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尚

作品数:96 被引量:380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政治法律
  • 29篇哲学宗教
  • 18篇经济管理
  • 11篇社会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0篇主义
  • 24篇社会主义
  • 20篇以人为本
  • 20篇人为本
  • 16篇中国特色社会...
  • 16篇特色社会主义
  • 15篇人权
  • 12篇马克思主义
  • 11篇唯物
  • 11篇唯物主义
  • 10篇人学
  • 8篇哲学
  • 8篇生态
  • 8篇生态文明
  • 8篇发展观
  • 7篇主义理论
  • 7篇科学发展观
  • 6篇社会
  • 6篇社会主义理论
  • 6篇世界观

机构

  • 90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人民出版社

作者

  • 93篇陈志尚
  • 7篇黄楠森
  • 1篇徐崇温
  • 1篇王善超
  • 1篇张维祥
  • 1篇陶德麟
  • 1篇路日亮
  • 1篇陈金芳
  • 1篇杨春贵
  • 1篇王善超

传媒

  • 10篇高校理论战线
  • 9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求是
  • 4篇毛泽东邓小平...
  • 3篇前线
  • 3篇马克思主义研...
  • 2篇理论前沿
  • 2篇哲学动态
  • 2篇新视野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晋阳学刊
  • 2篇人文杂志
  • 2篇红旗文稿
  • 2篇中国人学学会...
  • 2篇全国第二届人...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乡音
  • 1篇新华文摘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8篇2003
  • 6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世界人权宣言》的重大贡献及历史局限被引量:5
1998年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公布了《世界人权宣言》,至今有50年了。回顾已往50年的历史,《世界人权宣言》作为第一个人权问题的国际文件,为国际人权领域的实践奠定了基础,对世界各国人民为争取人权和自由解放而斗争的事业起了鼓舞、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陈志尚黄楠森
关键词:《世界人权宣言》《宣言》人权观念殖民主义联合国
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在马克思那里是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理想目标提出来的,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可能具体考虑其在社会主义阶段如何实现的问题。在我国,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但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也...
陈志尚
文献传递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和社会主义实践被引量:1
1990年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时期,那些所谓的“精英”们,以“解放思想”为借口,到处贩卖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观,鼓吹“人就是自由”,“自由是一切人天赋的本性和权利”,污蔑人民民主专政压制了人的自由,主张“自由就是超越一切限制”,要求实现不受任何条件约束的“绝对的个人自由”。对于这种“自由”的迷雾,我们必须辨明是非,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澄清。
陈志尚
关键词:西方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社会后果劳动人民社会关系
以人为本,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被引量:2
2006年
陈志尚
关键词:人权事业以人为本《宪法修正案》国家根本法人权建设
人的本质的异化与扬弃被引量:13
2008年
人的异化即人的本质和各种特性发生的异化,主要是指人的物质、精神活动本身及其产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变成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转过来反对、支配和统治人本身,其根源在于人的实践的双重效应所造成的消极后果。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旧式分工、世界市场力量对个人的支配等,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产生的必要条件。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与自我异化走着同一条路,因而异化具有暂时的历史必然性。就资本主义异化的消除来看,社会关系的革命化是必要前提,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都是异化的消除和克服的必要条件。
王善超陈志尚
关键词:异化扬弃
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几个问题
1982年
一、在什么意义上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是绝对的这话出自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原话是:“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指的就是客观存在的世界的本原问题,就是人们认识的对象、
陈志尚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认识论经验批判主义自然界
对本体论的几点思考
1988年
哲学发展不能回避本体论问题。因为不管是谈论世界观问题还是认识论、历史观问题,总得有一个立论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这就是所谓“本体论”问题。因此,我认为本体论争论的出现和展开,正是哲学上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研讨深化、开始触及实质的一个表现。(一) 讨论问题首先要明确概念。本体论(Ontology)这个词来自拉丁文。
陈志尚
关键词:实践本体论物质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社会历史观
再论人学的对象和方法
<正>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但不是有关人的一切问题都是人学研究的对象,也不是一切以人为对象的科学都是人学。人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
陈志尚
文献传递
关于人权的几个理论问题被引量:2
1991年
人权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现实问题。因此,开展对人权理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这里想以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为指导,试图正面回答几个有关人权的理论问题。 (一)人权与人的本质关系问题 人权是人的一个方面,而人的本质是人的核心,人权应该从人的本质那里获得自己存在的根据。卢梭把自由、平等看成人的本质时,是把人权和人的本质混为一谈了。马克思认为一般说来,人的本质就是改造世界的能力,亦即劳动的能力,而现实的人的本质是离不开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因此,现实的人的本质是存在于人的社会关系中的劳动能力,人权的根据存在于人的现实的具体的劳动能力之中。
黄楠森陈志尚
关键词:人权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卢梭资产阶级
论生态文明、全球化与人的发展
<正>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人学学会,向光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教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为这次会议的召开提供最佳条件和周到服务的三亚市人民政府和三亚学院表示衷心...
陈志尚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