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玉

作品数:29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视交叉
  • 15篇视交叉上核
  • 11篇免疫
  • 8篇狂犬病毒
  • 8篇假狂犬病毒
  • 7篇细胞
  • 6篇荧光
  • 5篇电镜
  • 5篇神经元
  • 5篇免疫荧光
  • 5篇节细胞
  • 4篇视网膜
  • 4篇视网膜节
  • 4篇视网膜节细胞
  • 4篇网膜
  • 4篇免疫组化
  • 3篇电镜观察
  • 3篇荧光双标法
  • 3篇双标法
  • 3篇松果体

机构

  • 29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石河子医学院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29篇陈文玉
  • 26篇欧可群
  • 18篇王蕾
  • 16篇马玉琼
  • 15篇操高原
  • 13篇张军
  • 6篇吴良芳
  • 4篇吴亮生
  • 3篇朱家媛
  • 1篇陈思秀
  • 1篇韩字研
  • 1篇杨正伟
  • 1篇宋玉光

传媒

  • 16篇四川解剖学杂...
  • 6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免疫学杂志

年份

  • 3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0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来源的神经终末同松果腺细胞间的联系—病毒跨神经元追踪电镜观察
1999年
陈文玉吴亮生
关键词:神经终末病毒电镜
视交叉上核、弓状核、穹窿下器间神经联系的研究──病毒跨神经元顺行追踪
1997年
视交叉上核(SCN)通过直接的纤维联系调控弓状核(ARC)的功能,ARC又通过调控穹窿下器(SFO)而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由于所采用方法的局限,对上述核团间的直接联系研究欠深入。为了进一步证实ARC与SFO神经元间以及SCN和ARC神经无间有无直接的纤维联系,本实验采用假狂犬病毒(PRV)跨神经元追踪、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ABC法,通过病毒在各核团出现的时序来分析其间的联系。成年SD大鼠18只,体重25O-300克,动物行双侧颈上节切除术后,干单侧眼球内注射PRV3μ1,动物分别存活56、72、96小时。结果:①56h组,PRV阳性神经元主要出现在SCN腹外侧份,ABC法显示多数神经元系合VIP;②72h组,SCN内PRV阳性神经元增多,ARC内呈现出PRV阳性神经元,它们系小细胞神经元散在分布于整个核团。③96h组SFO内出现PRV阳性神经元,神经元体积较小,均匀散在分布。各时间组PRV阳性神经元脑体和树突均清晰可见。结果提示,动物存活56hSCN内出现PRV阳性神经元,经复制后,72h到达ARC,再经复制于96h到达SFO神经元。根据PRV阳性神经元出现的时序我们推测SCN与ARC神经元间以及ARC与SFO神经元间可能存在直接的纤维联系。SCN通过神经联系影响ARC的功能,ARC又通过直接的神经纤维联系参与SFO功能的调控。
欧可群陈文玉王蕾操高原张军马玉琼
关键词:视交叉上核弓状核穹窿下器神经联系
视交叉上核、隔核、乳头体核间神经联系的观察──病毒跨神经元顺行追踪
1997年
隔核、乳头体均属于边缘系统,参与内脏活动、摄食行为、性行为、记忆等的调节。视交叉上校(SCN)有纤维直接投射到外侧隔核,隔核纤维有的又投到乳头体。视交叉上核、隔核、乳头体核间是否存在直接神经的联系,未见详细报道。为了证实上述核团间有元直接的联系。本实验采用假狂犬病毒(PRV)跨神经元追踪、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ABC法,以病毒在各核团出现的时序来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成年SD大鼠18只,体重250-300克,动物行双侧颈上节切除术后,于单侧眼球内注射PRV3ul,动物分别存活56、72、96小时。结果:①56h组,PRV阳性神经元主要出现在SCN腹外侧份,ABC法显示多数神经元系含VIP。②72h组,SCN内PRV阳性神经元增多,外侧隔核内呈现出PRV阳性神经元,该神经元散在分布于核团内。③96n组乳头体外侧核出现PRV阳性神经元,它们系大细胞神经元,集聚在小范围的乳头体外侧核内。结果提示,动物存活56hSCN内出现PRV阳性神经元,经复制后72h到达到侧隔核,再经复制于96h到达乳头体外侧核。根据PRV阳性神经元出现的时间顺序,我们推测SCN内主要由腹侧份的神经元投射到外侧隔核,由外侧隔核直接投到乳头体外侧核,上述核团间可能存在直接的纤维联系,即SCN直接参与内脏活动、摄食行为、性行为、记忆等调节?
欧可群王蕾陈文玉操高原张军马玉琼
关键词:视交叉上核隔核乳头体
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荧光双标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在视交叉上核(SCN)研究中的应用
1998年
马玉琼王蕾张军陈文玉操高原欧可群
关键词:视交叉上核免疫荧光双标法免疫组化ABC法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视上核的纤维联系—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法研究
1997年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视上核的纤维联系—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法研究王蕾欧可群陈文玉操高原张军马玉琼(华西医科大学组织学研究室)有文献报道视交叉上核(SCN)的传出纤维到达室旁核(PVN),但是否有传出纤维投射至视上核(SON),目前尚未见报道...
王蕾欧可群陈文玉操高原张军马玉琼
关键词:视上核纤维联系视交叉神经元胞体假狂犬病毒
视网膜节细胞投射到视交叉上核AVP神经元的研究——假狂犬病毒跨神经元追踪结合胶体金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法被引量:1
1999年
用9 只成年SD 大鼠向单侧眼球玻璃体内注入假狂犬病毒3~4 μl,存活72 h 或96 h 后灌注、取材、Epon 812 包埋,行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结果:(1)两个时间组视交叉上核内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被胶体金标记;(2)假狂犬病毒感染的视交叉上核神经元以含病毒颗粒为特征;(3)视交叉上核内少量神经元既含病毒颗粒又被精氨酸血管加压素胶体金标记。本研究结果首次证实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内的少数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之间有直接的突触联系,提示此类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可能直接接受来自视网膜的光信息。
张军欧可群吴良芳陈文玉操高原
关键词:假狂犬病毒免疫电镜视交叉上核
荧光金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化法在大鼠松果体神经供给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0年
马玉琼王蕾朱家媛吴亮生陈文玉欧可群
关键词:松果体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对脾脏免疫功能神经调控的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探讨 PVN不同亚核在调控脾脏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4只 SD大鼠脾脏内注射假狂犬病毒 (PRV)96 h后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体视学方法研究被假狂犬病毒跨突触感染的神经元在 PVN不同亚核内的分布特点及其与 PVN内 AVP神经元位置配布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PRV感染的神经元主要聚集于 PVN尾段的尾侧大细胞亚核 (PM)和外侧小细胞亚核 (L P) (占总面积的 73.49% ) ,少量分布于喙段的前小细胞亚核 (L P)、中段的背侧小细胞亚核 (DP)和室周小细胞亚核内(PP)。其中 L P及 PM内的部分 PRV感染神经元分布在 AVP阳性神经元聚集的区域内。结论 PVN对脾脏免疫功能的调控除了传统神经内分泌途径外 ,还可能存在下列途径 :PM内的 AVP阳性神经元和 L P、DP及 AP内的神经元通过向延髓背侧及脊髓中间外侧柱的投射 。
朱家媛欧可群王蕾陈文玉马玉琼
关键词:下丘脑室旁核假狂犬病毒脾脏免疫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免疫组化法研究松果腺的神经供给
1993年
切除大鼠双侧颈上节后用免疫组化PAP法和荧光法处理,主要观察松果腺浅部。发现:(1)对照及实验组松果腺浅部均含VIP纤维。多数纤维沿血管走行,少量分布在松果腺细胞之间,实验组纤维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2)对照及实验组松果腺浅部显示出DβH和NPY样阳性纤维。数量较VIP纤维少,实验组纤维数量较对照组减少近半。(3)实验组5-HT纤维大大减少。纤维与松果腺细胞的荧光强度减弱。以上结果表明松果腺浅部纤维除来自颈上节外,尚有脑源性或其它来源的神经支配。
欧可群陈文玉
关键词:松果腺神经支配免疫组化
复方甲地孕酮微囊注射液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1994年
用不同剂量的复方甲地孕酮微囊针剂注射大鼠,观察其下丘脑弓状核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有部分暗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器囊扩大,囊内有低电子密度絮状物,神经分泌颗粒增多,部分亮细胞质内参与分泌颗粒合成的细胞器减少;0.4ml组的次级溶酶体数量和弓状核细胞体上含颗粒囊泡的轴体突触数目均增加,该两项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
陈文玉欧可群马玉琼陈思秀韩字研
关键词:甲地孕酮弓状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