些研究表明.在600~700℃进行氮碳共渗也是有前途的。在600~700℃下,进行氮、碳共渗的钢或铸铁能形成富氮马氏体的同时能扩大ε相均匀性范围.促进碳的扩散活化作用,增加和加速零件表面的氮碳化合物层的形成。钢经氮碳共渗—淬火后,在化合物层下能够获得高硬度的氮碳马氏体层。
陈有超
关键词:
碳氮共渗
淬火
机械零件
奥氏体氮碳共渗的生长动力学和内部过程
1994年
奥氏体氮碳共渗时渗层增长常偏离抛物线规律,呈现正偏差和负偏差,ε相层甚至出现负增长。分析了这一生长特点与炉内气氛的关系。根据共渗层中碳、氮原子分布的互补性、碳原子浓度的负梯度现象,讨论了碳、氮原子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少量碳原子对共渗过程的影响,解释了氮碳共渗时的生长动力学,并对渗层正常生长的条件作了分析。
陈有超
柴惠芬
方其先
关键词:
奥氏体
碳氮共渗
生长动力学
奥氏体氮碳共渗的疏松形成机理
被引量:1
1992年
观察了奥氏体氮碳共渗后试样表面的疏松形态,分析了气氛及钢的成分对疏松的影响。发现疏松程度与气氛的氧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疏松深度及特征与内氧化深度、氧化物密度、尺寸及形态相吻合。对传统的疏松形成机理——氮分子聚合理论提出了补充,认为内氧化物为疏松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外来核心,氮原子析出和聚合使疏松逐渐长大。内应力为疏松形成提供了附加的驱动力。
柴惠芬
范群成
陈有超
关键词:
疏松
奥氏体
碳氮共渗
奥氏体碳氮共渗的组织形成
柴惠芬
陈有超
方其先
关键词:
碳氮共渗
奥氏体
金相组织
渗层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