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有超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篇共渗
  • 4篇氮碳共渗
  • 4篇碳氮共渗
  • 4篇奥氏体
  • 3篇奥氏体氮碳共...
  • 1篇渗层
  • 1篇生长动力学
  • 1篇疏松
  • 1篇热力学分析
  • 1篇相组织
  • 1篇金相
  • 1篇金相组织
  • 1篇机械零件
  • 1篇淬火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陈有超
  • 3篇柴惠芬
  • 2篇方其先
  • 1篇范群成

传媒

  • 2篇金属热处理学...
  • 1篇国外金属热处...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奥氏体氮碳共渗的组织形成和热力学分析
陈有超
700℃氮碳共渗和表层淬火的研究
1993年
序言在850~875℃和560~580℃温度下实现的氮碳共渗过程.强化了机械零件,在工业上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一些研究表明.在600~700℃进行氮碳共渗也是有前途的。在600~700℃下,进行氮、碳共渗的钢或铸铁能形成富氮马氏体的同时能扩大ε相均匀性范围.促进碳的扩散活化作用,增加和加速零件表面的氮碳化合物层的形成。钢经氮碳共渗—淬火后,在化合物层下能够获得高硬度的氮碳马氏体层。
陈有超
关键词:碳氮共渗淬火机械零件
奥氏体氮碳共渗的生长动力学和内部过程
1994年
奥氏体氮碳共渗时渗层增长常偏离抛物线规律,呈现正偏差和负偏差,ε相层甚至出现负增长。分析了这一生长特点与炉内气氛的关系。根据共渗层中碳、氮原子分布的互补性、碳原子浓度的负梯度现象,讨论了碳、氮原子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少量碳原子对共渗过程的影响,解释了氮碳共渗时的生长动力学,并对渗层正常生长的条件作了分析。
陈有超柴惠芬方其先
关键词:奥氏体碳氮共渗生长动力学
奥氏体氮碳共渗的疏松形成机理被引量:1
1992年
观察了奥氏体氮碳共渗后试样表面的疏松形态,分析了气氛及钢的成分对疏松的影响。发现疏松程度与气氛的氧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疏松深度及特征与内氧化深度、氧化物密度、尺寸及形态相吻合。对传统的疏松形成机理——氮分子聚合理论提出了补充,认为内氧化物为疏松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外来核心,氮原子析出和聚合使疏松逐渐长大。内应力为疏松形成提供了附加的驱动力。
柴惠芬范群成陈有超
关键词:疏松奥氏体碳氮共渗
奥氏体碳氮共渗的组织形成
柴惠芬陈有超方其先
关键词:碳氮共渗奥氏体金相组织渗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